小学生服药自杀身亡,遗书称“写不会英语单词”,母亲告老师被法院驳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2:55 1

摘要:2024年10月,刚过完农历十二岁生日仅6天的她,在自家二楼房间服下了外婆治疗心脏病的一整瓶药物。

“我好累,我不想醒过来了。我想死,妈妈对不起,日复一日的学习,好累好累。”

“一直不会写的英语单词,一次作业不写就要去的办公室……”

“我受不了了,回来还要被你们嘲笑胖,我累了,别救我了。”

这张从作业本上撕下的纸条,成了十二岁女孩许诺最后的告别。

据《大河报》报道,2024年10月,刚过完农历十二岁生日仅6天的她,在自家二楼房间服下了外婆治疗心脏病的一整瓶药物。

那个周一的夜晚,一切似乎如常。

因为肠胃炎请假在家的许诺,晚饭时吃了一大碗饭,随后便趴在二楼房间的泡沫垫上写作业,纸张铺了一地。

外婆关切地问:“你今天怎么写这么多?”她只轻声回了一句“有事”,便让外婆先下楼。没过多久,楼上传来“咚咚”几声异响。

正在院里劳作的外婆急忙上楼,推开门,看见孩子面朝下趴在地上。

“怎么睡在这儿?”她一边念叨,一边伸手去扶孩子,却惊觉孩子面色青紫。

垃圾桶里躺着一个空药瓶,旁边是那张让家人心碎的纸条。

在家人记忆中,许诺是个“非常活泼开朗”的女孩。

她出生于2012年10月1日,中秋节后一天,打小就有两个生日,一个在爷爷奶奶家过,一个要回外公外婆家过。

她总把“妈妈我爱你”挂在嘴边,外婆也记得,孩子曾天真地说:“外婆,等我长大了,我就要住在附近,方便照顾你和我妈。”

女孩语文好,爱写小说,在她的故事里,妈妈是“穿着牛仔短裙、绿色长靴,扎着高辫子”的漂亮女主角。

孩子离世前几天,母女俩还一起捧着西瓜,坐在树下聊天。

栀子花香飘来,孩子问:“妈妈你怎么这么喜欢栀子花呀?”妈妈答:“因为花香呀。”这一切仿佛还在昨日。

英语老师赵言是在第二天早上6点接到班主任电话的。“班主任问我,‘你记不记得我们班里有一个叫许诺的小孩’。”

听到这个名字,她愣了一分钟才想起,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刚接手这个班级。

赵言对孩子的印象是“很愿意跟我聊”,还主动表达过“想好好学英语”。

她回忆,从未单独叫许诺来办公室,每次都是叫好几个同学一起,“一共就叫她来过三四次”,主要是花几分钟辅导作业或询问原因。

对于遗书中提到的“办公室”,赵言感到委屈。

“刚开学,不可能学生一有问题就联系家长,我们会先与学生沟通。如果学生态度好,我们会给予机会和时间。”

事发后,母亲马繁星陷入巨大的悲痛与自责。

她搬进单身公寓,每天躺在床上翻看女儿的照片,“发了疯一样到处翻看女儿的东西”,将自己封闭起来。

她查看女儿生前与同学的聊天记录,企图找到蛛丝马迹。她发现女儿曾提到“作业多”“要去办公室”“很烦”。

这让她将女儿的死与学校、特别是英语老师联系起来。

马繁星耿耿于怀的是,小学从未进行过家访,也没有老师主动沟通孩子在校情况,这让她误以为一切安好。

去年11月,马繁星起诉了小学和赵言老师。她认为,女儿长期遭受侮辱和体罚,不堪重负而自杀,学校未尽到管理保护职责。

2025年10月30日,当地县法院一审判决:驳回马繁星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院认为,孩子自杀的“时间、空间均与学校、老师的教学管理行为之间无直接关联,学校对孩子在家服药自杀的行为和后果亦难以预见和防范”。

法院指出,导致孩子自杀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学业压力、被“嘲笑”的心理压力等。

“孩子自杀身亡是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所有人均不愿发生的悲剧。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孩子离开已一年多,痛苦的涟漪仍在各方蔓延。

赵言最终离开了那所小学,无法再面对曾经的学生。她本是定向师范生,教学认真,曾获镇优秀教师奖。

“乡下很多六年级的孩子基础弱,但我从未放弃。”这场风波后,她说,“我再也不额外辅导学生了,该我做的我一丝一毫不会少,但额外的工作我一丝一毫不会多。”

马繁星一家人则始终走不出思念的牢笼,想女儿时,马繁星就盼望在梦里相见。

每次回家,外公外婆总会下意识抬头望向二楼的窗户,仿佛下一秒,外孙女就会出现在那里。

墙上的“优秀少先队员”奖状依然醒目,书桌上女孩的照片依旧咧嘴笑着,面前放着她爱喝的AD钙奶。

只是那个爱写小说、总把“妈妈我爱你”挂在嘴边的女孩,再也不会回来了。

来源:拜托啦律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