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学习园地,合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8 07:15 1

摘要:本项目选址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功能配置是以住宿和体育场馆为主。校方有意补充一些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的多功能场所,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选中了校区最东端的一处“遗忘角落”。

基础设施切割形成的边角地

本项目选址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功能配置是以住宿和体育场馆为主。校方有意补充一些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交流的多功能场所,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选中了校区最东端的一处“遗忘角落”。

▼学习中心鸟瞰图

这块校园边角地的东、南、北三面为校园边界围墙。基地南侧为商业楼,北侧紧邻住宅楼,东侧贴临带有高架快速路的城市主干道。更为复杂的情况是,用地下方为横穿城市干道联系东、中校区的下穿通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学习园地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肌理的肢解、割裂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处在2013年隧道完工后即采取了封闭措施。当我们首次踏入基地时,发现这里被北侧住宅楼的居民破墙进入作为种菜、养鸡使用,孤立的角落成为了邻里共用的小菜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校园与城市的连接点

我们的思考从城市和整体校园出发。通过借助这次置入功能性建筑和场地营造的机会,流线上将此处设定为中校区与东侧城市道路的连接点——新增的中校区出入口,方便师生的日常出行。进一步,设计从空间资源分配的角度考虑,对用地的权属做出突破性探讨:取消围墙,退后管控边界,将这里作为大学展示性的入口开放区,也有机会成为周边居民和路人日常休闲的口袋公园。

▼场地设计策略

▼学习中心鸟瞰

▼学习中心鸟瞰

又因基地处在中校区的中轴线上,且下穿通道之上的地面标高较高,在建筑的形体和外观的设计上有意提高其识别性,使其与周围相对复杂的城市背景有所不同,成为小区域内的标志物。

▼结构保护示意图

▼学习中心鸟瞰

隧道界面上的架空体量

建筑本身的设计,我们选择了一种非常规的形状——平面轮廓为曲线的体量,由此曲线与周边边界形成的剩余空隙比较积极,具有流动的引导性,而非消极的夹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体量抬升、底部架空,使东侧城市道路到校园保持连贯的地表,建筑在绿化环境包围中犹如一个巨型的亭子,城市道路上的行人可顺畅得从建筑的下方到达场地的最西端,即隧道有顶部分的最西侧去眺望校园。架空区域的地面做微微下沉,成为绿化环境包围的空间聚集点。

▼架空体量与开放底层

结构策略与城市策略、空间策越的整合

在技术实现的角度,在既有下穿通道之上如何新建房屋是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另外,下穿通道有三段厢涵单元在基地范围之内,过多土方移动造成厢涵单元的浮动会引起断缝处止水带破裂,从而引发下穿通道的漏水问题,这也是不允许发生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经多种方案比较,同时在下穿通道原设计单位的全力配合下,借用隧道两侧支护桩作为新建筑的基础,成了最优的解决方案。首层架空的空间策略对地面土壤的扰动最小,只布置面积极小的胶囊自习室和设备管理房,这与技术上的限定非常吻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二层为主要的室内使用空间,只设置必要的功能盒子(卫生间、楼梯间),以开放的通用空间适应非正式学习和多种不同的使用场景。与之对应的结构的策略是,二层顶部由4根工字钢大梁来解决18米多的跨度问题。二层的楼板由均匀分布的吊柱吊挂实现,这种结构形式保持了空间的通透性;细小尺度的吊柱与人、与使用场景互动,有机会产生偶发的趣味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是亭亦是塔

二层平面中的两个光井,为二层内部和首层架空层摄取来自顶部的阳光,同时兼顾自然通风和消防排烟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操作也得以获得建筑外立面不设置开启窗扇的可能性,能够更好得隔绝来自邻近的高架快速路、居民楼、商业楼的噪音干扰。

▼采光井为室内引入自然光

▼采光井为室内引入自然光

▼学习中心室内

▼学习中心室内

▼采光井为室内引入自然光

▼二层的空间通透性

立面连续的玻璃将二层形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室内所见是连续不断的城市和绿化景象,犹如置身于至高处的风景亭之中。夜晚灯光亮起,加以同学们的学习场景,这里将成为中校区中轴线的一座灯塔。

▼从室内眺望东校区校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室内与连续绿化空间相连

▼室内与连续绿化空间相连

场所的结构

项目完成一年有余,在接近尾声的阶段,建筑的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以学生非正式学习、交流的空间将转变为科技相关的展示空间;另一个未竟的遗憾是,项目跨越新冠疫情的始末,过程中校园边界是否打开的问题未再做探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但我们认为,这些变动并不影响它成为城市肌理构成的积极要素。以城市和校园空间结构为思考的基点,以基地限制引发的结构概念,最终导向的结果是建立一个场所的结构,它所塑造的空间框架并不随功能的变化而变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区学习中心

▼学习中心模型

▼学校分区卫星图

▼基地范围图

▼基地位置

▼流线分析图

▼可建设范围分析图

▼校园管控范围示意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东西场地剖面

▼南北剖面

▼隧道构造关系图

▼剖面概念图

▼结构示意图

▼箱涵剖面

▼结构保护示意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校区学习园地
建设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建筑面积:1100m2
用地面积:4008 m2
项目地点: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
设计时间:2019年- 2021年
建设时间:2021年- 2025年
项目团队

建筑设计:合木建筑工作室 Heimat Architects
主持建筑师:张东光、刘文娟
建筑设计团队:周颖、王潇、孟超、梁荣森、张义晗(绘图),马田阳(绘图),张文静(绘图)
结构设计:刘粟/北京首昂建筑结构工作室
结构顾问:孟宪川
施工图设计(主体部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赵习习、孟华超、秦亚丽、张艺凡、王琬、秦玉强、黄瑞骁

施工图设计(基础部分):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张兴其、谷永涛
室内设计: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张凯、张强
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设计人员:吴敏、杜玮璇
建筑施工单位:中安政楷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安徽万楼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摄 影:是然建筑摄影,魏溦

来源:建筑装潢设计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