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4日-16日,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的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负责人和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约2000人齐聚一堂,共话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蓝图。
11月14日-16日,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的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高校负责人和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约2000人齐聚一堂,共话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新蓝图。
大会期间,举行了匈牙利塞切尼・伊什特万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授牌仪式。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卫、嘉兴大学校长梅德庆、匈牙利塞切尼・伊什特万大学副校长埃斯特・卢卡奇作为三方代表共同签署《匈牙利塞切尼・伊什特万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杨卫为孔子学院授牌,标志着两校联合申报的“中文+新技术”特色孔子学院成功落地,中匈人文交流再添新纽带。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舒培冬、匈牙利内政部公共教育国务秘书佐尔坦・马鲁萨出席并见证授牌仪式。
孔子学院正式授牌是嘉兴大学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学校在国际中文教育与产学研融合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为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注入强劲动力,让学校国际化办学从“引进来”正式迈入“走出去”的全新阶段。
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大学担当
建设孔子学院是嘉兴大学积极服务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生动体现。学校将建设境外办学机构列入“十四五”规划,紧密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与“一带一路”倡议,敏锐把握匈牙利将中文纳入高考科目以及中匈建立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时代契机,服务国家人文交流与外交工作大局,深度参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提升高等教育海外办学能力,充分彰显了地方高校服务国家大局的使命与担当。
契合发展蓝图,提升国际能级
近年来,学校国际化发展态势迅猛,已与27个国家的80余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拥有5个国际化专业及多个国际科研平台。孔子学院获批后,将依托学校“1+N+X”优势学科体系,特别是发挥5个ESI全球前1%学科、7个省级一流学科和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学科专业优势,使学校的国际化办学从“引进来”迈入“走出去”的新阶段,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创新办学特色,赋能人才培养
与传统孔子学院不同,此次授牌的孔子学院具有独特的“中文+新技术”特色,既精准契合了匈牙利作为中欧工业中心在工业4.0转型期间对双语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又深度融合了嘉兴大学以产业为导向的学科特色与塞切尼·伊什特万大学在STEM领域的办学优势,通过构建“课堂—实验室—企业”的闭环培养模式,以及为企业定制“中文+新技术”培训课程,孔子学院将有效推动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中文、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学校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厚植合作基础,保障持续发展
孔子学院成功落地,得益于双方坚实的合作基础。两校自2019年建立联系以来互访频繁,共同建设中东欧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同时,嘉兴大学在国际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孔子学院的运营提供了系统化、全方位的支持。学校将持续汇聚优势资源,深化国际合作,服务区域发展,高标准推进孔子学院建设,努力打造嘉兴大学国际化办学的新名片、中匈人文交流的新桥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窗口。(通讯员:周清 黄子静)
来源:未来网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