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6日至8日,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内外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农业农村建设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和智慧农业试点项目成为展会突出亮点。
11月6日至8日,2025智慧农业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国内外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农业农村建设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和智慧农业试点项目成为展会突出亮点。
近年来,广西积极培育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翅膀”。
智慧种植:水稻全链条管理
金秋十月,正值丰收时节,南宁市宾阳县新圩镇1.96万亩晚稻进入采收期,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野上来回穿梭,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宾阳县是广西的产粮大县,也是广西第二大水稻生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86万亩左右。
近年来,宾阳县实施农业机械化升级与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创建了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平台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建立集全县水稻主要产区的秧苗、种植、水肥、植保、气象、土壤、农机、销售等数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水稻种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动态监测与精准管控。
在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只需操作物联管控系统,就能清晰查看各片区稻田的实时气象、土壤墒情,实现“足不出户管稻田”和“万亩农场一键管理”。
据了解,平台配备了定时拍照摄像头、土壤墒情站、气象站、虫情测报仪和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采集气象数据、土壤温度和湿度、作物生长图像数据以及病虫害信息,记录水稻生产全过程,自动分析病虫害信息。数据采集后,经大数据模型分析并生成决策指令,为水稻科学化种植、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虫情测报仪能实时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避免盲目用药,既减少了农药残留,又能降低种植成本。”宾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平台开通了“宾阳优质稻全产业链系统”小程序,农户登录小程序后,就可以观察作物生长、虫情、土壤墒情、气象等情况。
“我们会不定期开展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使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用好智慧农业技术。”捷佳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陈彬表示。
优质稻全产业链智能管理平台的建设,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业劳动力投入大、化肥农药使用不科学、产业链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推动粮食生产由传统耕作方式逐步向智慧化转型。2025年,宾阳县水稻产量有望突破32万吨,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稳步提升。
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楼房猪场,让养猪实现智能化管理。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智能养猪:AI助力转型升级
在贵港市港南区的广西扬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集团),养猪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二师兄”住上了“智能公寓”。
走进扬翔集团的智能楼房猪场内,眼前是一排排整洁明亮的猪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正在享用美味的午餐。
曾经,传统生猪养殖普遍面临养殖场规模化程度不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成效不足等问题,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面临的困境。
转机,源于发展思路的转变,扬翔集团创新探索的智能养猪模式成为破题的关键。
2015年,扬翔集团启动实施智慧畜牧系统工程,建成4栋高层智能楼房猪场,并与深圳数影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管理实现对猪只的健康监测、疾病预警和精准饲喂,为猪场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饲喂系统采用AI营养算法,可根据生猪生长阶段自动配比饲料,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益,还降低了养殖成本。数据显示,通过精准饲喂,养殖一头猪的饲料成本可节约200元。
“我们在深圳和广州研发,在广西集成,在国内和东盟推出应用。我们的产品以及解决方案输出到东盟国家,推动了‘人工智能+农场’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出海。”扬翔集团董事长莫金枝介绍,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已在扬翔集团下属猪场实现全面应用,作业智能化、决策自动化率超过80%。
FPF智能养猪整体解决方案一经推出便受到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热捧。如今,这个方案已在国内外90多家生猪养殖企业推广应用,带动生猪养殖效率显著提升,为区域养殖业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路径。
与此同时,扬翔集团采用工艺化处理技术,对猪场粪便、污水等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污水处理达标后再循环利用,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024年扬翔集团生猪出栏量485万头,远销广东、湖南、海南等多个省市,为全国“肉案子”稳定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中控大厅,可精准监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状态和病害特征。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供图
循环水养虾:丰盈“蓝色粮仓”
在广西北部湾,水产养殖业展现出蓬勃生机。
防城港东兴市[氵][万]尾金滩地处京族三岛中的[氵][万]尾岛南边,适宜的温度、纬度、盐度等指标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近,位于[氵][万]尾金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将南美白对虾捕捞上岸后,通过货运专列运往区内外各大海鲜市场。
这个由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树林公司)建设的基地,通过集成水处理技术、物联网、AI视觉监控等智能化技术,实现对南美白对虾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成功构建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车间实现无人化运行的重要基础。系统由视觉神经网络、车间数据采集系统、AI车间主任决策系统和多功能执行终端4个部分构成。其中,视觉神经网络通过AI全天不间断对养殖池水下实时监控画面的巡检与分析计算,实现对南美白对虾的水下自动识别、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成长系数分析、饱食度等养殖状况的AI自主分析与记忆,有效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中水质调控、饲料投喂和病害频发等难题。
总控大厅依托光纤网络能够远程控制车间内的水电气、过滤、水温、自动投喂、抽虾壳等,精准监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状态和病害特征。
同时,公司还采用数字化循环水处理技术,将养殖水体的有害物质去除后,对水体进行增氧调温,再将净化后的水体重新输入养殖池,实现了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对虾养殖池产生的含氮水体经过处理,循环利用率可达98%以上。”基地负责人冯殿勇表示。
据了解,通过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南美白对虾疾病感染和环境污染风险,大大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与传统养殖相比,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不仅降低了用地用水成本,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通过智能精准投喂,每公斤虾能节省饲料成本1元。
截至目前,红树林公司已经建成12座自动化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车间,整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可实现全方位的作业标准化、管理数字化、决策智能化以及全过程可溯源。据统计,公司每年可生产南美白对虾约40万公斤,虾壳产出约12.5万公斤,年产值超过2500万元。
“滴滴农机”:让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10月15日,广西农机中心在来宾市举办“广西农机”小程序、“滴滴农机”试点推广培训班,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农户们纷纷拿起手机,现场演练操作。
“以前我们种地经常遇到有活要干却找不到农机手的烦恼,现在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需求,农机手就能及时看到。这个平台不仅让农机手找我们更方便,也让我们找农机手更高效。”来宾市兴宾区三五镇广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莫丽荣兴奋地说。
以往,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农户“找机难”、农机“没活干”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实现农户需求与农机服务的精准对接?广西农机中心创新打造了广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集信息化综合服务系统、可视化指挥大屏与微信便民小程序于一体,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业务一网通办,构建起智慧农机“一张网”管理新格局。
“广西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农机供需匹配为切入点,整合农机与农活资源,开发了‘滴滴农机’功能,为农户与机手提供一站式匹配服务。”广西农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户通过“滴滴农机”发布农活需求后,平台依托算法智能匹配就近机手,可轻松实现找农活、找农机、找帮手等功能。同时,“广西农机”小程序还整合了政务服务数据,提供实时查询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农机牌证和作业地块管理等服务。
目前,平台已整合一拖、沃得、雷沃、中联等农机企业6000多台农机数据,持续优化数据同步机制,保障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借助“广西农机”小程序,“滴滴农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一键实现作业面积测量、工钱实时结算等。对于农机手来说,可以实现自由接单,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有效增加了作业收入。
如今,“滴滴农机”在来宾市开展试点推广与宣传。农户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可以像“滴滴打车”一样,及时叫来网约农机,实现农户和农机间的供需匹配,推动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
从智慧种植到智能养猪,从循环水养虾到“滴滴农机”服务,八桂大地上,智慧农业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