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正率团访华推动中德经贸公平合作,而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同期发布的调查报告表示: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中国企业正大规模将原本输往美国的商品转向欧洲,导致德国市场被低价中国产品“挤满”,关键行业竞争压
德国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贝尔(Lars Klingbeil)正率团访华推动中德经贸公平合作,而科隆德国经济研究所(IW)同期发布的调查报告表示: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中国企业正大规模将原本输往美国的商品转向欧洲,导致德国市场被低价中国产品“挤满”,关键行业竞争压力骤增。
德国成中国商品 “替代市场”
这份由德国外交部资助的研究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因美国加征关税大幅调整出口布局,德国市场呈现显著变化。数据层面,德国自中国进口量同比增长 11%,但商品平均价格却下降近 4%;同期中国对美出口量则暴跌近 16%,形成鲜明反差。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 1558 项美国对华进口缩减的商品品类中,2025 年第二季度德国从中国进口的同类产品,同比增幅均不低于 10%。
IW 贸易专家于尔根·马特斯(Jürgen Matthes)分析,随着美国强化对华贸易壁垒,德国已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替代市场,低价策略成为其抢占份额的核心手段。
进口增长现 “异常信号”
此次商品转移对德国关键产业的冲击尤为明显,汽车与化工行业首当其冲。汽车领域,德国自中国进口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价值同比暴涨 131%,而该类产品对美出口几乎归零,降幅达 99%;变速箱等核心汽车零部件的对华进口量也大幅攀升,同期美国进口则呈小幅下滑态势。
化工行业同样面临压力,德国从中国进口的聚酰胺(Polyamide)数量翻倍增长,增幅达 100%,而美国同类产品的对华进口量则下降近 11%。研究认为,中国输美商品关税成本飙升后,企业转而以更低价格开拓欧洲市场,这给本就承压的德国制造业带来额外竞争压力。
IW贸易专家于尔根·马特斯(Jürgen Matthes)指出:“随着美国加强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德国正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的替代市场。”他明确呼吁欧盟采取更有力的补偿性关税(Ausgleichszölle)措施,重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德国本土产业纾压。
德国财长访华
就在德国产业面临现实压力的背景下,联邦财政部长克林贝尔开启访华行程,成为德国“黑红”联邦政府内首位访华的部长级官员。在北京举行的中德财金对话中,他明确提出德国企业的核心诉求:获得更稳定的关键原材料供应渠道、更公平透明的中国金融市场准入,以及可预期的监管框架。
“我们不惧竞争,但竞争必须是公平的,每一段伙伴关系都应建立在可靠合作的基础上。” 克林贝尔强调。据悉,稀土等中国主导生产的关键原材料,是德国工业和高科技领域的核心资源,中方此前收紧相关出口政策已对德国制造业造成冲击。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会晤中释放积极信号,明确表示中方愿加强对话,欢迎德国企业扩大在华投资,将与各方共同营造“公平、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针对中欧贸易争议,中方希望德国发挥积极影响,推动双方化解分歧。
此次克林贝尔的行程由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及银行、保险业代表陪同,北京行程结束后,他将于11月19日(周三)前往上海,与当地德国中型企业负责人会面,进一步倾听企业诉求。
来源:德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