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婚姻家庭面临诸多挑战。山东省邹平市妇联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103名“幸福护航”志愿者,七年来坚守婚姻调解一线,穿行于情感裂隙之间,用专业、热爱与奉献,修复着一段段濒临破碎的婚姻关系,成为万家灯火的“幸福守护者”。他们帮助数千家庭修补情感、重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婚姻家庭面临诸多挑战。山东省邹平市妇联婚姻家庭辅导中心的103名“幸福护航”志愿者,七年来坚守婚姻调解一线,穿行于情感裂隙之间,用专业、热爱与奉献,修复着一段段濒临破碎的婚姻关系,成为万家灯火的“幸福守护者”。他们帮助数千家庭修补情感、重拾温暖,在护航他人的幸福中实现了自我成长,也用七年如一日的付出和行动,生动诠释了“助人达己”的深层内涵。
汇聚爱心,成立“幸福护航”婚调志愿队伍
随着冲动型离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需要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2018年11月,邹平市妇联联合市民政局成立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并先后分4次招募了103名具有法律素养、热心公益事业、善于沟通调解的妇联干部、女企业家、心理咨询师等志愿者,成立“幸福护航”婚调志愿队伍,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前置,为陷入婚姻困境的家庭提供公益调解服务。
在教育战线工作了近40年,并深耕家庭教育多年的志愿者赵淑华是“幸福护航”队伍的第一批加入者,凭借多年的工作和实战经验,她深知,许多婚姻危机完全可以通过及时干预得以化解。
据了解,这支志愿队伍每个工作日设立4名志愿者值班,由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志愿者担任组长、副组长,确保辅导工作专业规范。每天按时到岗,辅导工作结束后,当值志愿者将当事人情况,调解方式方法、成效,志愿者辅导感悟等,均详细地记录在《辅导日志》中。
陈晓玲是有着5年婚辅经验的志愿者,每天看日志已经成了她的习惯。七年时间,日志每天内容不同、感悟不同,每名志愿者的收获也不同,这份“纪实日志”已然成了婚调中心志愿者们的“幸福宝典”。
七年坚守,志愿者成为光并散发光
每月的值班当天,司桂华都会准时来到婚辅中心,这位有着10余年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已在此志愿服务了7年。“每一段关系都值得被善待,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夫妻找回最初的善意。”司桂华说。
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摸索完善,独创并形成了“上下结合”“正反结合”“中西结合”的实用型“幸福工作法”。“上下结合”将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前移,在镇、村两级妇联建立“婚姻家庭辅导站点”,志愿者们定期开展婚前辅导,引导广大妇女树立正确婚姻观和家庭观。工作中创新服务模式,“线上”利用邹平妇联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开设“为爱护航 遇见幸福”专栏,对调解日志进行展播;“家家共成长 户户育新人”线上公开课专栏则传播科学婚姻、教子观念;“线下”利用“妇女之家”“帼姐学堂”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婚姻关系辅导、家庭教育宣传等。“正反结合”利用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帮助当事人在“正反”事实中正确理性面对婚姻家庭关系,潜移默化渗透文明新家风。“中西结合”采取“望闻问切疏”五步法,因人而异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劝和“冲动夫妻”。
“许多夫妻冲突表面是金钱、家务等具体问题,实质是情感联结断裂。”志愿者王庆艳坦言,婚调中心志愿者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能发现夫妻间产生问题的真正症结,并有能力有针对性地修复他们之间的关系。
助人达己,在感知幸福中守望和谐
目前,志愿者共为9000余对申请离婚的当事人进行辅导,辅导率达97%。其中,5945对当事人通过辅导取消离婚,重归于好,6000多名孩子重新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形成了婚前辅导、婚姻家庭矛盾调解、离婚调处、离婚当事人跟踪服务的全流程关爱闭环服务。
数字背后是无数重获新生的家庭。对于志愿者而言,七年的付出更是意义非凡。“每次看到一对对夫妻重归于好,离开婚调中心,都会感到无比欣慰。”家庭教育指导师志愿者梁英秀说,这份工作更坚定了她开展家庭教育服务的决心。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韩娜表示,这份婚调工作呈现了双向成效,让志愿者们实现了助人和达己。
如今,这支志愿者队伍已成为邹平家庭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七年的坚守,不仅是为了守护一个个小家的圆满,更是为了在社会文明的土壤中播撒下和谐、理性的种子。”邹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蕊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不辍,让‘幸福护航’成为邹平更加闪亮的文明名片。”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