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道光束划过,10公里外的无人机应声坠落,单次成本不到10美元。这场静默的杀戮正在改写人类空战史。一束高能激光在0.3秒内烧穿3毫米航空铝材,瞬间击毁10公里外靶标。这并非科幻电影场景,而是中国歼11战机挂载激光武器实弹测试的真实画面。
实战考验:歼-11战机挂载激光武器。
一道光束划过,10公里外的无人机应声坠落,单次成本不到10美元。这场静默的杀戮正在改写人类空战史。一束高能激光在0.3秒内烧穿3毫米航空铝材,瞬间击毁10公里外靶标。这并非科幻电影场景,而是中国歼11战机挂载激光武器实弹测试的真实画面。
当央视军事频道悄然释放这一信息,全球军事观察家意识到激光武器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实战部署,空战规则正面临彻底洗牌。激光武器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束对目标实施硬杀伤。激光抵达目标时能量会聚焦在极小的面积上,瞬间转化为热能,以此烧穿金属、引爆弹药或损毁精密电子设备。
太阳已经足够亮,但一台巨脉冲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比太阳还亮200亿倍。激光并非总能量大,而是能量高度集中。红宝石激光束能穿透3厘米厚的钢板,总能量却煮不熟一个鸡蛋。正是这种极端聚焦特性让激光成为精准破坏利器。
激光武器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穿孔,即用高功率密度的激光束使靶材表面急剧熔化、蒸发并向外喷射;
·二是层裂,靶材表面吸收激光能量后原子被电离,形成应力波向深处传播,造成靶材被拉断。
激光武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光速打击,普通导弹最快也就6倍音速,可激光是光速,每秒30万公里,相当于导弹速度的16万倍。对方导弹刚进入射程,这边激光就已经锁定打过去了,根本不给反应时间。
传统空战是导弹速度的竞争,而激光武器将竞争提升到光速维度。在10公里距离上,激光几乎瞬间到达,对方导弹刚发射就被拦截。这种降维打击能力让传统空战战术彻底失效。更震撼的是成本颠覆,一枚先进空对空导弹造价数十万美元,而激光发射一次仅需几美元,用金条砸苍蝇的时代一去不返。
面对廉价无人机蜂群战术,激光武器提供了可持续的防御手段。激光武器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尤其是能烧穿导弹的大功率型号,一次发射的能量相当于几十台家用空调同时开机,普通战机发电系统根本扛不住如此大的能耗。
中国工程师找到了绝妙解法,通过能量综合机电系统解决了这一难题。这套系统相当于给战机装上了智能充电宝+超级散热器,平时把多余的电能存起来,要开炮时瞬间释放,产生的热量则通过特殊循环系统快速散掉,既不影响战机性能,又能保证激光炮连续射击。
没有这套系统,再厉害的激光炮也只是个耗电大户,根本没法实战。这一突破背后是中国在能源管理和散热技术上的长期积累。全球激光武器研发已形成激烈竞争态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和MBDA德国公司刚刚在2025年10月宣布,他们的海军激光武器系统已接近市场就绪,完成了在萨克森号护卫舰上的一年海上试验。
这套系统在100多次实弹射击试验中证明了其跟踪能力、效能和精度,预计德国海军从2029年起可装备作战型激光武器。
以色列铁束系统作为较早投入实战的高能激光防御系统,采用100千瓦级光纤激光器,有效射程达10千米。英国龙火系统在2024年初的测试中,成功摧毁3.2千米外的无人机目标,预计2027年前列装。
美国则有多线布局,其分层激光防御系统使用高功率激光对抗无人驾驶航空系统,但美国的机载激光项目因技术难题屡屡推迟,功率仍停留在50千瓦级别,与中国在歼11上测试的100千瓦级别存在差距。
激光武器并非完美无缺,它受天气影响较大,雨雾天气会大幅衰减能量,以色列的铁束系统遇到下雨、沙尘暴天气,战力就大打折扣。根据测试数据,激光武器在雨雾环境下效能会降低40%以上,对供电系统要求极高也是一大挑战。
激光武器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设备性能会急剧下降,出现寿命缩短甚至瞬间罢工问题,这正是为什么多年来激光武器难以实现在战机上的部署。
激光武器的射程与功率密度直接相关,10~100千瓦级的激光能够对光学传感器造成硬损伤,可用于拦截火箭弹、迫击炮弹、无人机等目标,有效距离500~3000米左右,要达到更远距离的打击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功率。
激光武器正朝着小型化、高功率化和提升战场适应性方向发展,为了实现机动灵活部署,新一代激光武器系统采用更为科学的设计,减轻重量和体积,能够适配多种轻型作战载具,澳大利亚测试了其首款定向能武器便携式高能激光武器,只有手提箱大小,可在500米范围内摧毁时速达100千米的微型无人机,提升功率是另一关键路径。
随着光束能量的持续提升,研发人员将谋求激光武器对远程战略目标和集群目标的硬杀伤能力。目前,多国正积极研发新型激光材料和激光发射技术,推动战术激光武器进入兆瓦时代,多种技术融合构成未来发展趋势。
激光武器可能与电磁发射技术协同运用,实现电磁投射+激光打击的复合打击模式,通过融合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显著提升光束控制精度;结合纳米级光学材料的应用,优化激光器的能量转换效率。
从美国庞塞号舰载激光系统到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海上测试,再到中国歼11的激光吊舱,全球激光武器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道无声的光束比任何导弹都更有威慑力。您认为激光武器最先会完全取代导弹,还是与传统武器长期共存?
来源:香香一点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