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在央媒干了八年的女性导演,35岁摘下光环、带着1700元闯进北京批发市场,从路边卖玩具起步三年做成“嗨本可”,如今边调整直营店、推迟文创线、研究加盟与跨境电商,边把品牌往IP化方向稳步拉升
一位在央媒干了八年的女性导演,35岁摘下光环、带着1700元闯进北京批发市场,从路边卖玩具起步三年做成“嗨本可”,如今边调整直营店、推迟文创线、研究加盟与跨境电商,边把品牌往IP化方向稳步拉升
寒风最能把人心里的主意吹出来
2022年那会儿,北京街头冷得厉害,本可站在摊位前,一只手捏着1700元,一只手翻玩具,眼神像要把未来挑出来
说白了,她是主动从“可预见的一生”里侧步离开,去试一个更难但更真实的答案
跳出体制,起因并不神秘
媒体圈讲究的是创意而不是资历,本可回望14年工作,灵感被流程磨得钝钝的,更扎心的是,她亲眼看着一位时尚集团的总编辑投出1200多份简历,半年几乎无回音
不是说你是央视的就能怎么样
这句话落在心里,比寒风还直
她把账算得简单粗暴
继续在台里,几十年后的工作内容都可预见;
想年薪百万,得先为台里创造上千万的价值;
而年薪百万和年入百万,是两本账
我就真的只能在台里一辈子了
她不愿把安全感寄在系统上,决定给自己搭另一套生存能力
离职后的第一个月,她去面了家教、月嫂、收纳师,拿到四五个offer,又都婉拒
她在厨房里收拾碗筷,忽然就把心里的那句说出口:我决定先摆个地摊也不错
家里人不理解,按着电话劝她“找个班上”,她也尽量避开以前在央视结下的社交圈,换句话说,她需要先把自己的节奏找回来
刚开始,摊上卖过饰品、发箍、糖果袜,也去雪场试过奶茶和热可可
真正让她有感觉的,是玩具
第一次出摊40分钟,我卖了1120块
她在自家楼道摆货,手心紧张得冒汗,嘴里嘀咕“最差也就是赔光这些钱”,结果那一晚给了她定心丸
接下来是密集的试错:北京哪条街最容易成交,城管什么时候巡,后备箱能不能当机动仓,顾客问“这个安全么”怎么答
这些都没有教程
她开车“逛场子”,哪能摆哪不能摆,一切靠腿和眼
试错和实践是获得成长最快速的方式,我不是一个喜欢空谈的人
她把这句话贴在脑子里,像一张便签
货源是长期战
线下批发市场鱼龙混杂、压价频频,线上信息浩如烟海
她蹲在路边,对着手机把20多家店铺的评分、交易记录和买家秀拉出来挨个比
三天后选定一家便宜近三分之一的“宝藏商家”,才算在供应链上拿到一点主动权
更扎心的是,彼时她最怕的不是冷场,而是无货
节奏慢下来,你会看见细节
她常在清晨七点送完孩子,开始一天的巡店、对账、排班、仓储入库;
一张巨大的日程表把时间切得细碎,80%的事都要她亲自上手
2023年12月,她在北京大兴开出了第一家300多平米的“嗨本可”,随后又在北京扩到第二家,并以合伙人的方式做了四家商超联营店
最北到密云、最南到大兴,一天跑五家门店、路上七八小时是常态,她笑说自己先当了一年搬运工
说白了,市场给了她不断被动与主动切换的课堂
近两年,“谷子”“拉布布”这类潮玩文创把消费拉向情绪价值,本可顺势筹备文创线
她看重的是门槛更低、容错更高,适合小成本试水
可现实又把题目改了一遍:文创线卡在起名与商标注册,原定年底上线的计划推迟
与此同时,“嗨本可”正在做品牌升级,其中一家直营店因合同与场地正在推进调整,谨慎是必须的,因为稍不稳就要从零再来
她不怕停顿,但怕方向乱
再小的品牌也有自己的存活空间
她把“IP化”作为抓手,盯着行业里优质门店的陈设与动线,一有灵感,夜里就改货架
这种“边跑边调”的作风,也体现在她的直播里
2023年5月,第一次上小红书,她从晚上八点半讲到凌晨一点半
她把一千平米的仓库卖空了
平台来对接资源,MCN想签她,她却踩了刹车,“我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主播,我更适合慢慢聊”
直播间像一间开放会议室,渠道商、创业者、工厂老板都来,标签被晾在一边,资源当面流动
她起初会不好意思,只拿几百几千的货,后来就坦然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家相互利用的过程
生意场更直接,要么图利益,要么图人,关键是你能不能把来路变成出路
行业不只看故事,还看底盘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灵活就业人员约2.4亿,依托数字技术的新型群体超8000万
延伸到2025年的调研,新型灵活就业中30到45岁占比达62%,“职场转型创业”年增长率超18%,而文创、潮玩这类情感消费赛道的创业存活率,比传统行业高23%
潮玩已从小众走向大众情感消费,IP化与场景化是增长引擎
人社系统的专家也公开建议
超级个体的底层能力是跨界、整合、持续学习
听上去不复杂,做起来才知门槛
换句话说,本可不是孤例
你可以把她和两个案例放在一起看
一位叫陈洁琰的中国青年,在瑞典做“探索式文旅”,三个月组队、上线产品,主打北极圈疗愈旅行与森林木屋文化体验,2025年被主流媒体报道,核心产品成爆款,坚持做“情感连接型”旅行;
另一位是郑州的杨乾坤,土木工程硕士摆摊做创意烧饼,用图纸和结构把军工、文物、动漫做进面坯,坚持1元限量、优先儿童,拒绝批量生产与加盟,2025年被报道后火起来
不同路径,底层逻辑类似:试错、聚焦、坚守
有争议就有动能
体制内的稳定与灵活就业的选择,从来是一道因人而异的题
关于“35+的风险与机遇”“社保如何衔接”“创业的扶持配套”,业内人士一直在讨论
我也常想,安全感到底是存款数、组织背书,还是你随时能换挡的能力
答案可能是复合的
把视线拉回本可
到2025年11月,她还在学习小红书运营、研究跨境电商,同时做加盟模式的可行性调研,向行业内的加盟商请教经验
她的原则很朴素
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能给你带来的能量
信息爆炸的时代,她让信息先来找自己,先吸收再判断
她也说得坦白
永远都有你不知道的
更扎心的是,生活未必更富裕,时间自由却更复杂,人情世故要自己消化
她摘掉“央媒导演”的光环,重新定义自己是个生意人,也还是个母亲
每天的开车、理货、对账和小店里的说笑,拼在一起才叫活着
她曾问过:什么时候能从小事的叙事,转向更大的叙事?
我猜答案不在远处,就在当下每一次不退缩的选择里
选择稳定还是选择灵活,从来不是非黑即白
只要方向清楚、脚步稳一点,试错可以是成长,学习可以变成底气,坚守可以长成根系
那些在街头、在屏幕、在异国森林里忙碌的“本可们”,也许正用自己的方式,把“工作”重新定义成一件更像生活的事
来源:一丝不苟漂流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