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未折叠蛋白反应领域的奠基人直言,中国科研太执着于高影响因子期刊,真正的创新反而被压制了。
香港桂冠论坛上,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得主森和俊一句话戳中要害。
这位未折叠蛋白反应领域的奠基人直言,中国科研太执着于高影响因子期刊,真正的创新反而被压制了。
他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自己几十年的科研经历,就是最鲜活的证明。
1993年7月,森和俊团队憋了许久的研究成果正要投稿。
没成想,加州大学沃尔特团队抢先一步,把同一分子的论文发在了《细胞》上。
换作别人,可能直接放弃了,毕竟顶刊都已刊发,再做似乎意义不大。
但森和俊团队没怂,赶紧补充实验,一个月后也把论文发在了《细胞》上。
两篇文章背靠背,直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要是森和俊处在现在中国很多科研机构的评价体系里,这事儿可能就黄了。
现在不少单位评职称、给经费,就看你发的期刊影响因子高不高,论文发表后两年内引用多不多。
可科学突破哪有那么急功近利?森和俊研究未折叠蛋白反应,从1989年开始到2014年拿拉斯克奖,整整25年。
这期间的引用数据,哪能满足短期考核的要求?
中国科研现在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
森和俊自己就培养过五六个中国学生,英语好、汇报能力强,个个都是好苗子。
论文发表量更是年年稳居全球前列,高被引论文也越来越多。
但奇怪的是,真正能比肩诺奖级别的颠覆性成果,还是少得可怜。
问题到底出在哪?说白了就是评价体系太看重影响因子,大家都往热门领域挤。
毕竟热门领域容易发高影响因子论文,没人愿意坐冷板凳搞长期研究。
影响因子本来是用来评价期刊的,不是评价科研人员的。
它只统计论文发表后两年内的引用情况,很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刚开始没人关注,引用自然上不去。
就像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当初发表在《科学》子刊,初期引用率根本比不上顶刊的热门文章。
可现在呢?整个生命科学领域都受它影响。
这种成果,要是用影响因子来评判,早就被埋没了。
森和俊还遇到过更憋屈的事。
他花两年时间鉴定出关键转录因子,投稿《细胞》却被拒了,理由是没阐明作用机制。
没多久,沃尔特团队在国际会议上报告了同一发现,还给出了机制解释。
森和俊当时都觉得自己职业生涯要结束了,好在同事发现双方的机制解释不一样。
他没急着换期刊投稿凑成果,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后证明自己的解释才是正确的。
换成现在的年轻科研人员,面对考核压力,可能早就妥协了。
不发高影响因子论文,可能连工作都保不住,哪有心思继续钻研?森和俊现在投稿都不怎么选《细胞》《自然》这些顶刊了。
他更愿意选由科学家主导评审的期刊,这样更能保证科学判断的专业性。
但这种选择,对大多数年轻科研人来说,太奢侈了。
森和俊为啥这么清楚这个问题?因为日本走过类似的弯路。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繁荣,科研资金又多又稳定,一半来自政府一半来自工业界。
科研人员能自由搞研究,这也为后来的诺奖潮埋下了伏笔。
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政府开始偏重量化的应用型研究,基础研究被冷落,科学界一片担忧。
现在日本虽然还在拿诺奖,但那些成果大多是90年代的积累。
日本的经历给中国提了个醒。
中国当前的科研发展阶段,和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有些相似,资金充裕、人才济济。
要是过早偏向短期应用研究,忽视基础研究的长期价值,很可能重蹈日本的覆辙,现在的繁荣之后,会面临创新动力的衰退。
现在国际上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旧金山宣言明确提出,不能用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科研人员。
欧洲研究理事会也在调整评价标准,更看重研究本身的质量。
中国科技部也出台了“破四唯”政策,但落实到具体单位,还是有不少隐形门槛。
比如有些高校评职称,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把高影响因子论文当成硬指标。
德国马普学会的做法值得借鉴。
他们以研究质量、创新潜力、学术影响为核心评价指标,不将期刊影响因子作为硬性要求。
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让科研人员把精力放在研究本身,而不是钻营论文发表。
未折叠蛋白反应的研究还揭示了基础研究的长远价值。
这个机制在从酵母到人类的所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在线虫中的研究表明其破坏会缩短寿命。
维持内质网功能,对延缓衰老至关重要。
沃尔特团队已经发现了可能有助于延缓衰老的化学物质,但森和俊提醒,将基础科学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需要很长时间,临床试验可能长达十到十五年。
如此看来,科学价值的实现需要长期视角,短期指标根本无法捕捉真正的创新潜力。
森和俊给年轻科学家的建议很实在,找到真正让你着迷的领域,然后制定合理的研究策略。
但这个建议的前提是,科学家有足够的自由度去选择,而不是被短期考核指标束缚在热门但拥挤的研究方向。
中国现在的科研实力,已经是科研大国了,但要成为科研强国,必须打破影响因子的束缚。
森和俊的警告,不是否定中国科研的成就,而是希望我们能走得更远。
毕竟,真正的科学创新,从来不是靠短期指标堆出来的,而是靠长期的坚持和自由的探索。
只有给科研人员足够的空间和耐心,才能孕育出真正改变世界的成果。
来源:木鱼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