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为何要修建京杭大运河?有何历史意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8 01:40 1

摘要:先看动机。关陇门阀把朝堂坐成了私人包厢,八成要职姓的都是“关”和“陇”,杨广得找外援,南边的士族有钱有粮有文化,就是缺个投名状。一条河,把南方的“股东”请进董事会,南北票仓第一次并表,政治杠杆玩得比谁都溜。再看账本:南方粮食占六成,靠马车拉,一石米送到洛阳运费

“暴君”俩字,几乎把隋炀帝钉死在耻辱柱上,可要是把大运河简单归成“劳民伤财”,那就等于把一张3万亿美元的长期股票说成“破纸”——目光短得有点可爱。

先看动机。关陇门阀把朝堂坐成了私人包厢,八成要职姓的都是“关”和“陇”,杨广得找外援,南边的士族有钱有粮有文化,就是缺个投名状。一条河,把南方的“股东”请进董事会,南北票仓第一次并表,政治杠杆玩得比谁都溜。再看账本:南方粮食占六成,靠马车拉,一石米送到洛阳运费能再搭半石,运河一通,成本直接砍到脚脖子,十倍的运力差距,等于把高速费砍成公交票。最狠的是军情,长安发兵到扬州,陆路晃45天,黄花菜都凉了;改走水路,15天兵到城下,东南想闹事得先掂量掂量浪头有多硬。

挖河的人手,史书嘴上说200万,洛阳新出土的徭役木简啪啪打脸:500万壮丁轮番上场,六年搞定2700公里,分段赶工,冬休春干,生生把一条“国家战略光纤”埋进了黄淮海平原。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三段接力,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四水联网,世界史上最早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就这样上线。

账算到后代才见真章。宋朝漕运最豪横那年,800万石粮顺流北漂,GDP被这条水龙抬头抬高了15%。扬州唐三彩里三成带北方釉色,南方书生北漂、北方瓷匠南下,文化“闪婚”生出的混血儿遍地跑;沿线五十多座新城像珍珠一样被穿在河链上,宋代户口密度整整是内陆的三倍,活脱脱的“运河红利示范区”。

时间拉到2022年,世遗专家盖戳:这不是古迹,是“活态遗产”,六成航道今天还能走船,300多种特有物种把千年古渠当成私家鱼缸。有人折算,按现代基建成本,这条河等于砸下3万亿美元,可它1300多年还在分红,平均每年折旧不到0.2%,就问现在哪个项目敢签这么长的收益表?

所以,别急着给杨广发“昏君”证。他确实把一代人过得够呛,却也替十代人省了脚力、省了血、省了钱,更把南北两块拼图彻底卡进同一张版图。暴政的标签外,他悄悄留下一张超长周期的“国家债券”——利息一直滚到今天。骂归骂,可只要船桨还在水面上拍,这笔账就没人敢一笔勾销。

来源:进取海浪xkNWO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