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放弃白龙尾岛了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8 09:41 1

摘要:这两段线消失的秘密,就藏在一座小岛上,一座在官方记录里,被“送”出去的岛。

地图上那条U形的线,大伙儿都熟,九段。

但翻开老地图,你会发现不对劲,以前是十一段。

凭空没了两段,就跟变魔术似的。

这两段线消失的秘密,就藏在一座小岛上,一座在官方记录里,被“送”出去的岛。

这事儿的主角叫白龙尾岛,也就三个平方公里大,搁地图上就一小点。

但在上个世纪,这个小点,搅动了中国、越南还有美国三家的神经。

一百多年前,这岛在北部湾里就是个无人理睬的荒坨子,渔民管它叫“浮水洲”,因为涨大潮的时候看着就跟要沉下去一样。

岛上啥也没有,最要命的是没淡水,人待不住。

路过的海南、广东渔民最多把它当个临时歇脚、躲台风的地方。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17年。

几个不信邪的海南儋县人,带着家伙上了岛,硬是在石头缝里往下挖。

当第一桶不咸的井水被提上来时,这岛的命运就彻底改了。

能住人了,消息传回海南,一帮一帮的儋县老乡就拖家带口,划着小船过来了。

他们不是什么探险家,就是想找个地方好好打鱼、过日子的普通人。

很快,岛上就有了两个村子,叫“海宝村”和“鲍鱼村”,名字起得实在,心里想啥就叫啥。

他们盖房子,修妈祖庙,开荒种点地瓜,日子就这么过起来了。

在民国政府的档案里,这个在外国人嘴里叫“夜莺岛”的地方,户口、税收都归广东省管。

对于岛上的几百号中国人来说,这就是他们远离大陆战乱的家。

他们拜的还是中国的神,说的还是中国的家乡话。

可他们不知道,这片安宁只是暂时的。

法国人占了越南后,就一直惦记着北部湾。

他们拿着尺子在地图上比划,跟清政府提议,说以东经108度03分为界,这边归你,那边归我。

这线要是划实了,“浮水洲”就直接掉到法国人的口袋里。

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弱,但脑子还清楚,看穿了这是个坑,没同意。

法国人没得手,但贼心不死。

从1921年开始,他们的炮艇就三天两头在岛周围晃悠。

到了1937年,干脆派了十几个人上岛,插了面旗,算是占了。

但这占领也脆得很,没几年,日本人打了过来,法国人跑得比谁都快,这岛又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

二战打完,国民党的残兵败将从海南败退时,也曾在岛上落过脚,但终究是过客。

直到1955年,解放军的军舰开了过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岛上升起。

岛上的法国人一看这架势,知道好日子到头了,卷着铺盖,还忽悠了一部分岛民跟着他们去了越南。

剩下的二百多个中国老乡,选择留了下来。

到这时候,这座漂泊了几十年的小岛,总算是正式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

然而,这只是故事的上半场。

时间走到1957年,冷战的空气正冷得刺骨。

美国人的势力已经伸到了越南家门口,刚成立的北越政权压力山大。

胡志明没办法,只能向北边的“老大哥”求援。

一封密信从河内送到了北京,信里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借用白龙尾岛。

这岛的位置太绝了。

它正好在海南岛和越南海岸线的正中间,像一颗钉子死死钉在北部湾的要害上。

美国人的飞机要是从航母上起飞轰炸河内,白龙尾岛就是个绝佳的预警哨。

只要在岛上架起雷达,就能提前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发现美军机群,这点时间,对河内和海防港来说,就是救命的。

这让北京方面很为难。

这岛自古就是中国渔民的地盘,岛上住的全是中国人,法理上、情理上都是中国的。

但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也被美国堵着门口制裁,越南在前面顶着,实际上也是在帮中国守着南大门。

唇亡齿寒的道理,在那会儿是实实在在的。

帮越南,某种程度上就是帮自己。

在“同志加兄弟”的革命友谊和共同对抗帝国主义的大旗下,中国做出了一个超出领土本身的战略决定。

1957年,一份秘密协议签署,中国将白龙尾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给了越南。

岛上的营房、码头等所有设施,全部无偿赠送。

岛上那五百多名中国人,一夜之间,户口本上的国籍就从“中国”变成了“越南”。

越南总理范文同亲自给岛改了新名,叫“白龙尾岛”。

后来,当1965年美军发动“滚雷行动”,无数炸弹落在北越土地上时,白龙尾岛上的雷达站成了河内的“千里眼”,为北越的防空作战立下了大功。

为了安全,岛上的华人居民被全部迁往越南内陆。

这个曾经炊烟袅袅的渔村,彻底变成了一座军事要塞。

战争总有打完的一天。

越南战争结束后,中越之间那段“同志加兄弟”的岁月也走到了尽头,甚至一度刀兵相向。

白龙尾岛这个曾经的“友谊之岛”,又尴尬地成了两国海上对峙的前沿。

但日子总要往下过。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两国都开始门心思搞经济。

历史留下来的这些糊涂账,也得一笔一笔算清楚。

双方坐到了谈判桌前,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年的边界谈判。

2000年12月25日,双方正式签署了《北部湾划界协定》。

在这份白纸黑字的国际法文件里,中国正式承认了越南对白龙尾岛的主权。

正是因为这次划界,北部湾的海上边界才算彻底划清,中国地图上那条“十一段线”,也因此抹掉了北部湾里的两段,变成了今天的“九段线”。

当年那个特殊年代的战略移交,在半个世纪后,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最终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

今天的白龙尾岛,已经闻不到什么火药味了。

当年迁走的华人后代和越南人又回到了岛上,岛上人口也过千了。

它现在是越南海防市下属的一个县,岛上有医院、商店,还有鲍鱼养殖场。

它不再是那个紧张的雷达前哨,而是中越在北部湾渔业合作的一个重要据点。

那份在2000年签署的协定,让这块土地的归属在法律上尘埃落定。

曾经在岛上生活的中国渔民和他们的后代,他们的身份和命运,也随着那张地图的改变而被永久改变。

参考文献:

Tønnesson, Stein. (2000). The South China Sea in the Age of European Decline. Modern Asian Studies, 34(3), 561-6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 (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高健军. (2009). 夜莺岛(白龙尾岛)回归越南始末. 《炎黄春秋》, (10), 38-41.

李德潮. (2010). 我国南海“断续线”的来龙去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3), 13-23.

来源:隔壁老李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