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138分,超一本线62分”,这几个数字像一把钥匙,把叶锐聪从“被找到的孩子”重新定义为“能靠自己解题的大学生”。 2023年9月,他拖着一只掉了漆的行李箱,走进四川某重点大学的校门。箱子里除了衣服,还有一摞用透明胶封边的草稿纸——那是他在寻亲路上,借路灯
“数学138分,超一本线62分”,这几个数字像一把钥匙,把叶锐聪从“被找到的孩子”重新定义为“能靠自己解题的大学生”。 2023年9月,他拖着一只掉了漆的行李箱,走进四川某重点大学的校门。箱子里除了衣服,还有一摞用透明胶封边的草稿纸——那是他在寻亲路上,借路灯、借小饭桌、借好心人的手机热点,一点点啃出来的“移动自习室”。
很多人以为故事到“团圆”就该剧终,真正的续集才刚开机。
——01—— “自学”不是励志金句,而是算出来的时间差 叶锐聪回到亲生家庭时,离高考只剩18个月,学籍、教材、户籍三地错位,像三块拼图死活拼不到一起。 他把每天切成三瓣:上午跟网课,下午做学籍衔接,夜里刷题。没有补习班,就加QQ群“白嫖”名校老师发的模拟卷;缺晚自习,就把卷子贴在长途客车座椅后背,车灯晃一眼写一行。 138分的数学,是他用“碎片时间”兑换的“整块能力”。窍门只有一句:把每一道错题当成“寻人启事”——今天必须在哪一步把“失踪”的公式找回来。 这方法后来被他写成一页A4,贴在学院新生公告栏,三小时内被拍照转发了两百多次,标题被校友改成《错题召回术》。
——02—— 直播间50万人在线,不只为买腊肉,更是买“重逢” 叶妈农庄的四川腊肉单场卖300万元,数字很硬,背后却很软。 镜头前,叶妈把腊肉切片,蒸锅里腾起白雾,她笑着说:“当年我贴寻人启事,胶水就是这股热气烫开的。”一句话,弹幕刷屏“下单替寻亲家庭加一次热”。 运营团队把这句话做成后台标签:#替热气下单#。数据显示,带该标签的订单复购率高27%。 他们顺势设了“寻亲家庭帮扶”专项基金,每卖一份“团圆腊肉”捐10元。两个月,基金账上躺了80万元,够帮400个家庭做一次DNA比对。 商业里最值钱的是“共情”,而共情最怕“一次性”。叶家把它做成“持续订阅”:让消费者每一次下单,都等于续写别人的团圆。
——03—— 5%的股份,是奶奶给的“成人礼”,也是家族二次创业的起始资金 叶奶奶把家族企业5%的股份划到孙子名下,价值约600万元,她说:“这不是礼物,是首付。” 首付什么?首付“试错权”。 家族下一步在成都设分公司,由姐姐叶锐寒坐镇,业务线只有一条:把“寻亲+农产品”做成可复制的模块化输出——直播间布景、故事脚本、公益配捐比例、售后话术,全部打包成“团圆SaaS”,供给其他寻亲家庭使用。 广深川三地联动,等于把“流量—供应链—公益”三点焊成一条直线,任何寻亲家庭都能一键接入,像插电即用的小米插座。 叶锐聪的任务是“技术底座”:用计算机专业所学,开发一套“团圆链”小程序,把腊肉流水线上的二维码与宝贝回家数据库打通,扫一扫就能看到善款去向、受助人反馈、DNA比对进度。 代码写完那天,他在宿舍阳台烧了一锅方便面,对着夜色说:“这次不写寻人启事,写寻‘钱’启事——让每一分钱都能被找到。”
——04—— 教育基金200万,亲情基金无限额 叶爸的“聪仔教育基金”账面上有200万,但他最得意的投入是“0元购”——每周三次,父子俩与奶奶视频,教老人用手机购物、清理内存、发语音。 奶奶学会用拼多多那天,给孙子买了一双39.9元的运动鞋,备注里写:“送货到大学门口,别让我娃走丢第二次。” 那双鞋叶锐聪舍不得穿,放在宿舍床头,像一枚“家庭勋章”。 他算过:奶奶今年72岁,假如每周学会一个新功能,五年能攒下260次“小进步”,比基金账户的数字更抗通胀。 “教育”不只是堆钱,更是把亲人重新拉回同一代频段,让不会用智能机的老人也能在数字时代里“被看见”。
——尾声—— 叶家把“团圆”拆成三张进度表: 学业表——叶锐聪的GPA、竞赛、实习; 公益表——帮扶基金、DNA比对数、寻亲成功率; 商业表——直播间GMV、成都分公司营收、SaaS输出客户数。 三张表每晚12点自动汇总到家族群,数据涨跌像心电图,提醒他们:故事没完结,只是换了连载平台。
来源:朴实春风7iQj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