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木棉花》小说连载(四十八)作者:邱祥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5 13:46 1

摘要:一个越南老人走了过来,毕春临急忙迎上前同他交谈。得知,越南老乡救了一个中国军人,他在这里就是为了带路去见这个战士。经毕春临这么一说,李陈久连长才猛然想起在工地烧开水的炊事班副班长程伏华。一群人跑过去一看,只有一个大弹坑在那,铁锅破碎,不见程伏华的人影。

《燃烧的木棉花》第七章 浴火重生克夫站(十一)

一个越南老人走了过来,毕春临急忙迎上前同他交谈。得知,越南老乡救了一个中国军人,他在这里就是为了带路去见这个战士。经毕春临这么一说,李陈久连长才猛然想起在工地烧开水的炊事班副班长程伏华。一群人跑过去一看,只有一个大弹坑在那,铁锅破碎,不见程伏华的人影。

在老乡的带领下,李连长和阎队长一行人很快到了村子里。原来,这个村他们来过,曾帮助老乡收割稻子、瓦砾中救人、送伤员……老乡们真是受恩思报的有情人。

在一间低矮的茅屋里,程伏华躺在一张凉床上,左臂和左腿用布襟绑着,布襟上渗透着殷红的血,脸色惨白;见连长和军医过来,他眼眶湿润了,哽咽着说:“谢谢连长、阎队长和战友们来救我。我没有在越南人面前叫一声痛,掉一滴泪,没给中国军人丢脸。”李连长握住他伸过来的手,鼓励他:“你是好样的,做得对!”军医们急忙查体,他的左手、左腿是断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都处在死亡边缘……大家一起动手即刻转诊送医。担架到了工地上,一帮战友跑了过来,见他奄奄一息的样子,都忍不住偷偷抹泪;但他仍对战友们说:“不要为我难过,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大家要继续战斗下去……”一个即将失去生命的战士,用他微弱的声音表达着一个军人高尚的情操!用阎队长的话说,他忍下的是剧烈疼痛,彰显的是无畏生死的战斗精神。

“无畏生死的战斗精神!”正是抢修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一个战士倒下了,会有千百个战士冲向前!

抢修,刻不容缓!44分队的干部战士安葬好烈士,又点燃电石灯,重新走上了抢修的现场。

毕春临站在站台上,眼前几十面“危险”标识旗,让他的心极度不安。急迫的抢修任务,让实难推进的排弹完全阻滞着,他和李陈久不约而同地走进了排弹场。两人同排弹手们边排弹,边商量解决的办法。

“‘二次弹’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毕春临切题问李陈久:“排弹排不及,抢修等不起,这对矛盾如何解决?”

“这是到了河同线上才有的问题。”李陈久讲起了自己的感受:“抢修沧河大桥还没有这么大压力,抢建克太线更不用说,这个问题是抢修克夫车站才突出出来的。”

“怎么解决?”毕春临追问道。

“清除集束弹已有一些办法,1000磅以下的未爆弹都可以移走,关键是1000磅以上的裸露航弹、钻地的磁性弹、泥土掩埋的定时弹,只能现场拆除。”李陈久连长从排弹的现实情况讲到了“排弹”与“抢修”在时间上产生的冲突:“这些都需要时间。时间,对于抢修来说,太宝贵了;保证‘每天有四股道通车’,倚重的正是时间。”

“你说得很有道理。”毕春临接过话说:“排弹也要时间,但排弹与抢修不能在时间上起冲突。”

“这个冲突以前是不存在的。一般都是等排弹结束后,再进场抢修;侦察、排弹、抢修,按部就班。现在完全不同了,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李陈久回顾过往后,反问起毕春临:“怎么解决为好?”

毕春临心中早有盘算,征询着问李陈久:“能不能搞‘陪弹抢修’?”

