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浒作品赏析:笔墨丘壑藏性灵,烟霞丘壑悟人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9:49 1

摘要:曾晓浒先生以毫端写丘壑,融古今之法,抒烟霞之怀,六帧佳构各呈其妙,如读六首水墨长诗,可品构图之巧、技法之精、寓意之深,亦藏人生况味于层峦叠嶂间。

曾晓浒先生以毫端写丘壑,融古今之法,抒烟霞之怀,六帧佳构各呈其妙,如读六首水墨长诗,可品构图之巧、技法之精、寓意之深,亦藏人生况味于层峦叠嶂间。

远山以淡墨笼之,如米家云山之烟雨;近岩施青赭,皴擦灵动,类黄鹤山樵之苍劲。林木错杂,或枯或荣,点染秋意;牧人驱羊,形微神足,添得烟火气。构图上 “高远” 与 “平远” 相济,山岩踞于左,牧群缀于下,虚实相生,如谢赫 “经营位置” 之妙。

技法上,泼墨破墨兼用,树木以焦墨勾枝,淡彩点叶,得 “杂花生树” 之态;山石积墨多层,却见通透,有 “元气淋漓障犹湿” 之韵。题款 “滹沱晓岚”,滹沱河古为燕赵形胜,牧歌悠悠,暗合陶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之闲意。

人生感悟者,于喧嚣世中,得此一方岚光牧曲,便知 “心远地自偏”,纵身处丘壑,亦有尘外之怀。

此帧构图,远山崔嵬,中景山峦藏露,近岸孤树临流,小舟泊于溪畔,二人对坐,有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之遗风,却无其孤寂,反得雅聚之趣。层次由远及近,如琴瑟之叠韵,节奏悠然。

技法上,泼墨写云气,以淡蓝淡紫破之,有 “云气生虚壁” 之缥缈;树木以干笔枯墨写其骨,淡彩敷叶写其姿,兼工带写,得倪瓒 “逸笔草草” 之韵致。溪山之间,舟人无营,如庄生 “濠梁观鱼”,物我相融,寓意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人生若能于名利之溪泊舟片刻,效此帧之冲淡,便可得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之境。

构图以 “险峻” 见长,危岩壁立,如刀削斧劈,行旅三人策杖于崖上,江岸泊舟于下,一 “高” 一 “低”,一行一止,颇具张力。树木杂生于岩隙,秋意斑斓,添得生机。

技法上,山石用斧劈皴,兼以泼墨,苍劲如李唐;树木点染并用,色彩秾淡相宜,有 “秋山如妆” 之美。行旅者负囊前行,如人生世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却因这江岸秋巍之壮阔,添了 “上下而求索” 之勇气。

感悟者,人生如行旅,或经危岩,或历平岸,然心有丘壑,便如这画中行者,虽征途艰险,亦能于秋山江岸间,走出一番气象。

构图取 “深远” 之法,山峦层叠,林木幽深,牧人驱牛于溪畔,如入桃花源。远山一抹橙黄,似朝阳初升,为幽寂之境添暖意。

技法上,墨色层次丰富,枯润相生,树木或用点叶,或用夹叶,笔法多变;山石泼墨后以焦墨提神,得 “草木华滋” 之态。牧牛于林泉,如伯夷叔齐采薇首阳,隐逸之思跃然纸上,寓意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人生于世,若为俗务所累,不妨于这幅 “林泉高致” 中暂得解脱,悟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之真意。

构图气象雄浑,远山以丹霞敷色,如赤壁之壮丽;近岩苍劲,山路蜿蜒,牧群沿径而行,有 “一览众山小” 之格局。

技法上,重彩与水墨相融,丹霞之色浓烈却不艳俗,水墨之山厚重而不失空灵,得张大千 “泼彩” 之遗韵,又具自家风骨。题款诗 “丹霞映秋树,岚光绕山角”,寄情于山河壮丽,寓意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人生如丹霞山岳,经岁月淬炼,愈见其雄浑,纵年华向晚,亦当有 “壮心不已” 之豪情,于笔墨山河间,写就生命之绚烂。

构图以 “动”“静” 相衬,涧水奔流于下,如鸣佩玉;行人驻马于岩畔,似听泉声。远山含烟,林木葱郁,得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之幽境。

技法上,涧水以留白加勾线写其奔涌,山石以披麻皴兼泼墨写其苍古,树木以中锋写干、侧锋点叶,技法精熟,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行人驻马,如学者于山水间 “格物致知”,寓意 “知行合一,动静相济”。

人生如涧水,或奔涌,或平静,然于行止之间,若能如这画中旅人,于山水间体察大道,便可得 “知行合一” 之智慧,不负此烟霞胜境。

曾晓浒先生六帧山水,或闲逸、或雅聚、或行旅、或隐逸、或壮怀、或省思,于构图则得 “三远” 之妙,于技法则融古今之变,于寓意则寄人生之慨。如郭熙《林泉高致》所言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先生之画,四者兼备,且于笔墨间注入性灵,令观者于丘壑烟霞中,悟得人生进退、荣辱、得失之真谛。

感谢阅读

-END-


来源:蓝鹰书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