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田辑《明诗纪事乙签·卷六》:“又出内府所藏盂端《溪山渔隐长卷》,俾山僧藏之,松庵胜绩,顿复旧观。余录孟端诗,并明人之先後题咏者附录於此。”题目为主持人据此所加。渔隐,画中捕鱼的隐居者。此“渔”,从诗的末句“不落天随钓雪船”可知,是指的钓鱼。
《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
明•陶振
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
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
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注释】
题注:陈田辑《明诗纪事乙签·卷六》:“又出内府所藏盂端《溪山渔隐长卷》,俾山僧藏之,松庵胜绩,顿复旧观。余录孟端诗,并明人之先後题咏者附录於此。”题目为主持人据此所加。渔隐,画中捕鱼的隐居者。此“渔”,从诗的末句“不落天随钓雪船”可知,是指的钓鱼。
孟端:王绂fú(1362—1416),字孟端。明代著名画家。绂,一作芾fú。号友石,鳌叟,自号九龙山人。无锡(今属江苏)人。王绂博学工书画,所作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尤擅墨竹,其墨竹,在明代很有影响。永乐元年(1403年),以善书供事文渊阁,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有《友石山房稿》五卷。
《溪山渔隐图长卷》:是明永乐壬辰(1412)年所画,王绂第二次入京后,为他少年时的朋友王仲渊所绘,后为吴宽的朋友李世贤所藏,明弘治六年(1493)吴宽曾为该图卷题跋记其事。由于图卷为王绂真迹,入清后归内府所藏。由于乾隆四十四年无锡县令借了惠山寺的王孟端筑炉山房图长卷去装裱,没想到官署起火全部烧毁,乾隆为了赔偿寺里,将内府收藏的该画赠与惠山寺。后画怎么流到民间就不知了。民国时出版的就是该卷。
首二句:从淇园取来竹子作成装饰刻画有“菌蠢龙头”的奇特的钓鱼竿。
翦裁jiǎncái,翦,同“剪”。原指裁制衣服,此指作画。
苍雪,此喻苍翠的竹子。
淇园,古代 卫国 园林名。产竹。在今 河南省 淇县 西北。①《史记·河渠书》:“是时 东郡 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 淇园 之竹以为楗。”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 淇园 , 卫 之苑也,多竹篠。”②《后汉书·寇恂传》:“ 恂 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淇园 之竹,为矢百餘万。” ③宋 司马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诗:“ 淇园 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④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 淇园 已竭苍生痛, 会稽 正採征人哀。”
菌蠢,谓如菌类之短小丛生的生物。①《文选·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玉膏滵溢流其隅。” 李善 注:“菌蠢,是芝貌也。” ②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朱茎殊菌蠢,丹桂欲萧森。”
龙头,这里指龙之头。《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潘夫人传》:“﹝ 潘夫人 ﹞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 亮 。”
制作,这里指制造。 ①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其宫闕皆金银,花木楼殿,皆非人世之製作。” ②宋 欧阳修 《试笔·南唐砚》:“其砚四方而平浅者, 南唐 官砚也。其石尤精,製作亦不类今工之侈窳。” ③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杨太真首饰合》:“家有一古盒,其大如缶,外砌之以杂宝,内託之以上金,旁有微缺,製作特妙。”④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低着头,全心全意一下一下地削着,好像在制作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偏,这里是〔副〕。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紫笋:名茶名。①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茶香飘紫笋,膾缕落红鳞。” ②宋 苏轼 《宿临安净土寺》诗:“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③宋 陆游 有《病酒新愈独卧苹风阁戏书》诗,自注:“紫笋, 蒙 顶之上者,其味尤重。” ④元 冯子振 《鹦鹉曲·顾渚紫笋》曲:“一枪旗,紫笋灵芽,摘得和烟和雨。”
香浮:指香气漂浮。①南北朝 张正见 芳树 :香浮佳气里,叶映彩云前。②南北朝 岑之敬 对酒 :色映临池竹,香浮满砌兰。
阳羡: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 宜兴 ,在今 江苏 。 ①秦 汉 时称 阳羡 ,故名。 宋 梅尧臣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復下 越 茗。” ②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张芸叟 《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玉笙:这里指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或指笙的吹奏声。①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简文帝太子应令》:“ 园 綺 随金輅, 浮丘 侍玉笙。” ②宋 苏轼 《菩萨蛮》词:“玉笙不受朱唇暖,离声凄咽胸填满。” ③清 龚自珍 《忆瑶姬》词:“幽怀不知有恨,恨玉笙吹彻,彻骨难眠。”
惠山泉:在今江苏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水质清甜,是古代煮茶的绝佳水源。这里衬托茶事动考究。
