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开很多散户的炒股软件,自选股列表能翻好几页:有朋友推荐的“黑马股”,有刷财经新闻看到的热点股,有听直播老师说的“潜力股”,甚至还有随手加的陌生股。每天盯盘时,眼睛盯着十几二十只股票,一会儿看这只涨了心慌,一会儿看那只跌了焦虑,最后要么乱买一通,要么错过机会,
前言:自选股堆成“杂货铺”,是散户亏钱的通病
打开很多散户的炒股软件,自选股列表能翻好几页:有朋友推荐的“黑马股”,有刷财经新闻看到的热点股,有听直播老师说的“潜力股”,甚至还有随手加的陌生股。每天盯盘时,眼睛盯着十几二十只股票,一会儿看这只涨了心慌,一会儿看那只跌了焦虑,最后要么乱买一通,要么错过机会,忙活半天还是亏。
我之前也犯过这毛病,自选股里塞了40多只股票,每天开盘就坐在屏幕前“盯盘大赛”,手指在键盘上点来划去,看似忙碌,实则没章法。后来一次大跌,手里持有的3只股票亏了不少,我才幡然醒悟:自选股越多,注意力越分散,越难看清股票的真实走势,反而容易被市场波动带偏。
其实股市里的赚钱逻辑很简单:不是选的股票越多,机会就越多,而是选对核心品种,把精力集中在少数标的上,才能把走势看透、把规律摸准。后来我删掉了所有杂七杂八的自选股,只留下3个核心品种,操作反而越来越顺,不仅避开了很多陷阱,盈利也稳定了不少。今天就把这个“简化操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没有复杂理论,全是实战心得,照着做,大概率能摆脱“越忙越亏”的困境。
一、为什么要删自选股?3个“分散陷阱”,很多人都踩过
在说留哪3个品种之前,先搞清楚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自选股越多,反而越难盈利?这不是主观感受,而是有实际操作逻辑支撑的,很多散户之所以亏钱,就是踩了“分散注意力”的3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精力不够,看不透股票走势。每个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就像同时看3本书能看懂,同时看30本书只能翻热闹一样,盯1只股票能看清它的均线、资金、基本面变化,盯20只股票只能看个股价涨跌。比如早上开盘,你手里的股票刚出现买点,结果看到自选股里另一只股票突然拉升,心思一下子被带过去,等你纠结要不要买拉升的股票时,手里的股票已经错过最佳操作时机,最后要么两头空,要么买在拉升股的高位。
第二个陷阱:判断混乱,容易跟风操作。自选股里的股票来源越杂,判断标准就越乱:这只股票看的是基本面,那只看的是热点,还有的看的是朋友推荐。比如昨天看到消费股涨,就把消费股加进自选;今天看到科技股热,又把科技股加进去;明天听到医药股有政策利好,再添几只医药股。每天盯着这些五花八门的股票,没有固定的判断逻辑,看到哪只涨就想买,结果买进去就跌,本质上就是“跟风追涨”,妥妥的“韭菜行为”。
第三个陷阱:持仓分散,赚小钱亏大钱。很多人觉得“自选股多,就能多买几只股票分散风险”,但实际上,散户的资金有限,比如只有10万块,买10只股票,每只只能买1万块,就算其中1只涨了10%,也只赚1000块;但如果其中1只跌了20%,就亏2000块,赚的还不够亏的。而且持仓太多,根本顾不过来,哪只股票出了利空、哪只资金在出逃,都没时间关注,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损扩大。
我之前就吃过持仓分散的亏,10万块买了8只股票,其中1只涨了8%赚了800块,结果有3只分别跌了5%、6%、7%,总共亏了1800块,忙活一天还倒亏1000块。后来删掉多余自选股,把资金集中在3只股票上,不仅能及时把握每只股票的操作时机,就算单只股票上涨,盈利也比之前分散持仓时多得多。
二、只留3个核心品种:覆盖风险,又能集中精力
删掉所有杂股后,该留哪3个品种?不是随便选3只股票,而是要满足“风险互补、走势清晰、容易把握”的原则,既不会因为品种单一而承担过大风险,也不会因为品种复杂而分散精力。结合A股市场特点和实战经验,这3个核心品种,分别是“1只行业龙头股+1只宽基指数基金+1只防御性股票”,接下来逐一说说怎么选、怎么操作。
(一)第1个品种:1只行业龙头股——赚“行业成长”的钱
选1只行业龙头股放进自选,核心是赚行业发展和公司龙头地位带来的长期收益。龙头股就像行业里的“领头羊”,行业景气时,它最先受益、涨幅最大;行业不景气时,它抗风险能力最强、跌幅最小,而且基本面稳定、走势规律,容易判断,特别适合散户跟踪操作。
