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禁读头及梯控读卡器方案详解
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门禁系统和梯控系统在各类建筑场所的安全管理和便捷通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门禁读头及梯控读卡器作为核心设备,其性能和功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款先进的门禁读头及梯控读卡器方案。
此款可嵌入式安装的门禁读头及梯控读卡器展现出了惊人的卡片兼容性,能够兼容各种协议卡片。无论是常见的 HID&IC、CPU、T557 卡,还是具备防复制功能的 IC 卡,亦或是多协议的 Felica、15693 卡,甚至身份证、Iclass、INDALA、MOTOROLA 卡等 A、B 协议卡,它都能轻松识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支持 Legic/Advant 和 Mifare ONE(M1) 卡,这使得该读头能够适应不同场所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在一些高端写字楼中,可能会使用多种类型的卡片来满足不同人员的权限管理,这款读头就可以很好地应对这种复杂的情况。
该门禁读头及梯控读卡器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它可以应用于门禁读卡器、梯控读头、考勤机、消费机、访客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道闸机门禁、打印机、工位权限终端、电子班牌等众多刷卡设备。以写字楼为例,员工可以使用该读头在门禁处刷卡进入大楼,在电梯中通过梯控读卡器实现楼层权限控制,还能在考勤机上打卡记录出勤情况,在消费机上进行消费支付等。这种广泛的应用不仅让刷卡设备更加小巧、便捷,还保证了高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安全方面,通过对卡片的精准识别和权限控制,能够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特定区域;在稳定性方面,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读头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稳定工作,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其配备的 NFC/RFID 刷卡模块同样支持多种卡片类型,包括 HID&IC、CPU、T557、IC 卡防复制、多协议 Felica、15693、身份证、Iclass、INDALA、MOTOROLA 卡等 A、B 协议卡,并且兼容 Legic/Advant + Mifare (M1 S50 S70)。这一模块进一步增强了读头的功能和适应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所的需求。例如,在一些智能社区中,居民可以使用身份证或手机 NFC 功能与该读头进行交互,实现更加便捷的通行体验。
该方案中的嵌入式 IC 卡梯控读头型号为 DAIC - DT - RW,这一型号经过精心设计和研发,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梯控读卡距离为 3 - 5CM,这个距离既能够保证读卡的准确性,又能让用户在使用时无需过于贴近读头,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例如,当用户手持卡片靠近梯控读头时,在合适的距离内就能快速完成读卡操作,无需刻意寻找最佳读卡位置。
该读头支持多种类型的电梯门禁识别卡,包括 IC 卡(Mafire1 卡)即 M1 卡、EM 卡、ID 卡、T5557 卡、CPU 卡、HID 卡、国密卡、LEGIC 卡等。这些卡片涵盖了常见的各种用途,如电梯卡、门禁卡、考勤卡、消费卡、员工卡、VIP 卡、图书借阅卡、电卡、水卡、梯控卡、学生卡等。通过将这些卡片合为一张,能够实现智能一卡通、使用一卡通、管理一卡通的效果。在一些大型企业园区中,员工只需携带一张卡片,就可以在园区内的各个场所进行刷卡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智能梯控系统的输入电源为 9 - 15V,这种较宽的电源范围使得该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电源环境,减少了因电源波动而导致的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IC 卡电梯的工作温度范围为 - 20℃ - +70℃,这表明该读头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无论是在寒冷的北方冬季还是炎热的南方夏季,读头都能够正常工作,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梯刷卡读头的通讯接口为 RS - 485,这种接口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同时,识别方式支持刷卡,并且还可选配二维码、触摸密码按键等功能,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安全需求。例如,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可以选择使用二维码或触摸密码按键进行身份验证,增加了系统的安全性。
梯控主板与电梯门禁读卡器数建议采用 RS - 485 通讯,理论上通信距离可达 1200 米,但多奥实测尽量控制在 800 米以内,若超过该距离则需要加中继。配套门禁控制器建议采用韦根通讯(Wiegand 协议),传输距离理论在 50 米至 100 米,多奥实测尽量控制在 40 米以内。此外,该读头可接多奥门禁控制器、考勤机、智能通道门禁控制器、消费机、在线巡更读头、梯控主板、电子班牌等设备,也可接第三方硬件设备,实现门禁一卡通、梯控一卡通、智能一卡通、考勤一卡通、消费一卡通、电梯一卡通等多种功能。这种灵活的设备连接方式使得该方案能够与不同的系统进行集成,满足不同场所的综合管理需求。
综上所述,这款门禁读头及梯控读卡器方案以其卓越的特性和详细的参数设置,为各类建筑场所的门禁和梯控系统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解决方案。无论是从兼容性、应用场景还是性能参数等方面来看,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来源:小丁科技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