李陈久片刻思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陪弹抢修’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不妨一试。”

两人统一了看法,离开排弹场,来到了车站北头的板涵处,他们要在这里试验抢修“新法”。

这里,南北一百米、东西五十米内,有3枚2000磅的裸露航弹,2枚钻地的磁性弹,还有两个弹坑中被泥土掩埋着16枚定时弹。这么多“二次弹”集中在一起,完全是一个“高危”地界。按照“先排弹后抢修”的老办法,光排除车站和这里的几十枚“二次弹”,少说也要两天时间,怎么保证“每天有四股道通车”?“吊着神仙打”也做不到。

毕春临营长和李陈久连长对首次“陪弹抢修”进行了精心的组织。由李连长带着排弹组,突击排除正要回填的弹坑底部被泥土掩埋的定时弹,和钻进线路基础的磁性弹;对三枚重磅裸弹派专人监控。毕营长和展副指导员各领一路人马,负责弹坑回填,保持取土线路与裸弹间必要的安全距离,一切都在顺利进行。50分钟左右,排弹手报告:“准1股道裸弹发出‘嗡嗡嗡’响声!”毕春临、李陈久都听到了,立即吹响“撤出”的口哨,全连干部战士迅速进入防空掩体。随后,这枚裸露航弹爆炸了。10多分钟后,他们重新走上施工现场,又开始了紧张的施工。又是一个50分钟左右,排弹手又有报告:“准3股道裸弹发出‘嗡嗡嗡’响声!”他们又鸣哨撤出……这夜,没有发生施工意外,大家都为“陪弹抢修”初获成功而高兴。

板涵处的“陪弹抢修”获得成功,但另一处的“陪弹抢修”却发生了意外。三排副徐根宝正带着几个战士在准12股道边坡处起夯固基,不远处正有一枚裸弹“陪”着,他们同样按照50分钟左右的间隔期在组织施工,可清晰的滴答声穿透一声紧似一紧的号子声,把即将爆炸的危险传来时,一切都来不及了。听清了“生死信号”的三排副,丢绳弃夯,大声呼喊:“快趴下!”而他自己顺势把身旁的一名战士扑倒……这是一枚2000磅的定时弹,近两吨重,挪无所挪,800多公斤的TNT黑索金,直接炸出了一个直径达20余米、深近10米的大坑,不仅把刚回填好的路基炸毁,还夺去了三排副和另外两名战士的宝贵生命,唯有被三排副扑倒的那名战士有幸活了下来。

毕春临营长、李陈久连长、展超副指导员,闻讯赶来。李连长抱着奄奄一息的三排副,他一脸鲜血,坦然望着连长,一字一顿地说:“我……做得……不好……让战友……牺牲……我的父母……”语意未尽的徐根宝副排长,闭上了双眼,眼角挂着泪珠,带着一身硝烟、几分自责和对亲人的思念离开了人世。

血淋淋的现实直接冲击着人们对“陪弹抡修”的看法。李陈久连长心事重重,他既为“陪弹抢修”中的疏漏造成三人牺牲无法卸责,又为“如何在抢修中减少伤亡”冥思苦索。

连队即刻召开了现场“诸葛亮会”。

毕春临营长首先承担了责任:“‘陪弹抢修’是我提出来的,主要责任在我;我愿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分。”

“三排副和两名战士的牺牲,怪不得营长,直接原因是那枚2000磅的定时弹无人监管!‘陪弹抢修’用好了,还是有好处的。”李陈久连长肯定了“陪弹抢修”。

“‘陪弹抢修’的目的,在加快抢修进度,但风险极高。从爆炸装置启动听到“嘀嗒声”,到人员撤离,只有短短十一、二秒钟。短跑运动员可以跑百米,我们谁都不是短跑运动员,即使跑百米又怎样?2000磅的炸弹能炸出篮球场一样的大坑,还有四五百米的杀伤半径哩!不仅刚抢修好的工程会毁于一旦,而且会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万不得已,最好不用。”展超副指导员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明面上的‘二次弹’虽多,排弹不快也是事实。今后,要想些‘新招’来加快排弹进度。”新任侦察排弹班长的郝团圆从自己负责的工作做了分析。

……

“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毕春临营长接过大家的话,说:“现在是要找出新的办法来,解决抢修如何展开。‘先排弹再抢修’、‘边排弹边抢修’我们都干过,今天才有了‘陪弹抢修’。虽然一次比一次进步,但都有明显不足。看大家有没有新的法子,再推进一步,把抢修中的伤亡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能确保抢修进度。”

