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15日晚,《山西民歌赏析音乐会》第32场演出在山西省歌舞剧院黄河剧场上演。本场音乐会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演出行业协会支持,山西省歌舞剧院承办,演出单位为任俊文民乐名家工作室,助演单位为太原沁源秧歌文化艺术团。
11月15日晚,《山西民歌赏析音乐会》第32场演出在山西省歌舞剧院黄河剧场上演。本场音乐会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西省演出行业协会支持,山西省歌舞剧院承办,演出单位为任俊文民乐名家工作室,助演单位为太原沁源秧歌文化艺术团。
音乐会演绎了从黎明前的翘首企盼到军民鱼水情的共同抗争,再到太行山的革命故事、破晓后的幸福生活,直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军爱民、民爱军的赤子情怀,以红色歌曲描绘了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续写的时代篇章。音乐会还特邀了全省各地多位老艺术家、民歌歌手共同演绎军民故事。
赓续力量 铸牢红色信仰
音乐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开场,让我们重温那些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力量,铸牢红色信仰。
8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感召下,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那里是无限希望和光明的象征。来自太原沁源秧歌艺术团的演员们以《望延安》打开了时光之门,歌曲唱出了当时人们的心声。在《迎接光明》《州西岭战斗》两首秧歌的曲调中,演唱者更是唱出了党和群众生死相依的优良传统。作为广大劳苦儿童的群众组织,孙树青和姚婷两位演唱者的一首《儿童团》,唱出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与父辈一起,用稚嫩肩膀担起的历史重任。
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来自兴县与临县的民歌也唱出了晋绥军区的抗战记忆。由赵婷演唱的《贺司令员到我家》重现了当年贺龙元帅在晋绥抗日的情形,张惠文演唱的《爱英做军鞋》讴歌了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中,军民同心同向、生死相依的革命激情。
国家一级演员、国家非遗二人台传承人许月英的亲传弟子余秀琴的《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将观众带入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中,这首由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改编而成的歌曲,唱出了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赤子之心 传承太行精神
左权,太行山上的一颗明珠,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的民歌手。
音乐会特别邀请到87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民歌传承人刘改鱼,现场领唱了左权民歌《左权将军》。70多年来,她带着对民歌的深厚感情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一次次将原生态民歌送给观众。
同时,音乐会还邀请到大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中左权将军的饰演者省级非遗传承人郝利宏。此次他带来了《烽火家书》中的插曲《我为中华生》,歌颂了抗日将军左权的铁血柔情和家国情怀。
在青年竹笛演奏家蒋宁的一曲《破晓》中,观众重新回到黄土高原,这首根据陕北民歌和眉户音乐素材创作的曲目,表达了满怀激情,讴歌未来的心情。
感恩幸福 军民鱼水情深
音乐会在一曲60多年前的老歌《唱得幸福落满坡》中走进了新时代,这首由刘改鱼原唱、演员刘娜演唱的歌曲唱出了新农村的新面貌,也唱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歌曲《汾河流水哗啦啦》是电影《汾水长流》的主题歌,由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任晋燕演唱,唱出了三晋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演员史三宝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碗碗腔演唱的《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与演员潘娜的《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共同唱出了对祖国和军队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爱恋。本场音乐会的导聆任俊文以一首《当那一天来临》,展现出军队战士的磅礴士气。
当《人民最爱子弟兵》的音乐声响起时,音乐会进入尾声,全体演职人员和观众齐声高唱,用歌声表达着对人民子弟兵的祝福。
据介绍,此次《山西民歌赏析音乐会》特别邀请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同台献艺,以原创艺术精品,展现了山西民歌的恒久魅力。此次音乐会是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的专题音乐会,旨在对山西红色民歌文化进行传承与传播研究。(本报记者 王丽娟)
来源:山西青年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