选龙头股不用看太多行业,聚焦“长期景气、需求稳定”的行业就行,比如消费、医药、科技、新能源这几个领域,每个领域里挑1只真正的龙头,不用多,1只足够。怎么判断是不是真龙头?看两个简单标准:一是“行业营收、净利润排名第一”,打开行业排行榜,连续3年营收和净利润都排第一的,大概率是龙头;二是“市值行业第一”,市值越大,公司实力越强,抗风险能力越足,比如白酒行业的贵州茅台、新能源行业的宁德时代、医药行业的恒瑞医药,都是公认的行业龙头。
选定龙头股后,怎么跟踪操作?不用天天盯着短线涨跌,重点看两个信号:一是“行业政策”,如果行业出了利好政策,比如新能源行业出了补贴政策、消费行业出了促消费政策,龙头股大概率会迎来上涨,可以在政策出台后、股价回调时买入;二是“公司财报”,每季度财报发布后,看营收和净利润是不是继续增长,如果连续增长,说明公司经营稳定,继续持有;如果出现下滑,先减仓观望,等后续财报改善再买回来。
比如你选了消费行业的龙头股贵州茅台,不用每天看它涨了几毛、跌了几块,而是关注消费行业的整体情况:如果节假日消费数据变好,或者公司财报显示营收净利润增长,就可以放心持有;如果出现消费需求下滑、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就先减仓。这样操作,既不用花太多精力,又能抓住龙头股的长期上涨机会,比盯着十几只杂毛股靠谱得多。
(二)第2个品种:1只宽基指数基金——赚“市场平均”的钱
选1只宽基指数基金放进自选,核心是赚整个市场上涨带来的“平均收益”,相当于给投资加了一层“安全垫”。很多散户总想着“抓黑马、赚快钱”,但实际上,能长期跑赢市场平均收益的散户很少,而宽基指数基金追踪的是整个市场或某个大类资产的走势,比如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500等,市场上涨时它跟着涨,市场下跌时它跟着跌,风险分散、收益稳定,而且操作简单,不用分析基本面,特别适合没时间盯盘的散户。
选宽基指数基金,不用选太冷门的,聚焦“覆盖范围广、流动性好”的指数就行,比如沪深300指数(覆盖A股300只优质大盘股)、中证500指数(覆盖A股500只优质中小盘股)、创业板指(覆盖创业板优质股票),这三个指数里挑1只对应的基金就行。怎么选基金?看两个指标:一是“跟踪误差”,跟踪误差越小,说明基金走势越贴近指数,一般选择跟踪误差低于0.5%的基金;二是“基金规模”,规模越大,基金运作越稳定,一般选择规模大于50亿的基金。
跟踪宽基指数基金的操作方法更简单,核心是“低买高卖”,不用看短线波动,重点看“市场估值”:打开指数估值网站,看指数的市盈率(PE)分位数,如果分位数低于30%,说明市场处于低估状态,适合分批买入,比如每月买1000块,越跌越买;如果分位数高于70%,说明市场处于高估状态,适合分批卖出,落袋为安;如果在30%-70%之间,持有不动就行。
比如你选了沪深300指数基金,当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分位数跌到25%时,开始每月买1000块,连续买3个月;等分位数涨到75%时,开始每月卖1000块,逐步清仓。这种操作不用盯盘,不用分析股票,只需要定期看一下指数估值,就能赚到市场平均收益,而且风险很低,就算市场下跌,也不会像个股那样大幅亏损。
(三)第3个品种:1只防御性股票——赚“稳健抗跌”的钱
选1只防御性股票放进自选,核心是在市场下跌时“抗风险”,保证投资组合的稳定性。防御性股票就像投资里的“避风港”,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它可能涨得不多,但市场行情差的时候,它跌幅很小,甚至还会上涨,能有效对冲龙头股和指数基金的下跌风险,让整个投资组合更稳健。
选防御性股票,重点看“行业属性”,优先选“需求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行业,比如公用事业(水电、燃气)、食品饮料(米面油、调味品)、医药(感冒药、慢性病药)这几个领域。这些行业的产品都是刚需,不管经济好不好,人们都要用水用电、吃饭吃药,公司业绩稳定,股价波动小,防御性很强。
具体怎么选?以公用事业行业为例,选当地的水电龙头企业,比如长江电力、华能水电,这类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分红率高,股价波动小;食品饮料行业可以选调味品龙头,比如海天味业、千禾味业,调味品是日常刚需,业绩稳定,抗跌性强。选好后,跟踪操作的重点是“市场情绪”:当大盘处于空头排列、市场恐慌下跌时,防御性股票往往会逆势上涨,这时可以加仓,对冲其他品种的亏损;当大盘处于多头排列、市场情绪高涨时,防御性股票涨得慢,可以减仓,把资金转移到龙头股上,赚取更多收益。
