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评选在外杰出青年,构筑新时代“人才雁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9:47 1

摘要:近日,潍坊市公布第二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评选结果,王昕、刘天津、刘海旭、闫海龙等10名在外优秀青年=人才荣获这一称号。这是继2023年年底公布首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后,潍坊市再次推出的人才评选活动。

近日,潍坊市公布第二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评选结果,王昕、刘天津、刘海旭、闫海龙等10名在外优秀青年=人才荣获这一称号。这是继2023年年底公布首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后,潍坊市再次推出的人才评选活动。

2023年,共青团潍坊市委、潍坊市青年联合会开展了“潍坊在外杰出青年”寻找活动。最终确定丁铭 、王翔宇、李健等10人 为首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

今年8月,潍坊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首届潍坊杰出青年人才”名单,陈文淼、饶轶等10名本土优秀青年人才入选。

接续而来的人才评选活动,释放出潍坊这座“万亿俱乐部种子选手”城市打造青年人才集聚高地的强烈信号。才聚鸢都,智汇潍坊,这座山东半岛城市正以开放的胸怀与远见,编织一张连接本地与全球英才的网络。

双轨并行的人才布局

细观潍坊的人才战略,一条清晰的“双轨并行”路径浮现眼前。

一方面,潍坊聚焦本土杰出青年人才的培育与激励。今年八月评选出的首届潍坊杰出青年人才,无一例外都在潍坊本地工作创业,为城市发展直接贡献智慧与力量。

这些人才来自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潍坊的优势产业和新兴领域。获评者包括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文淼、歌尔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饶轶等产业领军人物。

另一方面,潍坊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关注那些籍贯潍坊但在外地乃至全球发展的杰出青年。2023年12月公布的首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与刚刚揭晓的第二届评选,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实践。

这种“本地培育”与“在外链接”并举的人才布局,彰显了潍坊打造立体化人才网络的系统思维。

实力雄厚的产业平台

潍坊的人才战略是建立在坚实的经济与产业基础之上的。

2024年,潍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03.2亿元,居山东省第四位。2025年1-3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为619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潍坊不仅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更是一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兼具明显优势的“硬核城市”。

从潍柴动力到歌尔股份,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到各类高新技术企业,潍坊构建了多元化的产业平台,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丰富场景。

三次杰出青年人才评选,覆盖传统优势产业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体现了潍坊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瞻布局,也为潍坊产业发展储备了可观的市内市外人才力量。

“双向奔赴”的人才标准

细究潍坊杰出青年人才的评选标准,可以看出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才价值观——以“你之所长”“我之需要”为基准,以能力、贡献论英雄。

比如,两届“潍坊在外杰出青年”,有大学教授、医学专家、药学专家、生物专家、人工智能专家、网络科技、动力装备、材料学及电气化领军人才等等,非常契合潍坊发展需要。

再比如,“首届潍坊杰出青年人才”,入选者中既有名校毕业的海归博士,也有扎根乡土的新型农民;既有大型国企的掌舵者,也有自主创业的小型企业创始人。这种多元包容的评选标准,反映了潍坊“英雄不问出处”的用人哲学。

名单中,22岁的孙伟龙格外引人注目。作为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教师,他在2024年9月荣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管道与制暖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世赛金牌“零的突破”。他的入选,彰显了潍坊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与认可。

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名单中有多位女性入选,如生物学专家陈苑、企业总裁宗剑飞、家庭农场主刘莉等,展现了潍坊对女性人才的高度重视。

由此,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关系,在潍坊得到生动诠释——潍坊通过搭建事业平台、优化政策环境、营造创新氛围,让青年人才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人翁。而当代青年人才与城市的关系,也已不再是简单的“择木而栖”,而是深度参与的“共同成长”。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选择与潍坊这座城市共生共长,当本地英才与在外游子共同构筑起潍坊的“人才雁阵”,这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记者 王玉龙

来源:鲁网潍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