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锚定“四个区”功能定位,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松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53 1

摘要: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松江区是上海的西南门户,区位条件独特、产业基础扎实、人文资源丰厚、国家战略叠加。”11月18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王华杰在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十四五”以来,松江区认真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先进制造业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邱爱荃上海报道 “松江区是上海的西南门户,区位条件独特、产业基础扎实、人文资源丰厚、国家战略叠加。”11月18日,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王华杰在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十四五”以来,松江区认真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区、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区“四个区”功能定位,苦干实干、敢闯敢创,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两百亿元,现代化新松江建设再上新台阶。

“2+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集聚

打开上海产业版图,松江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数据显示,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1758家,连续四年保持全市第一,属地规上工业产值全市第二。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9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33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369家。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市第二,认定外资研发中心83家,数量占全市1/10,AEO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二。

一是坚持新质先行、产业集聚。构建“2+4”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以智能终端、智算服务、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能源电力装备、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端装备2个千亿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文旅影视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坚持市区协同,打造商业卫星及终端应用、仪器仪表、6G等新质产业集聚区。放权赋能推动国家级松江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市级工业区改革创新,设立全市首家空运前置货站,一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提速和企业服务升级。

二是坚持两业融合、协同发力。“十四五”时期服务业规模实现翻番增长,预计将突破千亿元。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新模式,获评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级智能工厂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创建3个市级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算力资源富集,腾讯、仪电等先进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约占全市算力规模的50%,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正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重大战略平台牵引新质生产力

重大战略平台是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载体,通过整合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政策支持,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跃升。近年来,G60科创走廊不断走深走实。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实施,G60科创走廊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重要成果、重要品牌,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纳入科技部、上海市合作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事项,建立G60九城市轮值主席和执行主席制度。成立G60 ESG发展联盟、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等平台,G60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金额累计突破500亿元,涌现出体细胞克隆猴、新型航空发动机等重大自主科创成果,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力不断提高。

一是松江大学城科创源建设加力加速。松江大学城是全市建设较早的大学集聚区,占地8000多亩,拥有8所高校、12余万师生,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大学城。目前,市级层面已成立了松江大学城优化提升工作机制,统筹市级科创、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建设松江大学城科创源。我们正深化市区协同,聚焦“从1到10”创新转化,做深做实校企双向发榜机制,常态化举办科创训练营,首批将推出19个功能性平台、超百万方科创载体、2万余套人才公寓,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三大核心平台”,奋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师生创新创业高地。

二是创新资源要素汇集汇聚。松江市场经济活跃,企业的基本盘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6.39%,其中89.5%的研发投入来自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牵引带动作用,成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400亿元,15家企业成功上市。培养区领军人才97人、拔尖人才306人、青年创新创业英才384人,引进院士(专家)工作站113家、院士专家551名。

现代化新城样板效应日益凸显

当新城发力的棋子嵌入城市发展的经纬,松江正锚定“打造现代化新城建设样板区”的宏伟目标,以务实之笔在长三角热土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一是新城人口集聚展现新活力。2024年,松江新城实有人口达84.61万人,规模位居五个新城之首;新城人口占全区比重达41%,亦为五个新城最高。在五个新城中,松江新城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学历人才数量和比重均列首位。累计新引进紧缺急需人才2万多名,入选市级以上人才计划1020人。

二是城市交通功能实现新跃升。9台23线松江枢纽与沪苏湖高铁同步通车运营,1-2小时内可通达80%的长三角城市,松江成为面向长三角的重要节点。沪昆铁路老线综合利用工作有序推进,人民路、谷阳路贯通工程预计年内启动。沪松公路快速化北段年底开工。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加快建设。

三是人民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新建、扩建学校51个,引入上外云间中学、华师大二附中、上师大附中松江分校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岳阳医院松江院区开工建设,养志康复医院建成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级康复医院,松江区中心医院正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5.55岁。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升,社会养老保障覆盖率达99.64%。

乡村振兴越来越有“看头”

近年来,松江区持续深化乡村全面振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乡村振兴综合考核连续5年全市第一,粮食亩产连续6年全市第一,生猪产能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强化科技赋农,种业振兴突破发展,自主选育“松早香1号”等松江种子。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叶榭镇获评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开展“沪派江南”天马山单元特色村落风貌保护的试点建设。进一步统筹浦南浦北发展,让全体松江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持续培育“上海之根”文旅大IP。松江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山水景观、游乐设施、科技影都等资源,素有“百年上海滩、千年松江府”的美誉。我们正深化文旅商体农展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上海欢乐谷旗舰店项目,推动辰山植物园国家5A级景区创建及国家植物园联建,改造提升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功能。同时,方塔园、醉白池成为更具特色的江南园林,云间剧院成为文化新地标,云间粮仓成为“家门口的好去处”,浦江之首成为领略黄浦江源头的最佳观赏地,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成为松江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每年的松江青岛啤酒节参与者越来越多,松江的文旅越来越有“看头”,欢迎大家常来“游上海松江、寻上海之根”。

二是持续彰显生态绿色底蕴。绿色是松江这座城市的底色,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9.28%,位居全市第二。上海天马固体废物处置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五龙湖获评国家水利风景区。

王华杰表示,面向“十五五”,松江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四个区”战略定位,齐心协力再出发、握紧拳头创新业,坚决打赢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突围战,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松江,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东方好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