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20美元定价,AI创业公司Gamma,如何做到年入1亿还盈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8 10:32 1

摘要:PowerPoint统治演示文稿市场40年,没人觉得这个赛道还有机会。

PowerPoint统治演示文稿市场40年,没人觉得这个赛道还有机会。

但有家30人的小公司,两年干到1亿年收入,估值飙到20亿,还从一开始就没亏过钱。

这家叫Gamma的公司,创始人GrantLee第一次找投资人聊想法,对方直接骂这是“最蠢的主意”,挂电话都没客气。

换作一般人可能早打退堂鼓了,可Gamma偏不,他们走了条和所有AI独角兽都不一样的路,不烧钱、不扩招,死磕产品到用户主动帮着吆喝。

这故事里藏的门道,比那些融资几亿的案例实在多了。

2022年8月,Gamma第一次公开测试产品,在科技平台ProductHunt上拿了当日、当周、当月三个第一。

本来想借这个势头大搞营销,团队查完数据却凉了半截。

注册量就火了一天,之后没了动静,更没人主动分享给朋友。

GrantLee当时说了句话,我特别认同。

他说真正的好产品,不是靠广告拉来用户,是用户用完就想喊朋友来用。

要是只能靠砸钱灌流量,那产品本身肯定有问题。

这话点醒了很多创业者,别把获奖、上新闻当成成功,那些都是虚的。

当时Gamma才12个人,钱也快花完了。

他们做了个疯狂决定:停下所有推广,所有人扑在“产品前30秒体验”上。

这个决定搁谁都得犹豫,本来就没多少家底,还要推倒重来,风险确实大。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现在人没耐心学新工具。

30秒内抓不住注意力,用户转身就走。

团队把AI功能全整合到引导流程里,新用户一进来,几秒钟就能生成一张幻灯片。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点,他们磨了三四个月。

2023年3月产品重新上线,效果立竿见影。

第一天注册量从几百蹦到几千,第二天破5000,接着是1万、2万。

更牛的是,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全是用户自发分享来的。

如此看来,“让用户30秒内看到价值”这招,比任何营销都管用。

聊完产品,就得说说他们的增长招儿,这招儿说出来简单,做对的没几个。

很多AI公司砸钱请百万粉丝大V带货,Gamma偏不,他们专找几千粉丝的“小网红”。

GrantLee觉得,请大V就是浪费钱。

那些人拿着现成文案念,内容像硬广,粉丝根本不信。

他把目标放在教育工作者、职场培训师这类人身上,这些人每天要做课件,Gamma刚好能帮他们省时间。

一开始Grant亲自上阵,和每个网红视频聊天。

他不发固定文案,就讲产品怎么帮自己解决问题,让对方用自己的话分享。

本来担心这么做太慢,后来发现效果远超预期。

这些小网红在圈子里有信任度,他们的推荐比大V的广告管用10倍。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Gamma现在一半以上的新用户,都来自这些小网红带动的口碑传播。

他们还发现个意外收获,投给网红1块钱,除了直接带来用户,还能额外带动1.5倍的自发分享。

这种乘数效应,是烧钱广告换不来的。

团队建设上,Gamma更是“反套路”。

别人融资后疯狂招人,他们却“极度慢招聘”。

前10名员工5年后全在公司,这种稳定性特别难得。

Grant说,招人不是凑数,要找真正懂产品、能扛事的人。

他们的设计师会写代码,营销负责人能自己操办活动,这种“通才”在小团队里,比专才好用多了。

商业化方面,他们也没走弯路。

2023年3月推AI功能时,根本没设计付费体系,就给用户400个免费积分。

结果积分用完,客服被问“怎么充钱”的消息淹了。

很显然,产品先创造价值,收费自然水到渠成。

他们最终定了每月20美元的价格,和ChatGPTPlus差不多。

这么做不是随便拍板,是通过用户调研确认的,这个价格既能覆盖成本,用户也觉得值。

推出付费功能没几个月,Gamma就实现了盈利,这在AI创业圈里,怕是最有体会有多不容易。

Gamma的故事看到最后,我反倒不觉得他们靠的是运气。

他们没做什么高科技突破,就是把产品、营销、团队这些基础事做到了极致。

不被虚荣数据迷惑,不盲目跟风烧钱,在所有人追求“快”的时候,敢慢下来打磨细节。

现在很多创业者总想着找风口、融大钱,却忘了最基本的逻辑:用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才是真本事。

30人的Gamma能逆袭PowerPoint,靠的不是挑战巨头的勇气,是把“用户价值”刻进了每一个决策里。

这或许就是最值得借鉴的创业范本,不贪大、不求快,把一件事做透,自然能在冷门赛道里挖出金矿。

来源:史观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