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前后,总能看到不少人提着香烛纸钱,跋山涉水回到老家祭祖。这一趟不是为了热闹,是心里那份说不清的牵挂。可你有没有留意,走遍山野田埂,真正能叫得出主人的老坟少得可怜?翻开族谱,往上数到曾祖那辈,墓地在哪儿早就没人说得清了。按理说,中国几千年土葬史,加上近300
清明前后,总能看到不少人提着香烛纸钱,跋山涉水回到老家祭祖。这一趟不是为了热闹,是心里那份说不清的牵挂。可你有没有留意,走遍山野田埂,真正能叫得出主人的老坟少得可怜?翻开族谱,往上数到曾祖那辈,墓地在哪儿早就没人说得清了。按理说,中国几千年土葬史,加上近300亿的累计出生人口,哪怕一半人埋进土里,坟头也该铺满山川才对。可现实呢?除了帝王将相的大墓还能在景区看到,百姓的老坟,大多连个土包都剩不下。
时间真是最狠的清理师。一座普通的土坟,没个石碑,没个硬壳棺材,几年风吹雨打,草根一拱,地面就平了。木头棺材撑不过几十年,烂得干干净净,尸骨一沉,坟头自然塌陷,最后跟泥土混成一片,谁还能看得出这里曾经埋过人?更别提老鼠、野猪这些家伙,钻洞刨坑不在话下,有些老坟地干脆成了动物窝点,乱得连后人都不敢认。
你可能觉得是人为破坏闹的,其实战乱、迁徙、政策变动才是真正的大手笔。唐朝安史之乱,几年工夫6000万人少了4000万,死的人太多,哪还顾得上修坟立碑?大多是一坑多尸,草草掩埋。瘟疫来了更狠,火烧、深埋,只求不让病气扩散。这些乱葬岗,连名字都没有,后代根本无从找起。
还有个事儿挺扎心的:中国人讲“五服之外,亲尽矣”。说白了,五代以后的祖先,亲戚关系就断了。没人记得你,谁还会年年去扫墓?碑都不刻了,坟自然荒了。宋代以后祠堂兴起,大家干脆在家门口烧炷香,老坟就更没人管了。明清时期虽然立过“毁墓罚杖”的法,可人多地少,活着的人都没地种,谁管死人占的地?
要说最猛的,还得是2010年代河南周口那场“平坟复耕”。短短几年,350万座坟被推平,火化率硬生生提到接近100%。当时争议大得不得了,可事已至此,很多祖坟的位置,连家谱都没记清楚,现在想找也找不到。
说到底,坟会消失,但记忆还在。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忘了来路,但也有人年年风雨无阻,只为在荒草间找那一小片属于祖先的安静。土地会重耕,故事却不一定能重讲。
来源:南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