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精锐逆转战局!专猎乌无人机手,猫鼠游戏变猎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7 23:00 1

摘要:《金融时报》近日披露,俄乌前线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而这场游戏的主导权已悄然易手。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乌克兰无人机操作手,如今却成了俄军精锐部队“鲁比孔”(Rubikon)的猎物。这场电子战的致命逆转,正让乌克兰前线部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金融时报》近日披露,俄乌前线正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而这场游戏的主导权已悄然易手。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乌克兰无人机操作手,如今却成了俄军精锐部队“鲁比孔”(Rubikon)的猎物。这场电子战的致命逆转,正让乌克兰前线部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乌克兰无人机飞行员德米特罗(Dmytro)回忆起一次险象环生的经历。那是在俄乌前线附近的一片树林里,他正漫不经心地散步,突然耳边传来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俄罗斯四轴无人机嗡鸣声。这种声音,他太熟悉了,只不过以往他总是坐在遥远的掩体里,戴着耳机,操控着攻击无人机,瞄准那些暴露在外的俄罗斯士兵。

但这一次,角色完全颠倒了。德米特罗拼命奔跑,手中的步枪胡乱地朝头顶射击。“被无人机追着打,那种感觉太让人迷失方向了,”他心有余悸地说,“我没打中,但幸运的是,我想他也因此错失了目标。”

这样的遭遇,在乌克兰前线已变得司空见惯,甚至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在过去大约两年时间里,乌克兰那些灵活多变、充满创新精神的无人机飞行员,几乎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俄罗斯部队发动袭击,给对方造成巨大困扰。然而,如今他们却成了被追捕的对象,昔日的猎人,变成了猎物。

而他们的“折磨者”,正是俄军一支充满活力的新型精锐部队——“鲁比孔”。这支部队装备了尖端的电子战工具,并拥有自己的“猎人”无人机群。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在乌克兰操作手发射无人机之前,精准定位、追踪并将其歼灭。

“无人机很容易就能替换,但一个无人机飞行员却很难替代,”德米特罗无奈地表示。这位在战前曾是一位成功的说唱歌手,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

“鲁比孔”部队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数字战场上的力量平衡,让基辅方面引以为傲的最大战术优势瞬间化为乌有。面对数量更庞大、资金更充足的俄罗斯军队,乌克兰军队本已处于劣势,而“鲁比孔”的成功,无疑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

“‘鲁比孔’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乌克兰军人阿尔乔姆·卡里亚金(Artem Kariakin)在顿涅茨克地区(Donetsk region)的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附近说道。波克罗夫斯克是前线一个至关重要的城镇,目前看来已岌岌可危,随时可能陷落。

卡里亚金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俄罗斯人没有如此高效的无人机操作手,他们的步兵根本不可能渗透进这座城市。现在,成为一名无人机操作手,简直是危险至极。”

据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罗布·李(Rob Lee)透露,“鲁比孔”部队规模庞大,约有5000名成员,并拥有极其雄厚的财政资源。

这支部队的作战重心并非直接打击基辅的前线步兵,而是专注于消灭乌克兰的无人机操作手,并切断乌克兰的后勤补给线。他们的打击范围甚至能深入到乌克兰防线后方10公里处,专门针对用于前线补给的车辆和无人机——无论是重型四轴飞行器还是轮式机器人,都在他们的猎杀名单上。

除了执行进攻任务,“鲁比孔”还在训练其他俄罗斯无人机部队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罗布·李表示:“它不仅仅是一个作战单位;它更像是一个中心,一个专注于各种无人系统开发的中心。这意味着他们涵盖了研发、分析、战术、技术和程序开发等多个方面。乌克兰部队经常会注意到,在经过‘鲁比孔’训练的俄军部队,其作战能力往往会有质的飞跃。”

“鲁比孔”的成立,完全独立于俄罗斯军队传统上笨拙且随意指挥链之外,这本身就证明了莫斯科军队——曾经是一支行动迟缓、缺乏协调的庞大部队——已经开始进行创新。

罗布·李进一步分析道:“在很多方面,他们的运作方式与俄罗斯军队的传统模式截然相反。他们不是基于官僚主义的配额制度运作;相反,他们更类似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乌克兰无人机部队,能够更快地做出反应,并主动采取行动。”

这种超脱前线、灵活机动的作战模式,让“鲁比孔”在不断演变的无人机战争中占据了上风。官员和分析人士指出,无人机造成的伤亡占军事伤亡总数的70%至80%。随着“鲁比孔”不断削弱基辅的供应链和无人机使用能力,乌克兰的飞行员们被迫将攻击重点转向试图减缓俄军的快速推进。

在搜寻无人机操作手的过程中,“鲁比孔”的侦察部队经常会追踪到躲藏在地下室或树林后的操作员,然后将其消灭,或者将他们的位置信息发送给俄罗斯空军进行打击。

德米特罗在保卫哈尔科夫(Kharkiv)的“哈尔蒂亚”(Khartiia)旅服役,他透露,俄军通常会寻找山顶和高大建筑物上那些暴露的信号天线,因为他们知道,无人机操作手需要清晰的视线才能与接收器建立连接。由于依赖无线电信号,攻击和侦察无人机操作手通常不能距离前线超过几公里。

电子战技术的进步也意味着他们更容易被发现。在无人机对无人机的较量中,对电磁频谱的控制,其决定性作用丝毫不亚于对制空权的争夺。

双方都部署了大量的干扰器和电子情报站,以定位并瘫痪对方的无人机。然而,干扰器本身也会产生明显的电子信号,使其容易被发现和摧毁。此外,双方都能入侵对方的摄像头信号,并利用无线电测向仪来定位发射器。

“这是一场物理学作为裁判的猫鼠游戏,”伦敦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电子战专家汤姆·威辛顿(Tom Withington)如此形容。

据一名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小型无人机部队服役的乌克兰士兵透露,他要求以代号“祖默”(Zoommer)示人,“鲁比孔”部队凭借其庞大的资源和人力,能够保持不间断的作战节奏。

“他们人手充足,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每周七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他们可以每五个小时轮换一次队伍,确保队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而我们则困难得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可以一直轮换,我们仍然需要睡觉。”祖默无奈地说道。

“在‘鲁比孔’出现之前,对我们来说简直就像度假一样轻松,”祖默回忆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昔日时光的怀念。

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研究员鲍勃·托拉斯(Bob Tollast)指出,无人机可以通过让战场变得“透明”来为防御方提供“决定性优势”。当俄罗斯还没有自己的先进无人机作战能力时,乌克兰那些小型、半自治的无人机部队在制造混乱方面表现得非常高效。

但托拉斯补充说,莫斯科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来吸取乌克兰的经验教训。现在,基辅必须通过制定自己清晰、集中的作战计划来反制“鲁比孔”。

德米特罗所在的旅已经组建了反无人机小组,专门反过来猎杀俄罗斯的无人机操作手。乌克兰的飞行员们也开始改变日常操作习惯、发射位置和发射器,并更好地利用伪装和掩护。

德米特罗总结了新的作战规则,语气沉重而严肃:“保持谦逊,保持沉默,隐藏你的位置,在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移动。也许我想出去走走,我有20分钟的时间,对我的健康有好处?不,不,不。那是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好吗?最好还是坐在你的战壕里,刷刷Instagram。”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新知峡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