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弹幕在《白夜追凶》第一季最后一集刷了整整六年,直到今年8月,潘粤明一句“剧本写完了,2024开机”,直接把微博热搜干爆,阅读量10亿+,相当于全国每人点了一次还带拐弯。
“关宏峰什么时候回来?
”
这句弹幕在《白夜追凶》第一季最后一集刷了整整六年,直到今年8月,潘粤明一句“剧本写完了,2024开机”,直接把微博热搜干爆,阅读量10亿+,相当于全国每人点了一次还带拐弯。
剧迷狂欢背后,真正值得咂摸的是:一个曾被贴上“家暴酗酒失德”标签、差点被行业除名的演员,怎么在六年里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答案不在热搜,而在他悄悄完成的五次“身份升级”。
———
第一次升级:从“污点艺人”到“一人分饰四角”的演技怪物
2017年《白夜追凶》爆火,却赶上离婚官司全网吃瓜,潘粤明被扣上“渣男”帽子,品牌方连夜撤代言,片酬跌到谷底。
换别人可能直播带货洗白,他偏不,直接把自己关进横店小旅馆,把剧本贴满墙,用Excel表给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写“人物小传”:谁先眨眼、谁左撇子、谁夜盲,连打哈欠的弧度都标0.5秒误差。
播出当天,弹幕刷屏“潘粤明演技欠我一个影帝”,豆瓣评分9.0,优酷服务器崩了三次。
资本最现实,三天内递到他手里的剧本从“男八号”直接升级成“S+大男主”。
演技成了他第一个复活甲。
———
第二次升级:从“演员”到“资产”
2020年,他拍《鬼吹灯》系列,剧组账上缺钱,潘粤明把片酬拆成两份:一半现金,一半入股项目。
相当于自己雇自己,赔了就真白干。
结果《龙岭迷窟》播放破30亿,股价涨停,他手里的股权翻三倍。
业内人士透露:潘粤明现在接戏先看“资产负债表”,不只看片酬,更看项目能不能“二次变现”。
演员当股东,他把“片酬”升级成“资产”,一次劳动,三次收钱:片酬+分红+股价,这波操作被金融圈称为“潘式杠杆”。
———
第三次升级:从“明星”到“商标”
2021年起,他悄悄注册“YP-MEDIA”商标,覆盖剧本开发、周边衍生品、甚至剧本杀。
简单说:关宏峰同款风衣、关宏宇同款手表,以后都得先给他交授权费。
更狠的是,他把“潘粤明”三个字也注册了45类全品类商标,从牙膏到游艇,别人想蹭热度?
先付租金。
明星名字不再是符号,而是收租的不动产。
———
第四次升级:从“乙方”到“甲方”
2023年初,他和女友尹姝贻砸5000万成立“粤明影业”,《白夜追凶2》第一个立项项目。
自己组局、自己控盘,平台反而成了“乙方”。
别小看这一步——内娱90%演员一辈子站在食物链底端,平台让你剪几秒就剪几秒。
潘粤明把剧本完稿权、最终剪辑权、选角权全部写进公司章程,相当于给自己买了“免死金牌”。
从此他不再“求戏”,而是“给戏”,身份直接从马仔升级坐庄。
———
第五次升级:从“艺人”到“理事”
2023年9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换届,潘粤明当选理事。
官方背书的意义,等于给“风险”上保险:以后再有人翻旧账,要先掂量协会的脸面。
这一步完成,他彻底从“被挑选”变成“制定规则的人”。
资本、平台、官方,三重安全锁全部到位,六年前那个被舆论一脚踹进沟里的男人,如今坐在评审席,可以决定别人的项目能不能开机。
———
对比线:董洁为什么没爬出来?
同一时间,董洁也试图“翻身”:拍话剧、做直播、上综艺。
话剧《林徽因》票房只坐满前三排;抖音直播场均GMV不到百万,品牌方直接放话“永不考虑负面艺人”。
问题不在演技,而在“升级路径”选错:她一直在“求原谅”,而不是“造价值”。
观众情绪是一次性耗材,用完就空,只有资产才能持续生息。
———
给普通人的三点可抄作业
1. 把技能做成“产品”:潘粤明用Excel拆表演,相当于把“演技”标准化,可复制、可溢价。
2. 劳动一次,收钱三次:能拿股权就别只拿工资,能要分成就别只要红包。
3. 把名字注册成“收租权”:个人品牌也是资产,越早确权,越晚受益。
———
结尾彩蛋
有人问:潘粤明这回总该躺赢了吧?
他回:“关宏峰还有案没破,我哪敢躺。
”
听懂没?
真正安全的感觉,不是舆论原谅你,而是你把主动权攥成硬通货——就算黑夜再长,也自带手电筒。
来源:端庄优雅海燕XNX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