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菜卖疯了,北京顺义马坡那三百亩地里,三天干掉十万颗,车龙排出去三百米,后备箱一掀就是五十颗起步,比抢演唱会票还凶。
白菜卖疯了,北京顺义马坡那三百亩地里,三天干掉十万颗,车龙排出去三百米,后备箱一掀就是五十颗起步,比抢演唱会票还凶。
我蹲在最后一天的田埂上,看大妈把第三颗白菜塞进婴儿车,顺手把娃挤到一边,心里咯噔一下:这哪是买菜,这是抢安全感。
地里原来标价一块一颗,五斤重,比一瓶可乐便宜。
后来剩二十吨,政府直接塞进物美永辉,六毛八一斤,还是地板价。
超市阿姨把“惠民”俩字贴得比促销还显眼,可没人记得,三天前这里还愁得掉头发——菜长成了,疫情封路,批发商进不来,眼看要烂。
基地负责人老周说,当时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在群里吼了一嗓子“自己来拉”,结果早上六点田头就堵车。
没有扫码团,没有直播带货,最原始的大喇叭喊号,越喊人越多。
有人从朝阳开了四十公里,油费够买两箱精品菜,可他偏要现场搬,说“摸到土才踏实”。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大家抢的不是白菜,是跟土地重新接上的那根线。
热闹背后,数字冷冰冰:十万颗里,一半是被公司工会包圆,发福利拍照发群,剩下一半才是老百姓自己啃。
五口之家一天炒三片,五十颗得吃到明年开春,吃到后面都拿它腌酸菜、剁饺子、拌狗粮。
冰箱塞不下就堆阳台,绿叶子一蔫,心疼得直跺脚,可第二天还是忍不住再去搬十颗——好像多囤一点,日子就能多稳一点。
老周现在天天接电话,问他明年还种不种。
他干脆把计划翻了个倍:一百五十亩,新品种“京秋三号”,亩产再抬十五,脆甜,生吃像水果。
政府顺手把田边废棚改成农耕体验区,春天加草莓西红柿,秋天继续白菜大军,亲子采摘、公司团建、网红打卡一条龙。
听起来像升级,可我脑子里还是那天大妈把娃挤到一边的画面——真到明年,她还会来吗?
还是轮到下一批城市人,花八十块门票,体验“把白菜从泥里拔出来”的快感,然后开车回五环,继续点外卖。
白菜终究会涨价,地租、人工、种子、汽油都在涨,六毛八不可能永远躺平。
等价格回到两块三块,等体验区围上篱笆收门票,今天这些抢菜的人大概会嘟囔一句“以前多便宜”,然后转身去买包装精致的有机娃娃菜。
田头会重新安静,老周继续算亩产,政府写新的惠民总结,一切像没发生过。
可我知道它发生过——十万颗白菜被十万只手从泥里拔出来,城市人弯了一次腰,土地短暂地赢了。
明年是不是噱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为了几毛钱的绿叶子,排过三百米的长队,那一刻,我们跟土地互相需要。
来源:清新铅笔xdAFB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