藏:这里指隐匿。本处指躲藏。躲避之意。①《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②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太乙:即太一。即道家所称的“道”,古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也指老聃的“道”的别名。
烧丹:犹炼丹,指道教徒用朱砂炼药。
不落bù là:这里指不掉下;不坠入。 ①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梁朝 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祕书。’”②《四游记·华光皈依佛道》:“布施轮迴簿上,曾註汝父母生当受苦果,今日得汝皈依佛菩萨,该同往西方,不落轮迴之路。”
天随:即天随子。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别号。陆龟蒙嗜冬钓。
钓雪船:钓于雪中的船。号天随子的唐文学家陆龟蒙曾乐冬钓,其自叙诗曾云:“几年无事傍江湖”。《唐书·陆龟蒙》中记陆:“升舟设蓬,席赍束书,茶灶笔床,钓具往来。时谓江湖散人。”陆翁如此带上茶具、笔具、钓具终日“傍于江湖”可谓以舟为“家”,以钓为“业”的醉钓痴钓。
只好:这里指仅可;只可。 ①宋 苏轼 《王巩屡约见访不至以诗见寄次韵答之》:“爱惜微官将底用,他年只好写铭旌。”②《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我家家事向来不见怎的,只好度日。” ③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批点传奇者,每遇游山玩水、赏月观花等曲,见其止书所见不及中情者,有十分佳处只好算得五分。”
供给:这里指奉祠;祭祀。①《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祗而已,岂敢猒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 韦昭 注:“言嬪与卿主祭祀也。”②《礼记·曲礼上》:“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③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四:“间者以淫雨将为人灾,无以应贡赋,供给神明。” ④宋 欧阳修 《南省试进士策问》之二:“其斋戒供给,期召奔走,废日几何?”
赵州禅:相传赵州(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曾问新到的和尚:“曾到此间?”和尚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个和尚,和尚说:“不曾到。”赵州说:“吃茶去。”院主听到后问:“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呼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赵州均以“吃茶去”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禅,即禅机,佛教禅宗启发门徒悟道时使用的隐语、比喻以及带有暗示性的动作等。
【译文】
从淇园采撷苍翠竹材,如同裁剪飞雪,精心雕琢的龙头茶具,造型独具匠心。
阳羡茶在雨中冲泡,茶香如紫笋般袅袅浮动;玉笙般的煮茶声,伴着惠山泉的沸响悠扬。
这茶具,不屑用来盛放太乙真人的炼丹之火,也不愿随陆龟蒙驾着钓雪船隐逸江湖。
只适合在岩花点缀、青苔遍布的山石间,煮一壶清茶,供奉给赵州禅师那般的禅者。
〔参考资料:古诗词日历〕
【赏析】
这是明代诗人陶振的一首咏茶诗。
这首诗提到了许多与茶有关的地名。 比如淇园、阳羡、惠山泉等等。
淇园,古代著名产竹胜地,在今河南淇县一带,以竹质优良闻名,首句“翦裁苍雪出淇园”,点明茶具材质的珍贵。二句“菌蠢龙头制作偏”,咏竹制龙头茶具,赞其选材精、造型雅。
阳羡,今江苏宜兴,古代名茶产地,所产阳羡茶是历代贡茶,三句“紫笋香浮阳羡雨”,代表茶的名贵。
惠山泉,在今江苏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水质清甜,是古代煮茶的绝佳水源,四句“玉笙声沸惠山泉”,衬托茶事的考究。
颔联“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雨中日,用惠山泉煮阳羡茶,突出场景氛围,声色清雅、意境脱俗。
“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颈联是说,这茶具,不屑用来盛放太乙真人的炼丹之火,也不愿随陆龟蒙驾着钓雪船隐逸江湖。这是写“精神之追求”。
“太乙烧丹火”,用的是古代神话中的道家仙人太乙真人炼丹的典故。“烧丹火”,指道家炼制丹药以求长生、求功名的行为,代表功利化的追求。诗中“肯藏太乙烧丹火”,“肯藏”实为“不肯藏”的反说,明言茶具不屑沾染这种功利之心,凸显器物与主人的清高品格。
诗人不喜欢追逐功名利禄,所以才会逃避功利色彩的“炼丹火”。同时,诗人明言自己追寻的是陆龟蒙的那一种隐逸生活。
“天随钓雪船”,是关于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一则典故。“天随”,即陆龟蒙,自号“天随子”,性喜隐逸,曾隐居松江,常驾小船垂钓,即便下雪也不辍。“钓雪”是其隐逸生活的经典写照。这里“不落天随钓雪船”,是说茶具不愿局限于这种江湖隐逸的形式,追求的是更内在的禅意超脱,而非表面的避世。
“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尾联是说,只适合在岩花点缀、青苔遍布的山石间,煮一壶清茶,供奉给赵州禅师那般的禅者。这是写“禅心之向往”。
“赵州禅”,用的是唐代高僧赵州从谂禅师的典故。以“平常心是道”,为核心禅理,最著名的典故是“赵州吃茶去”——无论访客是否懂禅,他都以“吃茶去”回应,将禅融入日常琐事。 这里用“供给赵州禅”,既指以清茶契合禅意,也暗合“茶禅一味”的文人审美,强调在平凡茶事中寻得宁静通透。
纵览全诗,以器开篇,以景写意,以情显意,以禅作结,与《溪山渔隐长卷》画中隐逸意境,遥相呼应,意趣横生,相得益彰,是题画诗中的绝妙佳作。〔参考资料:古诗词日历〕
【赏析二】
一、整体概述
