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祖先之德,感家有余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10:21 1

摘要: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母亲聊天时,听闻些许高祖父的事迹,使我对古人所注重的福缘善庆、祸因恶积及因果报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后我日日反省,发现从前种种作为实在有愧祖德。特发心把高祖父的事迹整理出来,一则缅怀祖德,警策自己;二则使有缘人读之亦坚信因果,笃信祖上积德,必

述祖先之德,感家有余庆

原创 枫林晚 江西庐山东林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母亲聊天时,听闻些许高祖父的事迹,使我对古人所注重的福缘善庆、祸因恶积及因果报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后我日日反省,发现从前种种作为实在有愧祖德。特发心把高祖父的事迹整理出来,一则缅怀祖德,警策自己;二则使有缘人读之亦坚信因果,笃信祖上积德,必福荫子孙。

接济穷人

高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拥有许多良田。虽家境殷富,但高祖父持家勤俭,事事亲为。一次大雨过后,天略放晴,高祖父便去田间巡查,看是否有农作物在风雨中受损。巡视过程中,突然听到前方玉米田里传来“啪啪啪”的掰玉米棒的声音。高祖父心知肚明,这一定是有人在偷玉米,寻声上去,对方竟没察觉。

就在对方准备撤回时,一抬头看见了高祖父,便顾不上已摘的玉米,急欲逃走。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既震惊又惭愧。高祖父及时拦下此人,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得知他之所以偷粮,是因为家里已无粮度日,才出此下策。

高祖父便帮忙把装满玉米的箩筐扛在他的肩膀上,告诉他以后家里如有困难,可直接上门找他,万不可再做偷鸡摸狗之事。其实不是高祖父特别优待这位不速之客,而是他素有乐善好施的习惯,只要听到周边哪户人家缺粮,便命人送粮过去,助其度过难关。

布道修路

由于田地多,需要大量人力,家里雇有长短工。很多人都乐意在高祖父家里做活,遇到天气有变,比如可能会下雨时,便不用出工,高祖父把他们聚集在家里讲仁义善书及佛教故事,劝化大家多行好事,多积德。一旦天气变好,常会抽出时间带着铁锹去修桥补路。

听到这里,我不由望向门外新修的水泥路,平整干净,蜿蜒在村落的四周,哪怕是下雨天,也可以随意外出。没修路前,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坑洼,天晴时颠簸得如坐过山车,雨天则务必小心翼翼,否则稍不留神就会滑入其中,摔一身泥。

而高祖父那时,所有的道路都是土路,一旦遇上雨天,路面状况可想而知。所以每次雨后,高祖父便带着铁锹,及时把坑坑洼洼的路面平整好,否则阳光暴晒后就不易平复。高祖父默默维护着村里的路,为村民出行带来方便。

以德感子

高祖母开始连生四个女儿,一直没儿子,在当时重男轻女的风俗中,高祖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更加虔诚地积德行善,坚持吃素。因此吃素便成为家族的传承,一直持续到我父亲这一代,直至1965年开始破斋开荤。万幸的是,自从母亲嫁入门,我们一家又开始吃素。母亲受外婆的影响信佛吃素,这无意中传承了家族里的素斋习惯,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高祖父对佛法深信不疑,除吃素外,还每日向附近的观音庙供灯油,希望香火旺盛,度化更多的人。为表虔诚之心,供奉的是家里最好的食用油,两年来从未间断。第三年,高祖父喜得贵子,因此更加精进修佛行善,没过几年,又喜迎次子出生,真是天佑善人!生命的传承就这样开始了,也就有了现在的我。

当我听到这里,不由无限感慨。假如没有高祖父如此虔诚地积德行善,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由衷感恩能投生在这样行善积德的家族。我能有缘接触佛法,也许是祖先的善德所感。

仁义化灾

高祖父一生行善,深知唯有行善积德才是平安之道,因此常把钱粮用来接济贫民,助人不问亲疏远近,即便路遇饥饿之人,也会领他们到家里吃饭;如有机会,亦不忘劝人行善念佛。此外,高祖父还有睡前必静坐的好习惯。

高祖父的仁德无意中化解了一场灾难。土地革命时期,很多地主家除了财产充公,其本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唯有高祖父平安度过,当时有很多村民替高祖父说话,说他如何救济过他们,把他的仁德传扬出去。高祖父平稳度过危机,晚年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无病无灾,活到近九十善终正寝。

德业荫庇

记得我七八岁时,常和小伙伴在村里玩,常常遇到一位老奶奶,对我尤其热情,一见到我总是笑盈盈地说:“你家里有位老爷爷,一辈子爱行好事,大好人,是这方圆几十里的大善人啊!”

等我急着奔走游玩时,老奶奶总会自言自语地说:“给你讲讲,也许你都不知道呢……”年幼的我不懂什么,有次向父母提及此事,原来这位老奶奶说的就是我的高祖父。现在回想起来,甚是感动。一个人去世后,还有世人赞扬他的德行,多么不易啊!

从高祖父到我,历经五世,约一百五十年。这期间发生过很多变化,尤其在文革中很多家族都受到影响,很多人逃离故乡。而我们家族有幸能在故土开枝散叶,人丁兴旺,欣欣向荣,全蒙高祖父一辈子行善积德所感。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高祖父一生积德行善,不仅自致吉祥,而且福荫子孙——有赖高祖父的德业荫庇,家族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其中有三人为国家作出一定贡献,逝世后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恢复高考后,家族里出了当地第一个大学生,相继又出了不少研究生。

善的传递

平时和母亲通电话时,她偶尔会说一些抱怨的话,这时我会心平气和地劝慰母亲,身为宗族的一员,您有更大的事情要做。母亲一时反应不过来,我提示母亲,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只有您这一门在念佛、行善、吃素斋,这是在传承祖宗之德啊!母亲听了很是开心,原来嫁给我父亲还有这个缘分和使命。从此,母亲更是发心传递祖德,也希望能感召一个信佛向善的儿媳妇,希望把这份善德传递下去。

自从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母亲主动把族谱请到家里供奉,逢年过节必给祖先供点心,磕头礼拜。刚开始我心高气傲,愚昧无知,总是说母亲太迷信、太封建、太落后,对她的行为不屑一顾。

自从学习了传统文化,又接触到佛法,尤其是听到高祖父的种种事迹后,对从前的种种所思所为深表忏悔。对我生命的来源,对这个家族,对这个祖谱上的每一个名字,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敬畏和谦卑。每逢过年回家看望父母,再也不用二老提醒,我带着一颗特别恭敬的心礼拜我的历代祖先,也会劝我的堂兄弟姐妹参与礼拜,并发心传承祖德。

愿更多的人听闻我高祖父的事迹后,能明白财富与积德的因果关系,现代人忙忙碌碌,无非想为儿孙创造好的生活,殊不知唯有积德行善,才能真正为子孙后代谋福。诚如林则徐所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本文选自《慈护》杂志2020年第六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广大净业同仁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donglinsijty@163.com

来源:工伤律匠:西归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