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陪诊行业发展论坛暨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融合论坛在北京圆满举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10:58 1

摘要:2025年11月16日,“第四届中国陪诊行业发展论坛暨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融合论坛”在北京以岭大厦隆重召开。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东代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宣布论坛开幕并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中医药康养指导工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讯:2025年11月16日,“第四届中国陪诊行业发展论坛暨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融合论坛”在北京以岭大厦隆重召开。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东代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宣布论坛开幕并致辞,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中医药康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主任岳平安、论坛组委会执行主任贾旭亮、中国临床营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副秘书长蒋曰法、湖北省老龄产业协会标准化与评价专委会秘书长刘军、北京首善为老服务中心主任曾庆杰、北京广播电视台《健康520》总导演武冠中、AgeClub创始人CEO段明杰、强佑集团厚生坊集团生态健康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炜会、盛唐中融-家和家办宋扬等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与行业从业者,与会嘉宾涵盖医疗、养老、媒体、金融、标准制定及一线陪诊服务等多个领域,共同探讨在健康中国与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陪诊行业规范化、生态化发展的新未来。

上午的论坛高屋建瓴,多位重量级嘉宾从不同维度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刘福东副会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今年是第四届论坛,我们一路见证着它从一个行业的探索者大会,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个跨界融合、资源汇聚、思想碰撞的高端平台。陪诊绝非简单的跑腿代办,它是一种专业的、链接的、且有温度的服务,与协会“生命关怀”的核心宗旨高度契合。他强调产业融合是未来最优出路,协会将重点推动“立标准”、“搭平台”、“促关怀”三件大事,并宣布论坛正式开幕。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马方主任以《营养管理赋能陪诊与养老服务的核心价值》为题 ,深刻剖析了当前医疗与居家养老的“断链”。他指出,陪诊师与养老服务者是填补“营养落地”鸿沟的“执行者和赋能者”。马方主任表示,陪诊行业是“一个具有科学价值的、管理方面的一个专业”,并期待与所有专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通”从医嘱到居家的最后一公里并能共同守护我们中国长者的健康”。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李世强台长则从社会认同的视角,探讨了媒体的责任 。他表示,陪诊是社会应对老龄化阵痛的社会化解决方案,但行业价值的叙事尚存缺失 。媒体应扮演记录者与教育者的角色 ,通过讲述专业、情感与融合的故事 ,用媒体的“光”点亮行业的“善”,推动社会共识。让我们携手努力,让“陪诊”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让“助老”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风尚。让每一个生命,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能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

中国陪诊行业发展论坛创会人、陪诊师培训教材主编贾旭亮主任发表了《洞见银发经济浪潮——中国陪诊服务在医康养市场中的未来之路》的主题演讲。他回顾了陪诊行业从2000年萌芽到2023年“元年”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行业从31家机构到2025年1400多家的爆发式增长。贾旭亮主任在解读“十五五”规划时指出,陪诊行业正迎来三大历史机遇:即从“民生”转向“经济”的服务消费新引擎,成为链接三级养老体系的“连接器”,以及国资康养平台所需的“服务链”。他总结,行业应抓住机遇,从“个体户”升级为“品牌军”,从“体力活”升级为“技术活”,重新定位为链接“人、家、医”三大场景的“高品质、标准化的科技服务连接器”。

在基层服务创新方面,北京首善为老服务中心曾庆杰主任带来了《基层为老服务的健康融合实践 - 从需求出发,构建法律+陪诊一体化基层服务》的独到分享。曾主任指出,基层老年群体的需求是复合型的,往往“医疗”和“法律”的需求同时存在。他生动地分享了“法律+陪诊”一体化服务的创新场景案例: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遗嘱咨询法律援助服务时,发现老人同时存在迫切的就医陪诊需求。通过将这两种服务“打包”,北京首善为老服务中心不仅一站式解决了老人的两大“急难愁盼”问题,更构建了高频陪诊带动低频法律的服务闭环,真正实现了从“需求出发”的一体化基层服务新模式。

作为银发经济赛道的资深观察者与参与者,AgeClub创始人CEO段明杰带来了题为《健康银发融合新趋势 - 中国银发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机会》的分享。段明杰在演讲中对标日本老产业的成熟模式与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路径,剖析了两国在产业结构、服务形态和支付体系上的异同,他强调,中国银发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AgeClub持续看好银发养老产业的长期价值,并已在多个相关项目上进行了投资布局,未来也将继续发掘和支持有潜力的创新企业,共同推动产业生态的繁荣。

