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念阳明学传播先行者王永年先生
心光不灭 薪火相传
——纪念阳明学传播先行者王永年先生
当第四届东南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福州如期举行,海内外同仁齐聚一堂共探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之际,我们怎能不深切缅怀那位为这份事业耗尽心血的先行者——王永年先生(1951-2025)。先生的生命虽定格在2025年4月30日,但他用赤诚与实干播下的阳明学火种,早已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照亮着后来者的问道之路。
先生生于湖北洪湖,一生历经从军、从政、治学的多重淬炼,每一段历程都沉淀着他的坚守与担当。他曾担任福建省司法厅政治部主任、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福建江夏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是师生与同仁心中公认的“学者型领导”。在行政管理岗位上,他既精通实务、远见卓识,为学校发展与政法教育事业倾注心血;又谦和热忱、心怀家国,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始终秉承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理念,以真知灼见和礼贤下士的胸襟赢得了广泛的敬重与爱戴。这份对事业的赤诚、对人文的坚守,为他日后深耕阳明学传播埋下了深厚伏笔。
犹记三年前,我与先生曾在鼓楼乌山路福大福文化交流中心促膝长谈,专题探讨阳明心学在八闽大地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彼时先生虽已年过七旬,却精神矍铄、目光灼灼,从阳明心学的历史脉络到当代价值,从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到传播路径的务实探索,他娓娓道来,既有对学术的严谨考量,更有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许。先生言语间的热忱与笃定,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那份“欲为东南兴绝学”的担当,也让我愈发敬佩这位以行动践行理想的先行者。
离休后的先生,更是将全部生命能量投向了毕生挚爱的学术志业。2018年,他牵头主持《传习录》读书会,以通俗化、生活化的解读,让阳明心学走出书斋、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2019年,他多方奔走、全力推动,促成福建江夏学院阳明研究院成立,为福建阳明学研究搭建起核心阵地。此后数年,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东南阳明学传播的大旗:连续筹办三届“东南阳明学高峰论坛”,汇聚海内外学者共探学问真谛;推动《东南阳明学研究》辑刊出版,为地域学术研究留下珍贵积淀;策划纪念王阳明诞辰550周年等文化活动,让阳明精神在八闽大地焕发新生。即便在术后康复的虚弱时光里,他仍远赴外地参加学术讲座汲取新知;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还在病榻上与同仁敲定本届论坛的召开时间——这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早已成为司法系统和学界同仁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先生一生笃行阳明“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让学问真正落地生根、滋养众生。他推动阳明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助力榕城监狱开展“阳明心学”教育改造项目,以“致良知”的智慧唤醒人心,彰显了古老学问的当代力量。在为人处世上,他更是将君子之风诠释得淋漓尽致:虽曾身居副厅级领导岗位,却毫无半点官架子,乐于与年轻学人促膝长谈、提携后学;面对拜访者的馈赠,始终婉言谢绝,坚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准则;遇见不公之事,便秉持侠者风骨,敢于为弱者发声,以行动践行“义之所在,不恤其身”的信念。
2025年4月28日,先生因身体不适入院,4月30日便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学术事业,享年74岁。他的离去,牵动了海内外学界同仁的心,中山大学陈立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厦门大学吴光辉教授等知名学者纷纷发来唁函、撰写悼文,一致赞誉他为“福建推动阳明学传播的第一人”。他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顶尖专家教授,却以纯粹的学术赤诚、非凡的实干精神,为东南阳明学协作平台的建立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用生命点燃了东南阳明学研究的火种。
犹记先生曾说:“阳明学是身心不二的生命实践,藏着古人安顿生命的智慧,值得我们躬身践行。”如今,当我们循着他的足迹继续深耕阳明学传播,当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古老心法对身心的调谐滋养,便是对先生最好的告慰。
今日,第四届东南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圆满成功,会场的每一处都仿佛还留存着先生忙碌的身影、温和的话语。王永年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的风骨与精神早已化作不息的心光,融入这方学术论坛,融入阳明心学的传承脉络,融入每一位坚守“致良知”的同道心中。愿这心光永远明亮,愿这份薪火代代相传,不负先生一生耕耘与守望。
永年先生永远与阳光同行!
致敬王永年先生!
福州大学闽侯校友会会长、左海龙江书院负责人 杨启东 敬上
2025年11月16日 于榕城
附:作者简介
杨启东,号左海一士,祺善一士,道号法興,网名東林佳木。闽學鼻祖楊時第三十六代世孙、中國閭山脈靈興祖壇第十五代傳承人、福建省发展战略理事會副理事長、福州大學闽侯校友會會長、福州文儒書院顾问、首邑奇東数字經济産業园CEO,左海龙江书院负责人。
来源:小美美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