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作者是经济学家陈志武,也是我们湖南人。以下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记录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作者是经济学家陈志武,也是我们湖南人。
以下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记录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01
勤劳,不需要争论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勤劳。
凌晨五点的菜市场,有中国人;深夜还在马路上送外卖的,有中国人;
抖音直播间里深夜卖货的,有中国人。工厂和写字楼里半夜还在加班的,有中国人。
“中国人勤劳”这个论断,不需要争论什么。
真正需要争论的,是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勤劳,多数人却仍不富有?
过去这二十多年,中国是世界上加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互联网 → 996
制造业 → 12 小时连轴转
医护 → 倒班连续无休
外卖骑手 → 全天候
……
但同时:
大量企业把加班当常态,不算加班工资
年终奖缩水或消失
工资涨幅极慢甚至降薪裁员
不是不努力,不是不奋斗。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02
勤劳,不等于富有
勤劳为什么不等于富有?
因为在中国,劳动回报率一直被压得很低。
中国人的劳动价值,长期偏低。
低到什么程度?
低到一个普通人,拼命干十年,工资的涨幅也比不过房价的涨幅。
这不是“勤劳不够”。这是劳动回报不足。
为什么不足?
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劳动被压低、资本被抬高、资产被推高的经济体系中。
中国储蓄率高达 45%+,应该可以说位于世界第一梯队。谁最勤劳?中国大多数的普通家庭。
但这些钱去哪了?
它们以极低利率存进银行,
然后银行以低成本资金贷给国企、平台公司;
接着再做基建、土地财政、房地产开发……
居民储蓄越多 → 贷款越多 → 房价越高 → 居民负担越重……
陈志武在《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这本书中,其核心论点很简单:
中国人勤劳不富有,是制度性的,而不是个人性的。
03
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
以下几个关键点,也许能帮我们厘清这个问题。
工资被压低:劳动定价低得离谱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以一个“全球最低的劳动成本国家之一”自居。
这成就了中国制造,也消耗了无数的中国劳动者。
中国农民工付出了全世界最长的工时,却拿到全世界相对较低的工资。
低工资,本来能换低房价、低教育成本、低医疗支出。但现实是,换来的是高房价、高教育成本、高医疗支出。
利率被压低:你的储蓄,是别人投资的“便宜燃料”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对国家来说,是资本;对企业来说,是血液;对劳动者来说,是损失。
你的存钱,在银行里慢慢缩水;你的利息,被通胀慢慢吞掉;你的辛苦积蓄,被隐性税收化。
举例来说:
4%的存款利率,对应的是10%的房价涨幅;3%的工资涨幅,对应的是8%的物价上涨。
你以为自己“终于存下了一点钱”,实际上你在原地踏步。
房价吸走了三代人的积蓄房子,是中国最巨大的财富黑洞。
它吸走:
你的工资,
你父母的养老金,
你的未来收入,
甚至还提前吸走了你未出生孩子的现金流。
你再勤劳,也抵不过房价十年翻几倍;你再努力,也没法和炒房团站在同一条赛道。
当资产价格像火箭一样升空时,劳动价格仍像螺丝钉一样被拧在地面。
结果呢?
劳动无法追上资产。
勤劳,成了永远实现不了富有的徒劳。
04
资本回报远高于劳动回报
中国人勤劳不富有,是资本回报远远高于劳动回报。
资本来自哪里?
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
垄断资源;
金融体系;
房地产;
权力所分配的市场准入。
这些资本的共同特征是:
它们与勤劳无关,与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有关。
你可以用20年的勤劳,换一套小房子;但一套房子,在同样的20年,可以涨三倍、五倍,甚至十倍。
你在工位上996,别人靠资产和权力躺赚。
你用时间换钱,别人用杠杆和垄断攫取海量财富。
这不只是能力差距,也是结构差距。
资本一直在升值,劳动一直在贬值。
于是你再勤劳,也无法实现富有。
05
勤劳与贫穷,是一对“制度性搭档”
中国过去40年的制度红利,是:
低工资;
低利率;
低社会保障;
高储蓄;高投资;
高房价。
这些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使得国家和资本实现迅速财富积累;但也让劳动者的财富积累,变得异常困难。
勤劳被消耗,财富被集中。汗水变成钢筋水泥,梦想变成城投债和土地财政。
历史上最勤劳的群体,往往最不富有。
中世纪的欧洲农奴,勤劳;但土地是领主的。
工业革命初期的工人,勤奋;但资本是厂主的。
前现代的中国长工、佃农、纺纱女工,更是勤劳得近乎悲壮;但财富都归地主、商号、官绅。
勤劳是底色,财富是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
勤劳不是问题,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才是问题。
未来的出路:不是更勤劳
中国人不缺勤劳,缺的是让勤劳变成财富的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
这些经济层面的制度设计包括:
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定价权;
利率的市场化程度;
土地与房地产的定价机制;
财税体系的透明性;
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能降低储蓄压力;
……
勤劳不应是一种宿命,更不应该是一种枷锁。
勤劳应该被尊重,被体面地回报,而不是一味地被压榨、被利用、被牺牲。
一个社会要真正富裕,靠的不是少数人的资本积累,而是大多数人的劳动能够积累财富。
只有当劳动回报提高,资本回报回归合理,中国人的勤劳,才能不被辜负。
来源:远见卓识艺术家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