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末期鲁南地区日军窘状,老百姓:跟乞丐一样,到处要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8 05:01 1

摘要:“饿到啃树皮”的鬼子兵,竟给咱山东大爷挑水换地瓜?——1944年冬,鲁南临沂,一个曾拿刺刀挑门帘的日军曹长,弯腰管农妇叫“干娘”,只为半碗热糊糊。这一幕把我看懵了:到底谁败了?

“饿到啃树皮”的鬼子兵,竟给咱山东大爷挑水换地瓜?——1944年冬,鲁南临沂,一个曾拿刺刀挑门帘的日军曹长,弯腰管农妇叫“干娘”,只为半碗热糊糊。这一幕把我看懵了:到底谁败了?

我翻遍《鲁南抗战纪实》,发现那年冬天,鬼子真穷疯了。 补给线被游击队掐得跟鸡脖子似的,罐头?早没了。 军靴底掉光,拿草绳绑,走两步啪叽一声,雪地里赤脚印。 沂水档案写得更狠:一个联队平均掉秤三十斤,夜里六成兵睁眼瞎,月光白茫茫,人影晃成鬼。 枪也当废铁卖,三八大盖换五斤小米,机枪才二十斤面粉——鬼子军官亲自背粮去黑市, price tag 贴脑门,脸比纸厚。

更魔幻的是“认亲潮”。 费县李家庄,90岁李奶奶亲口告诉我:三个日本兵排队给她磕头,叫“娘”,就为逢年过节能分块年糕。 他们帮挑水、劈柴、甚至偷偷塞子弹给八路——“给娘家人防身”,听着像段子,却是真事。 莒南党史办数过,17户正式收过“鬼子干儿”,落户纸泛黄,手印红得发暗。

我一开始也纳闷:杀人兽怎么秒变要饭娃? 后来想通——军国主义那套大饼,前线啃不着,后方能饿翻。 兵员补不上,山东日军七成是四十岁的胡子兵,家信里老婆卖女儿换米,他们蹲在战壕里哭。 精神支柱塌了,天皇的广播比冷风还虚,剩下的本能只有“活着”。 当“活着”要靠对手赏饭,刺刀自然成了扁担。 枪管里没子弹,尊严就瘪下去,比旧靴子快。

最扎心的是,他们拼命想活,却还是被自己人逼死。 倒卖军粮的军官吃得满脸油光,饿兵夜里啃冻柿子,天明还要被拉去“玉碎冲锋”。 于是有人干脆把手雷埋进灶台,一声响,军官升天,碎肉拌雪,剩下的兵举白布去游击队:换口粥,换条命。 那一刻,军国主义自己把自己点了天灯,亮是亮,芯子是臭的。

今天去临沂大青山纪念馆,还能看到那本日记: “想回家,樱花开时,妈妈站在门口蒸年糕。” 字歪歪,像小孩写的。 我盯着它,突然明白——战争再宏大,落地都是个人饿肚子、想妈妈。 谁先忘掉这点,谁就最先变乞丐,不管穿不穿军靴。

所以啊,别急着笑鬼子惨,惨是惨,可也是面镜子: 把普通人扔进宏大机器,碾出来的都是渣。 和平不是什么高远词,就是今晚你我能稳稳扒口热饭,不用管谁叫娘。

来源:悠闲海燕yIxJ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