“侦察我干过,现在又在侦排组。我以为,还是要围绕‘弹’做文章。”郝团圆班长再发言。

“这个思路对呀,看大家对‘二次弹’有什么新发现。”李连长顺势引导。

展超副指导员接过话说:“每次空袭后,除了瞬爆弹现时爆炸摧毁构筑物外,还有大量的‘二次弹’存在,阻碍抢修的就是它。弹坑中被泥土掩埋的定时弹虽小,无论普通弹还是磁性弹,那是必须现场拆除的;对于钻进路基的重磅磁性感应弹,由于它的破坏力巨大,也是必须现场尽快拆除的;现在排除的还有集束弹,个体虽小,可是成千上万。对于裸露弹,有的是瞬爆臭弹,可以暂时不管,但对于裸露的重磅定时弹,那是必须拆除的,现在要研究的,就是怎么对付它。”

“这次‘陪弹抢修’,就有两枚裸弹在相隔一小时左右自行爆炸,”毕春临营长讲着他观察到情况:“我们可以抓住这个‘间歇’期做文章。”

“这个情况我也注意到了,彼此间的爆炸也是有明显间歇期的。一般都有四五十分钟,相当于学生的一节课时。一节课时能做许多事,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个‘间隙期’抢修?”李陈久连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好啊!”大家的心境豁然开朗。

“叫什么好呢?”李连长问大家。

“就叫‘隔时抢修’吧!”毕春临营长给了它一个新说法。

舒大队长和芦政委来到了克夫车站。美军日益疯狂的轰炸、越来越吃紧的抢修,让他们无法放心。

“你们两位有什么要求?”舒大队长把负责克夫车站抢修的44分队和25分队的主官叫到跟前对他们说。

他们相互望了望,肯定地回答:“没有。”

“你们有信心很好,但我还是要给你们增派人手,实行‘三班倒’作业。美军的空袭一时半会停不下来,排弹压力大,‘每天四股道通车’,必须得到保证,光靠你们是无法做到的。”舒大队长讲明了自己的顾虑和决定。

“我们服从安排。”

“那好。”舒大队长说:“以你们为主,做统一安排。”

舒大队长叫住了走开的李陈久连长,问他:“我听毕营长说,你们有了‘隔时抢修’的新办法?”

“有!现在就实施。”李连长自信地回答。

“那好,我们去看一看。”

“欢迎首长现场指导!”

调来协助抢修的两个连队相继进场。几位团首长都来到了准轨场,同44分队一起参加“隔时抢修”夜战。眼前,上十枚裸露的重磅定时弹,在昏暗的灯光中仍然显露着身影。

队列前,李陈久连长向干部战士讲解着“隔时抢修”的实施办法和注意事项。这时,远处一枚裸露的重磅定时弹爆炸了,恰似传檄而定一般。随着一声哨响,指战员们纷纷跑进抢修现场。舒大队长扛起了枕木,和战士赛跑;芦政委接过“小广播”的手持话筒,播报好人好事;还有司、政、后机关的首长……带兵人以身作则,战士们个个像永不停歇的马达,奋勇向前。湿透衣背的小推车,风驰电掣,吱吱的车轮不停地快马加鞭;起夯固基的号子声,把汗水、石夯一次次抛向空中,又重重砸下;在肩上飞跑的枕木,一根根整齐排列在路床上;还有除障拆卸的咣当声在山谷间回响……夜幕下的水桶电石灯,把抢修现场辉映成铁龙奔腾的激战画卷。

李陈久连长看了看手表,时间已过去45分钟,还没有定时弹爆炸,但他还是依时吹响了歇工的哨子。急促的哨声把指战员们纷纷逼进了掩体,包括几位大队负责人。个个期待的眼神,如团团燃烧的火焰,紧盯着定时弹爆炸……李陈久连长一直盯看着手表,目光从一颗定时弹向另一颗定时弹移动,在第一枚定时弹爆炸后的第53分钟,果然有第二枚定时弹爆炸了,团首长和战士们异常兴奋。

李连长钻出掩体,又吹响了哨子,干部战士纷纷跑向工地,又开始了紧张的抢修。这时,炊事班的饭菜也送到了工地,只好放下。40多分钟的抢修很快过去,哨子声又响了起来,干部战士只得撤下来,他们一边蹲在掩体里用歺,一边释怀爆炸中的定时弹又奈我何的惬意。就这样几进几出,把紧迫的抢修任务,安全、快速推进。(未完待续)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