来自湖北省老年产业协会的刘军秘书长,则分享了《“银发经济”老幼融合-湖北省陪诊服务市场现状与未来机遇》的报告。他指出,湖北省陪诊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3800万人次,目前,湖北省已将陪诊师纳入“紧缺工作”,并正联合13所高职院校、省级协会及国企单位,共同推动制定全国第13个陪诊团体标准,以规范行业发展,解决湖北省市场痛点。

在公益实践层面,枫林医务社工的陈继艳以《爱暮同行:医务社工+志愿者-在医院对老年患者的关怀实践》为题,带来了感人至深的分享。陈继艳详细阐述了医务社工在医院内的专业工作及内涵, 她通过多个生动的院内工作实践案例,展示了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团队如何协同,为老年患者提供心理陪伴、资源链接和人文关怀,生动诠释了“有温度的医疗服务”的深刻意义。

本届论坛上午场的一大亮点,是“北上广专家远程就医服务平台”的正式启动。为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号召,该平台应运而生。平台的启动旨在打破医疗资源的地域壁垒,使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和陪诊机构能成为“超级链接者”,让患者在本地即可享受到“北上广”的顶尖专家远程服务。

论坛还举行了充满温度的“天下益家--陪诊助医小家”公益项目启动仪式。该项目旨在破解异地就医患者“住宿难”与“陪护累”的核心痛点。该项目由“益家民宿”等机构联合发起。据介绍,作为北京首家获得“社会企业”认证的民宿,益家民宿在十年间已累计服务1.5万余病友家庭,并为1000多个贫困家庭提供了免费住宿支持。本公益项目的启动,标志着陪诊行业论坛对公益属性的坚守与践行。

下午论坛聚焦“产业实战”,六位来自陪诊服务一线的创始人逐一分享了他们的“方法论”。

麦向健康、麦向陪诊创始人李涛带来了题为《以媒体流量激活陪诊助老生态》的分享。他深入探讨了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媒体时代,陪诊行业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巨大流量势能,将“陪诊助老”这一核心服务理念,高效、精准地传播并渗透到千万老年家庭之中,从而激活一个更广泛、更具活力的助老服务生态。

慈萌陪诊创始人贺明发表了《以人为本,重塑患者服务新体验》的主题演讲。他强调,陪诊服务的本质是“人”的服务。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更应回归初心,思考和实践服务的人性化创新。他分享了如何通过流程的再造和细节的打磨,真正“以人为本”,重塑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尊严感和安全感。

高健医疗创始人王晓倩的分享《陪诊高客服务-构建高端陪诊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直击行业升级的痛点。她深入分析了高净值客群对医疗服务“专业性”与“私密性”的复合需求,探讨了陪诊机构应如何跳出同质化竞争,通过构建高标准、精细化的服务体系,打造出难以复制的高端品牌核心竞争力。

益家民宿创始人李让提出了《患者需求出发:就医民宿陪诊服务协同》的创新模式。他聚焦异地就医患者“住宿难、陪护累”的核心痛点,分享了如何从患者的真实需求出发,将“安心的就医民宿”与“专业的陪诊服务”进行协同整合,为异地患者提供“住+陪”一体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护老康陪诊创始人苏明薇分享了《陪诊机构在养老结合中的创新实践》。她探讨了“医养结合”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陪诊服务作为关键的“连接器”,如何进行跨界融合,无缝嵌入到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的服务链条中,开启“医养结合”新篇章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我在陪诊创始人周黎微则带来了《数字赋能,打造智慧陪诊》的前瞻性思考。他分析了数字化转型为陪诊这个“重人力”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如何利用SaaS平台、AI技术等“数字赋能”手段,打造更高效、更智能、更具规模化潜力的“智慧陪诊”新模式。

论坛最后,多位跨界嘉宾围绕《跨界融合与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陪诊服务》这一主题展开了高峰对话。

思想的激荡,终将汇聚为行动的巨浪。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宝贵的交流,更是一次行业“再定位”的集结号。它清晰地展现,中国陪诊行业正从“单点服务”迈向“生态深耕”,一个“标准化、数字化、生态化”的融合新阶段已然开启。

这股向善、向新、向实的力量,正为中国银发经济与健康服务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也为“生命关怀”这一宏大的社会命题,交出了一份坚实的“行业答卷”。

来源: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