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猪肉怎么卖?”“米酒能尝不?”建良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彰的摊位刚摆好,便被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的火热场面,如今在河池11个县区、141个乡镇(街道)已成为常态。
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乡“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销售现场。作者供图
山间晨雾未散,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的农市大集已人声鼎沸。村民推着小车、拎着竹筐,满载土猪肉、坛装米酒、腊肉等土货赶来。
“土猪肉怎么卖?”“米酒能尝不?”建良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彰的摊位刚摆好,便被围得水泄不通。这样的火热场面,如今在河池11个县区、141个乡镇(街道)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河池市以“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消费帮扶助农增收活动为抓手,构建起党建搭台、产业唱戏、群众受益的乡村振兴新机制,累计实现农副产品销售超3亿元。一条组织强、渠道通、产业融的振兴路径,正在红土地上铺展延伸。
党员下沉,织密惠农服务网
河池市通过组织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协同、基层党组织落实的联动机制,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红色服务网”,形成党委统领、支部组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都安瑶族自治县因地制宜构建县统筹、乡策划、村动员、屯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格局,县级工作专班定期调度,乡镇党委打造“一乡一品”特色集市,村级党组织动员农户参与,屯级党小组和党员志愿者则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完成产品收集、分拣、运输,打通“最后一公里”。
“群众有货,我们就有责。”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加城村第一书记李果民说。开展农市大集前,村“两委”与驻村干部组成服务小队,入户摸排农产品种类、存量,分类制订销售方案,利用微信群提前宣传,帮助农户备货、备码。
对于孤寡老人、留守妇女、残疾户等群体,河池市还安排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主动上门取货、代售代销,全程零差价,让利到户。截至目前,全市开展上门取货服务1万多次,代售农产品8000多场。
在集市现场,东兰县组建了1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农户提供秩序维护、政策讲解、搬运协助等基础服务,推动200名有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农户“结对认亲”,从产品品质、包装设计到代销帮销,开展全流程精准帮扶,全力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
党员牵线,双线联动畅渠道
“我们这柿子糖分足,果肉透亮橙黄……”在天峨县向阳镇当明村的果园里,第一书记黄家旭通过直播间向网友推介当地特产。一场直播,让村里的柿子“圈粉”无数。
河池市打造“线下实体+线上直播”双平台模式,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通道”。线下,各级党组织在城区及乡镇农贸市场、街道、广场等群众聚集的地方,以搭台子、摆摊子、赶大集的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展销平台,党员志愿者全程维护秩序、提供帮助。线上,驻村第一书记携手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为本地农特产品代言,通过直播间将土味变网红,架起数字惠农新桥梁。
河池市还依托粤桂协作机制,通过党组织积极对接,以消费帮扶的形式把风物特产销往东部地区,构建起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农市大集活动让村民不用出门就可以卖自家土货,我们也不用一家一家上门找货源,小而美的土货能有效集聚,还可以提前预售,省了很多环节。”长期在深圳销售农产品的广西都安瑶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毅放说。近期,深圳多家企业与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签约,认购农特产品550万元。
基础设施的升级,更为“山货出山”注入新动能。贵南高铁穿境而过和县县通高速等交通便利,让河池市逐步构建起以金城江区和宜州区为核心,辐射环江、都安、南丹等县域的集散网络,形成覆盖滇黔桂、联通国内外的物流格局。今年8月,都安食用菌产业园1.53万棒菌棒成功出口新西兰,国内制棒、国外出菇的模式,让都安食用菌产业发展跑出了加速度。
党建引领,多元融合延链条
河池市以农市大集为纽带,在党组织引领下推动农业与文旅、电商、加工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党建赋能区域协作持续放大农市大集的辐射效应。南丹县联合贵州荔波、独山两县,依托跨省党建联建机制,在芒场镇巴平村乡村振兴产业园共同举办“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助农增收活动。活动现场,南丹巴平米、丹瑶鸡、南丹油茶等本土特色农产品与贵州生态桃、富硒米等90多种农产品同台展销,吸引众多客商和游客驻足选购。
跨省协作有声有色,市内联动同样成效显著。今年7月,东兰、巴马、凤山三县依托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党建联建机制,联合举办区域联盟农市大集,吸引周边4县11个乡镇的农户、合作社及1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认购金额达114万元,推动区域农产品从“单打独斗”走向“品牌共赢”。
在拓展区域协作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还注重推动农市大集与文旅业态深度融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将农市大集与感恩奋进日、青梅采摘节等节庆结合,让毛南菜牛、青梅等特产走出山沟,变身具有文化内涵的伴手礼。大化瑶族自治县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魂推动农市大集提质升级,聚焦“十大百万”产业,培育七百弄鸡、肉羊、生猪等主导产业,形成“3+2+X”产业布局;同时邀请村级文艺队、山歌队现场表演,让群众在选购农货的同时,赏歌舞、品美食,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实现以文促产、以旅带销。
“农市大集不仅卖产品,更是在做品牌、延链条、融产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推动、示范带动。”河池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区域联动、文旅赋能,河池市正推动农产品从土特产向商品化、品牌化、旅游化升级,走出一条链式拓展、融合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激荡起振兴力量。2025年以来,河池市已举办“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126场,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780多万元,以农市大集为笔书写的乡村振兴答卷,正在革命热土徐徐铺展。
编后语 “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看似是一场场乡村集市,实则是组织优势下沉、服务资源聚合的制度创新。它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体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鲜明导向。从都安到大化,从南丹到东兰,一个个鲜活案例告诉我们:党建工作只有贴近群众、融入生产,才能有生命力;党员干部只有走进田间、俯下身子,才能赢得民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党。期待更多像农市大集这样的党建品牌涌现出来,让党旗在希望的田野上高高飘扬。
来源:当代广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