陶振的这首《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是一首题画诗,围绕王绂(字孟端)的《溪山渔隐长卷》展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精妙的语言,描绘出画面中蕴含的清幽意境,表达了对高雅、闲适、禅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诗句解析
(一)“翦裁苍雪出淇园,菌蠢龙头制作偏”
● 意象运用:“淇园”,在古代常是优质竹子的产地,《诗经》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描述,代表着高雅与纯洁。“苍雪”将竹子比作白雪,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色泽与质感,给人以清冷、纯净之感。“菌蠢龙头”描绘了茶具的造型,“菌蠢”形容龙头造型的奇特、古朴,“制作偏”强调了茶具制作的独特匠心,不是寻常之物。
● 作用:这两句诗从茶具入手,通过对茶具选材和造型的描写,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高雅、脱俗的氛围,暗示了画面中蕴含的精致与独特品味。
(二)“紫笋香浮阳羡雨,玉笙声沸惠山泉”
● 感官描写:“紫笋”是阳羡茶的一种,以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而闻名。“香浮”二字,将茶香的飘散形象地展现出来,从嗅觉上给人以美好的感受。“阳羡雨”点明了茶的产地,同时“雨”字增添了一种朦胧、诗意的氛围。“玉笙声沸”则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将煮茶时泉水沸腾的声音比作玉笙的声音,生动地表现出煮茶过程的美妙。“惠山泉”是天下名泉,用此泉水煮茶,更凸显了茶的品质和整个场景的高雅。
● 作用:这两句诗通过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将品茶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茶香四溢、泉声悦耳的美妙情境,进一步烘托出画面的闲适与雅致。
(三)“肯藏太乙烧丹火,不落天随钓雪船”
● 用典寓意:“太乙烧丹火”运用了道教神话中太乙真人炼丹的典故。“肯藏”表示不屑于、不愿意,体现出诗人对追求功名利禄、炼丹求仙等世俗行为的否定。“天随钓雪船”则引用了唐代陆龟蒙(自号天随子)的典故,陆龟蒙常驾着小船在雪天垂钓,是隐逸生活的代表人物。“不落”同样表达了一种不随波逐流的态度,诗人认为这种普通的隐逸方式还不够纯粹。
● 作用:这两句诗通过用典,深化了诗歌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求,不满足于一般的世俗追求和隐逸方式,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四)“只好岩花苔石上,煮茶供给赵州禅”
● 场景描绘与禅意表达:“岩花苔石”描绘出一个自然、清幽的场景,岩石上绽放着花朵,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充满了生机与野趣。“煮茶供给赵州禅”运用了“赵州茶”的典故,赵州从谂禅师以“吃茶去”的公案闻名,强调了茶与禅的紧密联系。诗人认为,这样的茶具和品茶场景,最适合在这种自然的环境中,为参禅者提供茶饮,以茶悟禅。
● 作用: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将品茶与禅意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的禅境,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希望在自然与茶禅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三、艺术特色
(一)用典丰富
整首诗多处运用典故,如“淇园”“太乙烧丹火”“天随钓雪船”“赵州禅”等,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还通过典故所蕴含的寓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感官描写细腻
诗人运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如“紫笋香浮”“玉笙声沸”等,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清幽的品茶环境之中。
(三)意境高雅
诗歌营造出一种高雅、闲适、禅意的意境,从茶具的精致到品茶场景的清幽,再到对精神境界的追求,都体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这种意境的营造,使诗歌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引发读者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四、情感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雅、闲适、禅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茶具、品茶场景的描写以及对各种典故的运用,诗人否定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和普通的隐逸方式,希望在自然与茶禅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心灵的宁静。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注重内心修养的审美倾向。
【简析】
《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细腻描绘制茶品茶场景,以“苍雪”喻茶树,借“淇园”增文化底蕴,展现采摘与制作工艺之精巧;中间两联以“紫笋香”、“玉笙声”等比喻,生动呈现冲泡时的香气与泉水沸腾之美;尾联运用典故,表达超脱世俗、追求高洁心境,将品茶与禅宗结合,强调茶文化与禅意融合,展现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纯美,富含文化韵味与人生哲理。
#陶振##咏孟端溪山渔隐长卷##赏古诗词# #古诗词日历# #中华文化诗词分享##天天诗词##每日一诗心绪# #天天古诗词##分享每日诗词#
#分享你的今日随笔##头条记录每日生活#
#冬日生活# #冬日生活打卡季# #冬日生活记录# #随手记录冬日生活# #冬日赏花随手拍#
来源:daoye借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