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横沥圩镇位置的变迁,原址在哪里?搬迁的历史背景分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9:54 1

摘要:至少从唐朝开始,东江从今东莞到河源龙川段,就成为通往粤东潮州等地的主要水驿道。韩愈“昔贬潮州路八千”,就乘船从横沥经过。

近日,惠州横沥圩镇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游览打卡。

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横沥老街,并不是横沥圩镇的最早的位置。那么,横沥圩镇最早位于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理一理横沥镇的历史。

横沥镇在东江沿线的古镇中,历史沉淀之深厚是数一数二的。

造就横沥镇历史地位的首要因素就是东江航运。

至少从唐朝开始,东江从今东莞到河源龙川段,就成为通往粤东潮州等地的主要水驿道。韩愈“昔贬潮州路八千”,就乘船从横沥经过。

北宋时期,潮惠古驿道的水路在今惠州市境内设有多个驿站,苏辙贬谪龙川时,曾资助修整了潮惠古驿道的多个驿站。明人陆应阳在《广舆记》中,亦明确记载了苏辙此次善举:“苏辙以金钱助成水东驿、平山驿、欣乐驿、平政驿,(以上属)归善;莫村驿、苏州驿,(以上属)博罗;南丰驿、平安驿,(以上属)海丰;义合驿、宝江驿,(以上属)河源;雷乡驿,龙川;七都驿、兴宁驿,长乐。”

《明会典》里,也明确记载了潮惠古驿道在惠州府设立了四个水驿站,即水东驿(今惠城区横沥镇水东村)、苏州驿(今博罗龙溪街道苏村)、欣乐驿(今惠城区水北村)、莫村驿(今博罗公庄)。《大明一统路途记》,也明确标示了水东驿的位置。

自宋朝到清朝后期,水东驿一直是潮惠古驿道的重要驿站,从广州到粤东的必经之地。

这个水东驿在哪?就位于今天横沥镇的水东村。

古代,驿站为南来北方人流聚集之所,圩镇也往往围绕着驿站而形成。因此,横沥最早的圩镇应该就位于水东村附近。现在有些资料说,圩镇最早在今天罡、墨园一带,其实位置相距并不远,也许是后人模糊了具体位置。

水东驿和横沥圩镇为什么设在水东村一带?

古人在建设村镇选址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河流凸出部下游一侧,这样可以避免洪水的冲击。中国历史名城也大多如此选择城址,古横沥也不例外。

横沥过去的圩镇在今水东村一带,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记载,《大清一统志》:“驯雉巡司。明初置,在归善县水东驿侧。”明朝的时候,归善县仅四个巡检司,其中一个就位于横沥,足见横沥是实打实的“东江名埠”,其历史沉淀远非东江沿线其他镇可比。

写到这里,我再衍生一个问题?今墨园村的陈氏真是通过“跑马滴墨”来圈定地盘吗?这只能是一个大家想象出的美好传说。

陈氏是明末清初从福建搬迁到横沥墨园的,我认为搬迁的背景是这样的,清军和南明的混战,台湾郑氏的袭扰,让漳州一带战乱频繁,不得不搬迁。陈氏为什么能取得墨园一带原属于翟村的土地?因为当时东江大堤尚未建成,今墨园一带经常被水淹,既然如此,不如就低价卖给陈氏。当时的墨园建有堤围,主要就是防水,而不是防贼。

陈氏崛起成为富商,重要的原因就是充分利用靠近东江航运的便利,附近的翟村、蔗埔村都大量生产红糖,陈氏就是依靠糖和粮的贸易发家。

到清光绪年间,陈氏不再复当年的盛况,这是为何?这与当时历史大环境和圩镇变迁也有相当大的关系。

为什么清末横沥圩镇会迁到现在的地方?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东驿被废。

(民国初年地图,水东围还在,横沥圩已迁新址。)

鸦片战争之后,传统社会秩序开始崩溃。我查了相关资料,1850年之后,轮船就开始进入东江水系,依靠人力划桨或者风帆的驿船已经明显落后了。十九世纪后期,驿站彻底被废。失去了驿站这个支点之后,水东、墨园一带不复有现在盛况,而今横沥圩镇一带,不仅有水路,还离前往梁化、紫金的陆路路口更近,人群聚集,形成了新的圩镇。

不管横沥圩镇在水东,还是后来迁移到现址,横沥镇都无愧于东江流域数一数二的名埠。

最后,我用本人撰写的永雄门对联作为本文结尾:

横揽东江千年帆影耀古埠,

沥泽岭南百代传承润名圩。

来源:沙鸥说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