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退赛的真正原因,恐怕不是一只南瓜,而是两兄弟在荒山里烧出了上百斤炭
被退赛的真正原因,恐怕不是一只南瓜,而是两兄弟在荒山里烧出了上百斤炭
11月4日,某荒野求生节目录制期间,节目组通知两名广西选手强制退赛,理由写得很直接,违规捡拾和食用了非野生资源
此前,两人已在山里搭出土窑,按部就班把木头烧成炭,堆出来的炭据传上百斤
同一批画面里,还能看到他们在正式食用前询问能否吃一个无主南瓜,得到默许后才动手
这组对照,让讨论从那只南瓜一路烧到了生存规则的边界
节目组没有进一步解释,11月11日话题仍在持续发酵,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官方尚未发布补充声明或公开回应网友的质疑
有人开始直问,退赛卡在南瓜上,是不是太巧
也有人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果选手把荒野变成可持续生存的营地,节目该不该让他们继续
烧炭这件事值得单拎
不是简单点火,是在山坳里挖坑、封泥、控风,让木头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缓慢碳化
烟从浓到细,火候稳住,最后揭泥出窑,黑亮的炭一筐筐抬出来
有了炭,就有了长时间保温的火源,烤制效率高,烟少,还能改良土壤,让播种这件事变得可行
在靠日常补给和短暂露营的节目语境里,这一步等于把时间轴拉长了
看热闹的会调侃,节目里来的是求生选手,不是野外基建队
但认真的人会问一句,荒野求生究竟是比谁扛饿耐冻,还是比谁运用自然、建立秩序
真正的矛盾点在这:当选手的能力突破了节目设定的可控边界,规则要跟上,还是要按下暂停
这并不是第一起让观众卡壳的事件
同在11月,另一档节目的选手李成勇坚持了32天,体重掉了10公斤,花了27天手搓葛根粉粑粑,最后也选择退赛
他展现的不是搏命,而是笨功夫和耐心,这也把一个老问题顶上台面,程序该如何对待慢工细活的真实生存
行业的数据并不轻松
今年户外探险类综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观众满意度却只有62%
权威观察报告把不满集中在三处,规则不够透明,剧本痕迹重,选手能力与节目设定不匹配
增长在,口碑却不稳,这和当下的几起争议并非偶然重合
节目策划人张明的看法很直白,荒野求生的核心矛盾是选手真实生存能力与节目观赏性和可控性的平衡,规则需要提前把边界说清,别等能力超出预期时临时调整
这句话放在此刻,像一根标尺,量出了现行规则的短板
观众并不讨厌能力强,反而愿意看强者把问题拆解清楚,他们怕的是规则说不清又随时能变
从过往案例看,规则设计决定走向
2015年某档节目设置生吃活蛙的环节,选手心理和生理上难以接受,引发关于生存必要性和博眼球的争论
节目短期收视涨了,口碑却掉了,后来同类节目减少了极端挑战,规则朝人性化去收
反面教材告诉人们,刺激不等于可信
再看国外的《Alone》
2023年有选手在允许利用天然资源与基础工具的前提下,一人独处荒野107天,远超节目原先估算的60天
他搭庇护所,做工具,储粮,靠手艺熬过寒夜
节目没有给他画能力上限,只是在安全保障上做了兜底
最终这位选手夺冠,节目收获了高口碑,同时保留了能力无上限的设定,只对安全环节做优化
这套路径,把话题焦点从“造戏”挪到“看见人”
把镜头拉回广西
许多人提出一个朴素判断,在喀斯特地貌和丰沛物产的环境里长大的人,对野外的适从和利用本就更强
一根竹子能做锅架能做容器,芭蕉叶能当伞能裹饭,甘蔗是热量补给也是临时手杖
这样的生活经验不是节目的秘密武器,只是日常的延伸
当两兄弟把炭烧出来,观众不是单纯被帅到了,而是看见了“把日子过起来”的那一步
这也解释了讨论里另一股声浪
有人建议干脆做一档广西本土的纪实生存节目,别跟外部设定掰扯,用地方生活智慧作基底,把民族工艺和资源利用拍清楚
壮族阿哥的竹筒烹煮,瑶族阿妹的藤编陷阱,侗族匠人的临时庇护所,这些不是花架子,是一地一物的因应之道
节目如果以纪实为先,以安全为底,以能力展示为主,不追求极端场景,也许反而更耐看
真正需要厘清的是“非野生资源”的边界
一只无人认领的南瓜算不算农事资源,遗弃物怎么认定,拾取前询问是否被允许,规则是否明确告知全体选手并公示给观众
如果答案都能在开赛前说透,后面就不会出现“问过了还能算违规”的争议
这不只是为了选手心里有数,也是为了节目公信力不打折
公平不是抽象词,它落在细节里
例如明确允许利用自然中可再生的材料和自己制作的工具,禁止外来补给与团队暗投,界定人身安全的红线触发机制
再比如,当出现超预期的生存能力,是否设立公开的评审机制,由独立观察员组裁定是否影响公平竞争
规则越清楚,选手越敢发挥,观众越愿意相信
从观赏性看,摄制组也有难处
未知意味着拍摄和安全成本的增加,可控意味着叙事节奏更抓人
但节目可以把可控放在安全,把未知留给能力
当观众看到炭火稳住、汤在咕嘟、夜里有人在补缝搭檐,镜头就有了“安定的戏”
这种戏,比闪一下的猎奇,更能留下口碑
回到这次争议,事实层面很简单,11月4日退赛,理由是食用非野生资源,之前已烧出上百斤炭;
舆论层面也很清楚,质疑集中在理由与过程的不一致
最新进展到11月11日,节目方没补充说明,讨论仍在继续
在缺少回应的空档里,外界的解读只会朝各自的经验滑去,这对任何节目都不是好事
荒野求生本该让人看见人与自然之间的手艺、耐心和边界感
当规则愿意为真实让路,同时把安全守住,争议自然会少
如果广西真的做一档本土纪实生存节目,最好把可用资源、禁用清单、安全红线、退出机制一开始就亮出来,然后把镜头交给那些会把日子搭起来的人
观众正在用脚投票,愿意为可信的能力与清楚的规则停留
这件事不是南瓜的胜负,而是规则和信任的胜负
来源:笑果综艺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