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43天,美国经济正“数据盲飞”,专家警告,或26年才能重看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1:23 1

摘要:现在,华盛顿的公务员们陆续回到工位,机器重启,一切似乎都在恢复正常。

美国政府这出“关门”大戏,终于在11月中旬落幕了。

这场闹剧,不多不少,持续了43天,创下了美国历史之最。

现在,华盛顿的公务员们陆续回到工位,机器重启,一切似乎都在恢复正常。

但千万别被骗了,美国经济,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正史无前例地陷入一场“数据盲飞”。

什么叫“盲飞”?就是你不知道自己飞多快,飞多高,油还剩多少。

政府关门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报数字”的关键部门;

比如经济分析局(BEA)和劳工统计局(BLS)。

这43天,他们也“放假”了,后果就是美国经济的“体检报告”全停了。

原定10月3日公布的9月就业报告没了。

随后GDP、零售销售、批发物价、雇佣成本……

这些用来判断美国经济是冷是热的核心指标,统统延迟或“开天窗”。

那么现在政府是开门了,这些统计局也复工了,是不是抓紧加班,把数据“补发”出来就行了?

这恐怕是最大的误解,经济数据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它是靠海量的调查、采样、访谈得来的。

关门43天,意味着那些本该在10月份去实地采样、打电话访谈的调查员,全都停摆了。

举个例子,路透社就提到一个细节:10月份针对家庭的“住户调查”几乎完全中断。

这意味着即将(补发)的10月就业报告,很可能“拿不到失业率”。

这就好比考试时间结束了,你才发现自己40多天没去上课,现在不是补作业的问题,是考试资格可能都没了。

你不能“补上”一个你根本没打过的电话,没做过的访问。2025年10月,很可能成为美国经济史上一个“永久性的数据断层”。

当“仪表盘”失灵,谁最害怕?首先是美联储 。

美联储主席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依赖数据”来做货币政策。

现在数据没了,10月的数据尤其残缺,你让美联储怎么决策?

是加息还是降息?靠“猜”吗?

其次是华尔街,金融市场最怕的不是坏消息,是“不确定性”。

现在市场不仅在等迟来的数据,更担心这些“补发”的数据质量。

因为调查中断,补回来的数据很可能充满“噪音”,或者未来面临大幅修正。

这对交易员来说,无异于在雷区跳舞。

最后是企业和投资者,所有人“看不清经济地图”,企业的投资计划、消费者的支出决策,都可能因此变得保守和迟疑。

对此,RSM 美国的首席经济学家乔・布鲁苏埃拉斯警告:

“真正干净的数据可能要到 2026 年初才能出现。”

这次“数据黑洞”不是天灾,而是彻头彻尾的“人祸”。

这次停摆的深远影响,远远超过那43天的工资和经济损失。

它动摇了一个根本:外界对美国官方经济统计的信任。

几十年来,美国的BEA、BLS数据被视为全球市场的“金标准”。

但现在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个“金标准”是多么脆弱,它会因为华盛顿的政治僵局而随时“被插管”。

当政治凌驾于专业之上,当数据服务于党派斗争,它的权威性就必然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才是这次停摆,给美国经济留下的最深、最难愈合的“内伤”。

美国政府重新“开张”了,但经济的“仪表盘”还没修好。

这场43天的停摆,造成的不是“延迟”,而是“缺失”。

不能指望按下“播放键”,就能让中断的调查数据凭空出现。

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经济都将在“部分数据+高噪音”的环境下运行。

市场、美联储和所有观察者,都必须适应在“可见数据稀缺”的迷雾中前行。

这笔政治闹剧的账单,注定是昂贵的。

来源:小张的任意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