比如市场出现大跌,你持有的龙头股跌了5%,指数基金跌了3%,而防御性股票只跌了1%,甚至涨了2%,这样整个投资组合的亏损就会大幅减少;等市场回暖,再把防御性股票的资金转到龙头股上,既能在下跌时抗风险,又能在上涨时赚收益,一举两得。
三、3个品种的操作技巧:不贪多、不急躁,按规律来
选好“1只龙头股+1只宽基指数基金+1只防御性股票”这3个品种后,关键是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再次陷入“乱操作、瞎折腾”的误区。其实操作方法很简单,核心就是“分仓持有、顺势调整、不追涨杀跌”,具体可以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分仓配置资金,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给3个品种分配资金,比如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可以按“5:3:2”的比例分配:龙头股50%、指数基金30%、防御性股票20%;风险承受能力弱的,可以按“3:4:3”的比例分配:龙头股30%、指数基金40%、防御性股票30%。比如有10万块,按“5:3:2”分配,就是5万买龙头股、3万买指数基金、2万买防御性股票,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收益空间,又能控制风险,就算其中一个品种下跌,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
第二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仓位比例。市场行情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大盘趋势,灵活调整3个品种的仓位,顺势而为。具体来说,当大盘处于多头排列(5日、10日、20日均线多头)、市场情绪高涨时,说明行情好,这时可以增加龙头股的仓位,减少防御性股票的仓位,比如把龙头股仓位提到60%,防御性股票仓位降到10%,抓住行业成长的收益;当大盘处于震荡行情(均线缠绕)、市场涨跌不明时,保持仓位不变,持有3个品种不动,耐心等待行情明朗;当大盘处于空头排列(均线空头)、市场恐慌下跌时,减少龙头股和指数基金的仓位,增加防御性股票的仓位,比如把龙头股仓位降到20%,防御性股票仓位提到50%,对冲下跌风险。
第三步:长期跟踪,不频繁操作。这3个品种都是适合长期跟踪的,不用每天买卖,龙头股可以持有3-6个月,甚至1年以上,等行业景气度下降或公司业绩下滑再卖出;指数基金可以持有1-3年,等市场估值高估再卖出;防御性股票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但持有时间也不要低于1个月。很多散户之所以亏钱,就是因为频繁操作,今天买、明天卖,不仅要交手续费,还容易踏错节奏,而长期跟踪这3个品种,既能减少操作频率,又能抓住长期收益,省心又赚钱。
我自己按这个方法操作后,再也不用每天盯着几十只股票焦虑了,每天花10分钟看一下3个品种的走势、行业动态和市场估值,就能做出操作决策。去年一年,虽然大盘波动很大,但靠着这3个品种的搭配,不仅避开了大跌,还实现了15%的收益,比之前分散操作时的收益高多了。
结语:炒股的本质,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
很多人把炒股想得太复杂,觉得要懂K线、懂指标、懂消息,要盯很多股票、听很多建议,才能赚钱。但实际上,炒股的本质是“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越复杂的操作,越容易偏离本质,越容易亏钱;反而把操作简化,把自选股精简,把精力集中在少数核心品种上,才能把走势看透、把规律摸准,才能稳定盈利。
删掉多余的自选股,只跟踪“1只行业龙头股+1只宽基指数基金+1只防御性股票”,看似放弃了很多“机会”,实则避开了很多陷阱。这3个品种覆盖了长期收益、平均收益和抗风险需求,既不用花太多精力盯盘,又能保证投资组合的稳健和收益,特别适合散户操作。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现在的自选股里有多少只股票?是不是也因为自选股太多而频繁操作、反复亏钱?如果你也想简化操作,不妨试试删掉多余自选股,只留3个核心品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操作计划和感悟,咱们一起交流进步,把炒股这件事变简单,把盈利变稳定!
来源:河畔悠闲喂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