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活动水平呈上升趋势,今年流感有啥不一样?打过疫苗还中招 ?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8 09:26 1

摘要:一到冬天,感冒的“高发群”又开始集结。办公室、地铁、学校,咳嗽声此起彼伏。朋友圈里,关于流感的提问也多了起来。有人刚过完秋天就“中招”,有人抱怨明明打了流感疫苗还是没躲过去。到底今年的流感和往年有什么新变化?打了疫苗为啥还会感染?这些问题绕不开,今天咱们就把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到冬天,感冒的“高发群”又开始集结。办公室、地铁、学校,咳嗽声此起彼伏。朋友圈里,关于流感的提问也多了起来。有人刚过完秋天就“中招”,有人抱怨明明打了流感疫苗还是没躲过去。到底今年的流感和往年有什么新变化?打了疫苗为啥还会感染?这些问题绕不开,今天咱们就把它们捋清楚。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流感监测消息,流感活动水平持续上升。医院门诊里,发热患者明显增多。国家流感中心的数据显示,北方地区流感样病例占比已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南方也在持续走高,尤其是甲型H3N2亚型占主导。按疾控部门的说法,这种现象不算罕见,每年秋冬季节,流感总要“刷一波存在感”,但今年的节奏和以往还是有点不一样。

今年的流感季,发病高峰来的更早。不少城市十一假期后就陆续进入流感上升期,和以往春节前后才明显上升的节奏相比,提前了一个多月。有人猜测,这可能和今年秋季冷空气频繁、气温起伏有关。天气变冷,大家长时间待在室内,空气流通差,病毒传播更容易。疾控中心官网也提醒,季节性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气温下降、环境密闭加剧传播风险。

除了高峰提前,今年流行的病毒亚型也有点不同。目前监测到的主流毒株是甲型流感H3N2,同时还有一定比例的H1N1和乙型流感。在过去几年,H1N1和乙型流感也曾轮番上阵,但今年H3N2势头更猛。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虽然症状类似,但部分人群的易感性和重症风险会有差别。比如,H3N2对老人和儿童的威胁相对更大。

每年流感季,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打了疫苗还会不会得流感”。不少人觉得疫苗是“护身符”,打一针就万事大吉。实际上,流感疫苗不是万能盾牌。疾控部门反复强调,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都有细微变化。疫苗是根据前一个流行季的病毒株预测、调整配方。预防效果和病毒的实际流行类型、个体免疫反应等多个因素相关。

打了疫苗仍然感染流感,这种情况在医学里叫做“突破性感染”。这并不代表疫苗无效。现实中,流感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阻断感染,但能显著减轻病情。国家卫健委官网的权威解读中,反复提到疫苗接种人群的住院率和重症率明显下降。对于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和儿童,疫苗保护意义尤其大。

今年不少人疑惑,自己疫苗打得挺早,为什么依然“中招”。这背后的原因有几个。一是病毒变异带来的“抗原漂移”,疫苗和流行毒株不完全匹配时,保护效果就会打折。二是个体免疫差异,每个人身体对疫苗的反应不同,有人产生的抗体水平高,有人则相对较低。三是暴露病毒的环境强度,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病毒传播能力更强,感染风险自然增加。

还有些流感“常客”会问,这病和普通感冒到底有啥不一样?是不是都咳嗽、发热,其实没必要太紧张?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事。感冒多为鼻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常见为流涕、咽痛、轻微不适。流感则更“凶猛”,起病急,常有高热、全身酸痛、咳嗽、明显乏力。部分人还会出现呕吐、腹泻。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和儿童,感染流感后发展成重症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要高得多。

近几年,社会对流感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新冠疫情期间,大家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这些措施对流感同样有效。但随着防控措施放松,病毒传播空间增大,流感活动水平“水涨船高”。疾控专家建议,除了打疫苗,日常防护同样重要。比如,勤洗手、通风、避免带病上班上学。家有高风险人群,建议尽量减少到人多密闭的场所。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反复感染流感会不会影响身体?目前国内权威指南指出,大部分流感患者可在一到两周内痊愈。健康儿童极少发展为重症。对于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就医。流感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吃药。自行用药可能延误治疗时机,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疫苗接种的时间点也很讲究。每年9-11月为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期。但即使高峰已至,尚未接种的群体依然建议尽快补种。疾控部门建议,重点人群优先,包括老人、儿童、孕妇、医疗人员及患有慢性疾病的群体。部分地区提供免费流感疫苗,具体政策可关注本地卫健委和社区通知。

不少人疑问,家里已经有人感染流感,其他人还能不能打疫苗?官方建议,只要没有明显发热或急性感染症状,其他家庭成员还是可以接种疫苗。流感疫苗属于灭活疫苗,不会导致感染。感染后恢复期的人群,建议痊愈一到两周后再接种。

有些朋友打完疫苗后出现发热、红肿、肌肉酸痛等反应。这些多属于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一两天内会自行缓解。如果持续高热、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

流感季节,除了疫苗,日常生活防护同样不能少。多喝水、保证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提升抵抗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多吃蔬果、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减少高油高糖饮食,身体状态好了,病毒也不容易“下手”。

最后提醒一句,流感不是小病。每年流感相关的重症和死亡病例都非个案。能打疫苗尽量打,做好个人防护,遇到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别硬扛,及时就医。对于慢性病患者和老人,流感季节更要格外小心。预防流感,靠的不只是“一针疫苗”,还要靠每个人的科学防护意识。

来源:健康守护者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