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阳性 “不用治”?专家提醒:这些误区可能拖成胃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10:15 1

摘要:“前几天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身边好多人都有这情况,是不是没症状就不用治啊?”29岁的吴先生最近拿到体检报告,看着“阳性”结果,内心有些纠结。他在社交平台抛出疑问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说“治了也会复发,纯属白费功夫”,有人吐槽“吃药吃到嘴巴发苦、大便

“前几天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身边好多人都有这情况,是不是没症状就不用治啊?”29岁的吴先生最近拿到体检报告,看着“阳性”结果,内心有些纠结。他在社交平台抛出疑问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有人说“治了也会复发,纯属白费功夫”,有人吐槽“吃药吃到嘴巴发苦、大便发黑,实在扛不住”,也有人提醒“听说会致癌,可不敢拖着”。

这款被很多人视为“普遍存在”的细菌,真的可以放任不管吗?无症状感染者是否需要治疗?复发风险与用药不适又该如何应对?合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徐桂芳,为大家厘清误区、给出专业提醒。

无症状也可能藏着大风险

徐桂芳表示,幽门螺杆菌虽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但绝非“无需在意”的普遍现象,它更是明确的胃癌I类致癌原。她进一步解释,其感染后的疾病进展有清晰路径:先引发慢性活动性胃炎,再逐步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而出现异型增生,最终可能导致瘤变和癌变。患者如若长期感染不治疗会持续加重炎症反应,并加速这一进程。

“很多人觉得没症状就不用治,这是最大的误区。”徐桂芳强调,14岁以上的阳性感染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建议进行根除治疗;但14岁以下无症状儿童可暂不治疗,需权衡治疗必要性与药物风险。对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若不及时治疗,溃疡面会持续扩大、胃炎程度加重,癌变风险会显著升高。

此外,针对备孕及孕早期女性,徐桂芳补充,“这两个阶段绝对要禁止根除治疗,因为相关药物可能有致畸风险,还会影响胎盘功能。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通常建议等分娩后且哺乳期结束后再进行规范治疗。”

切勿自行在网上购买药物

针对网友“治疗后易复发” 的顾虑,徐桂芳解释,幽门螺杆菌根除并非“白费功夫”,目前临床常用二联或四联疗法,根除率可超90%。

二联疗法通常由阿莫西林搭配PPI/抑酸药组成,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适合对药物敏感度高的患者;四联疗法则可能出现副作用,如铋剂导致的舌苔或大便发黑、克拉霉素引起的口苦等反应。“如果正在用四联疗法的患者实在觉得不适,也可以和医生沟通,看看能不能调整为二联方案。”徐桂芳说。

“不规律用药,往往是导致根除失败、复发的主要原因。” 徐桂芳逐条说明用药规范,“抑酸药要在早晚饭前半小时服用,抗生素则得在餐后吃;治疗期间必须严格按时服药,绝对不能随意中断或调整剂量,不然根除率会大大降低。”

徐桂芳特别强调,幽门螺杆菌用药是严格的处方药,需经医生评估后开具方案,切勿自行在网上购买药物或照搬他人用药剂量。幽门螺杆菌检测应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最常用的是碳13/14呼气试验和胃镜活检,不推荐准确性不可靠的家庭自测试剂或临床少用的细菌培养。

根除成功后并非一劳永逸,仍有再感染风险。预防复发需做好三点:严格保持饭前便后洗手习惯,避免与感染者共用碗筷,家庭成员若为阳性应同步治疗,阻断口-口传播途径。

需警惕家族聚集性感染

谈及印象深刻的患者案例,徐桂芳颇有感触。“去年接诊过一位28岁的年轻患者,胃窦部发现3cm早癌,胃部状态相当于60-70岁老人。”经了解,该患者婴幼儿时期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因无症状未及时根除,长期慢性损伤最终导致癌变。

更值得警惕的是,患者家庭成员均未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与治疗,存在严重的交叉感染风险,都是潜在的胃癌高危人群。“尤其有家族病史的家庭,一定要重视全员筛查和同步治疗。”徐桂芳强调,胃癌患者必须告知一级亲属,即子女、父母,提醒其进行相关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本质是一场家庭健康保卫战。” 徐桂芳最后提醒,频繁外出应酬聚餐、共用未经消毒的餐具、经常食用路边摊食品等,都是感染的高危因素。与其纠结“治不治”,不如主动做好筛查,确诊后规范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这才是阻断癌变风险、守护胃肠健康的关键。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齐越 见习记者 仇誉龙

来源:合肥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