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噱头下的谎言:起底直播间玉石翡翠骗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8:57 1

摘要:喜欢玉石,对翡翠也颇有了解的李婷(化名)最近偶然在直播间看到一只水种好、圈口合适、价格便宜的翡翠手镯。“这种纯天然的最起码5位数,这只只要4位数。”她虽心存疑虑,还是下单购买,结果收到了假货。“对着灯都能看见荧光,客服说是抛光粉的原因,放大后酸洗纹很明显,明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喜欢玉石,对翡翠也颇有了解的李婷(化名)最近偶然在直播间看到一只水种好、圈口合适、价格便宜的翡翠手镯。“这种纯天然的最起码5位数,这只只要4位数。”她虽心存疑虑,还是下单购买,结果收到了假货。“对着灯都能看见荧光,客服说是抛光粉的原因,放大后酸洗纹很明显,明显就是B货。”李婷懊恼地说。

在社交平台搜索不难发现,像李婷这样在直播间买到假玉石、假翡翠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由于玉石翡翠的鉴定专业门槛高,普通消费者难以凭肉眼或日常经验判断真假,让不良商家有了可乘之机。尤其在直播间,对假玉石翡翠的虚假宣传更是常见,在灯光和剧本的加持下,在“捡漏”“放漏”宣传话术的推波助澜下,不少消费者冲动下单,权益受损。

精心设计的欺诈套路

尽管直播间常以“专业鉴宝”“源头直供”为卖点吸引消费者,但看似“靠谱”的表象下,可能藏着精心设计的欺诈套路。

林春(化名)在线上购物时被一个卖翡翠的直播间吸引,看到主播性格豪爽,还会详细介绍辨别假翡翠的方法,她觉得这般专业坦诚应该不是剧本,再加上直播间里“太值了”“抢不到”密集呼声烘托的氛围,她一时心动下了好几单,总价过万。可收到货后,林春却发现商品根本不是直播间宣称的“缅料”。她气愤地要求商家退款,却被对方要求扣除15%的手续费,她果断拒绝,目前正在进一步联系平台沟通解决。

业内人士刘敏(化名)结合行业经验,总结了直播间售卖假玉石翡翠的常见套路。“‘捡漏’骗局最常见,也最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她说,这类骗局多发生在声称“源头产地”位于缅甸或云南瑞丽等地的直播间,主播常会喊着“工厂价直供”“放漏宠粉”“亏本回馈”的口号,将所谓的“高货”翡翠以一两千元的价格“秒杀”。

除了“捡漏”骗局,“灯光”骗局也十分常见。刘敏介绍,直播间的灯光都会经过特殊布置,再搭配美颜滤镜和特定背景板,能让翡翠看起来更加鲜艳、通透,“水头”也更足,消费者在直播间看到的“阳绿”“冰透”效果,往往和实物相差十万八千里。而真相是,消费者收到实物后在自然光下一看就会发现,翡翠的颜色发灰、发暗,质地也十分干涩。

在这些骗局中,“定制”骗局的风险最高。刘敏解释,这类骗局的套路是主播展示一块毛料或半成品,吸引消费者付费定制手镯,可一旦消费者付款,就很难再退货。一方面可能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消费者收到的成品和当初看上的毛料可能并不是同一块;另一方面,商家会以“定制商品不属于七天无理由退货范围”为由,拒绝消费者的退货要求。

最后一种则是直接的“假货”骗局。刘敏透露,部分不良商家会直接售卖经过处理的B货、C货翡翠,甚至是玻璃、石英岩等仿制品。其中,B货是经过酸洗充胶处理的翡翠,其内部结构已被破坏,长期佩戴还会对人体有害;而C货则是经过人工染色的翡翠。

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当“捡漏”噱头遇上精心设计的套路,直播间玉石翡翠消费暗藏多重风险。不久前,网红“柴怼怼”因直播间售卖高价劣质玉石被刑事拘留,引发广泛关注。

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晓希认为,玉石消费往往承载情感价值与收藏期待,尤其许多女性消费者因审美偏好选择此类商品,却因专业门槛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商家利用“肉眼难辨”的行业特性欺诈消费者,不仅侵犯财产权,更伤害信任关系。

“直播间售卖假玉石翡翠的行为已构成民事、行政、刑事多重违法,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杨晓希表示,从民事责任来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五十五条明确禁止虚假宣传,商家以假充真、虚构“天然A货”“帝王绿”等承诺,属于典型欺诈,需承担“退一赔三”的惩罚性赔偿责任(不足500元按500元算)。同时,民法典规定商家违反诚信义务,需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可要求退货退款并赔偿鉴定费、交通费等实际损失。

在行政责任方面,杨晓希介绍,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对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明确市场监管部门可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进一步明确,直播间运营者不得营销假冒伪劣商品,平台若未履行审核义务,需承担责任。

谈及刑事责任,杨晓希强调,若售假金额巨大(通常个人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或情节恶劣,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销售伪劣产品罪,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处罚。“事实上,已有主播因虚构翡翠级别被判诈骗罪,印证了刑事追责的可能性。”

勇敢维权 合力打击

针对直播间玉石翡翠售卖骗局,刘敏给出了具体的识别与防范方法。首先,要彻底摒弃“捡漏”心态,“在翡翠行业,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是铁律。”其次,在购买前,务必要求主播在自然光下、关闭美颜滤镜的条件下,多角度、近距离地重新拍摄货品视频。

对于鉴定证书,刘敏特别提醒一定要手动登录权威鉴定机构的官方网站,输入证书编号查询,核对信息是否一致,不要扫描证书上可能是商家伪造的二维码。

而选择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商家,被刘敏称为“最重要的保障”。同时,她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直播间的“剧情化营销”。“对那些夸张的砍价戏码、卖惨的悲情故事、制造紧张感的限时秒杀等手段,一定要保持警惕”。最后,刘敏强调一定要保留所有交易凭证。

如果买到直播间售卖的虚假玉石翡翠怎么办?结合多年实务经验,杨晓希认为“消费者维权的核心是‘固定证据+多元救济’。”她建议消费者第一时间固定核心证据,保全宣传证据、锁定商品与交易凭证和出具权威鉴定报告。

她表示,在证据固定完毕后,消费者可分层推进维权途径,兼顾效率与效果:优先向商家明确提出“退一赔三”的诉求,同时向平台投诉并上传全部证据,投诉时可直接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表述“本人购买的翡翠经XX机构鉴定为假货(附报告),商家涉嫌欺诈,要求依据法律退一赔三”,平台需在48小时内优先处理,若未履行义务可追究其连带责任;若协商无果,可通过全国12315平台或热线进行行政投诉,提供商家营业执照信息(可向平台索要),要求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行政压力往往能推动商家主动和解;若涉及金额较大或上述途径均无法解决问题,可向平台所在地或收货地法院提起司法诉讼,通过司法终极救济维护自身权益。

除了消费者勇敢维权外,杨晓希认为还需从源头打击、平台监管和主播追责三方面加大打击直播间售卖假玉石翡翠的责任力度。“对造假窝点、假证书制作工厂开展专项行动,追究刑事责任;对未尽审核义务的平台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对明知是假玉石、假翡翠还进行售卖的主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直至吊销资质。”她说。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