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7日,在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建设现场,一名工人用油刷在钢材上面涂满防锈涂料,随后和另外几名工人配合起重机,将这些钢材依次放置到路旁的重型运输车上。
11月17日,在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建设现场,一名工人用油刷在钢材上面涂满防锈涂料,随后和另外几名工人配合起重机,将这些钢材依次放置到路旁的重型运输车上。
“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从9月底正式开工到现在,我们已完成了路基工程、涵洞工程和80%桥梁工程下部结构的施工。”宁夏公路管理中心建设二处工程管理科科长刘俊岳说,该项目上报的报件全程一次性通过,是工程进度不断加速的秘诀,而这得益于我区探索并全面推行的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改革。
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建设现场,几名工人正配合将钢材运到路旁的重型运输车上。
今年以来,我区自然资源、林草部门紧密协作,积极探索成功构建“五个一”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新机制,彻底打破以往土地、林地、草地独立审批的壁垒,实现审批效率与服务效能双重跃升。
“此次改革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将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作为统一底版,核心则是打造‘一套材料统一报、一个窗口统一收、一个系统并联审、一并现场统一验和一个出口统一发’的‘五个一’联动审批新格局,从流程源头破解企业办事多头跑、重复报的难题。”自治区土地和矿业权集中审批服务中心主任冯雪辉介绍,我区推行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改革以来,企业整合用地、用林、用草申报材料形成统一清单,一次提交即可全程通用,从根本上避免重复准备材料。自然资源部门统一受理申请,同步推送至林草部门开启并联审查,杜绝“多头受理、分头排队”。同时,依托自治区政务审批系统实现材料同步录入、部门并行审查,系统自动汇总意见,确保流程高效透明,再统一组织林地、草地现场查验并填写统一表格,避免多次勘验延误项目进度。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汇总最终审批结果后,通过政务大厅窗口统一发放,真正实现“一窗出件”。
一名工人正在焊接桥墩上的钢筋。
“原来像这种建设用地审批基本是半年起步。”刘俊岳说,由于涉及地类比较复杂,企业一般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审批,有时候甚至因为不同报件是上下衔接关系,只能依次办理。贺兰山东麓旅游环线项目拟申请用地面积为930.09亩,其中涉及林地390.09亩、草地94.67亩。在“五个一”联动审批机制助力下,项目从组卷到获批仅用9个工作日,审批效率较原承诺时限提升70%以上。
为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我区自然资源部门还与林草部门建立联动审批会商机制,定期研判改革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同时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升级行政审批系统,并深入基层开展业务培训,确保一线审批人员熟练掌握新流程。
据统计,自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改革以来,单独选址项目申报材料由27项压减至18项,批次项目由20项压减至12项,平均压减8项,材料压减率超30%。审批时限从承诺的33个工作日压缩至23个工作日以内,办结时间较法定时限提升60%以上,较承诺时限提升30%以上,企业办事成本显著降低。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查报件28批次(宗),涉及用地面积2740亩。(宁夏日报记者 张唯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