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兴山水五帧品赏:墨彩通神,丘壑藏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20:02 2

摘要:夫山水者,天地之骈俪,笔墨之清歌也。李庆兴先生挥毫落彩,于宣素间构丘壑、寄幽怀,五帧佳构各呈其妙,如五弦鸣奏,演绎着传统与新变的水墨交响。今试仿古文笔法,一一道来。

夫山水者,天地之骈俪,笔墨之清歌也。李庆兴先生挥毫落彩,于宣素间构丘壑、寄幽怀,五帧佳构各呈其妙,如五弦鸣奏,演绎着传统与新变的水墨交响。今试仿古文笔法,一一道来。

层峦自远天铺展,近嶂崚嶒竞秀,苍岩染翠,飞泉漱玉,烟霭如缕,亭阁隐现。其构图 “高远” 与 “平远” 相济,山峦自下而上叠嶂,复于天际延绵,得 “山外有山” 之致;飞泉数叠,如素练垂空,暗合 “高山流水” 之典,谓知音可遇,清响可追。

技法上,先生以工笔勾皴写岩骨,复以重彩敷绿,墨线与色块交融,是 “骨法用笔” 与 “随类赋彩” 的当代诠释。昔王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帧烟霭流荡、泉声入耳,正造此境。寓意则在 “泉鸣” 之清、“烟霭” 之幽,喻尘世喧嚣中,当寻一方澄心之境,如泉之恒鸣,守本真之清音,人生若能常沐此等烟霞泉韵,庶几可脱尘劳矣。

展卷见丹崖摩天,云海荡胸,远山或青或赤,近水似镜含光。构图取 “深远” 之势,山从云出,水向谷流,一 “静” 字题款,直扣画魂。技法上,焦墨勾山骨,复以朱红、石青泼染,墨之浓淡与彩之明晦相衬,如吴镇写渔父之幽,又开重彩之新境。

古人云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是帧云海无声,而观者若 “静听”,则山之呼吸、云之卷舒、水之潺湲,皆成天籁。此中寓意,在 “静” 之一字:人生多躁,若能于丹崖云海间暂驻,听内心之回响,如鸿蒙初判时的混沌与清明,方知 “静” 非无声,乃心之澄明也。

此帧丹枫如炽,山泉如练,屋舍临流,扁舟待渡,一派秋山胜景。构图以 “平远” 为主,近树(丹枫)夺目,中景(屋舍、飞泉)宜人,远景(层峦、雪峰)托衬,得 “秋山明净而如妆” 之态。技法上,枫叶以点叶法密叠,色红如焰,山泉以留白与墨线写其奔涌,是 “红树青山” 的诗意具象。

杜子美有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此帧则枫红而山明,泉涌而情畅,一反悲秋之调,呈颂秋之怀。寓意在 “秋韵” 之丰:人生如四季,秋非凋零,乃成熟与沉淀,如丹枫经霜愈艳,山泉历石愈清,当于时序更迭中,赏其韵、味其真。

是帧翠嶂如屏,飞泉双挂,屋舍隐于岩畔,小径通幽,烟霞明灭。构图 “高远” 中见精巧,巨嶂与飞泉造势,屋舍与亭阁点情,得 “大处落墨,细处传神” 之妙。技法上,石青铺陈山体,复以墨线皴擦,草木以淡彩点染,有 “青绿山水” 之遗风,又具现代色彩之张力。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此帧东风化雨,翠色盈目,正是春回大地之象。寓意在 “万里春” 之阔:人生幸得东风(时运、知音、初心皆可为东风),则可破凛冬、迎芳华,那壁上幽居,恰是心灵的栖所,待东风一至,便觉天地澄明,万里皆春。

最后一帧,泼彩如梦幻,蓝绿交织处山峦若隐,桥畔春树、飞雁、红屋,一派江南春意图。构图简淡空灵,以 “平远” 写水畔春景,泼彩为虚,桥树屋雁为实,得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之趣。技法上,泼彩与工笔结合,色墨交融如雾霭,是 “没骨山水” 的创新表达,暗合张大千 “泼彩山水” 之法,又别出清新之格。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此帧春风沐雨,雁语桥边,正是江南春深之韵。寓意在 “梦” 与 “心”:人生若寄,当有一园可栖、一梦可追,如桥畔红屋,虽小却暖,如空中飞雁,虽远有向,在春风沐雨中,寻得心灵的归处。

李庆兴先生五帧山水,或重彩工致,或泼彩空灵,皆于传统山水之 “气韵”“骨法” 中,注入现代审美的色彩与构图。他如古代隐士般寄情丘壑,又似当代智者般重构笔墨,于《泉鸣》中听清音,于《静听》中悟鸿蒙,于《秋韵》中品成熟,于《东风》中感生机,于《春风》中栖梦魂 —— 凡此种种,皆是借山水之形,抒人生之怀。


来源:蓝鹰书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