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夫天地之广,文明之盛,莫不赖通衢以达远,借交流以兴邦。昔者张骞持节,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今者"一带一路"倡议,承古拓新,再铸辉煌。
《丝路新论·古今辉映篇》—一带一路战略聚焦一
█ 作者|王开成
夫天地之广,文明之盛,莫不赖通衢以达远,借交流以兴邦。昔者张骞持节,凿空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今者"一带一路"倡议,承古拓新,再铸辉煌。
二者虽隔千载,其精神一脉相承,其目标遥相呼应,实乃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济天下之典范也。
█【地理之续:铁轨连珠,陆海同辉】
古之丝路,驼铃悠悠,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越葱岭之险,抵罗马之都;海上丝路,帆影幢幢,自泉州扬帆,穿马六甲,达波斯湾之滨。
今之"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如铁龙穿山,中老铁路似银线缀玉,复刻古路而更胜之。
昔者海运如走钢丝,今者陆运如履平地,化险为夷,此乃凿空精神之现代回响也。
典例:汉使张骞"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今中欧班列横贯欧亚,续写千年传奇。
█【经济之合:贸易为媒,共赢为纲】
古者丝绸西去,瓷器东来,商旅辐辏,货通有无;今者数字贸易方兴未艾,绿色能源合作如火如荼。
古之丝路,商贾自发;今之"一带一路",协议为基,机制为保障,从"以物易物"到"系统共建",乃经济合作之升华也。
典例:宋元时蒲寿庚掌市舶司,促海上贸易;今亚投行立,破美元之局,立共赢之纲。
█【文化之传:符号为引,创新为魂】
"一带一路"借古丝路之名,扬文明互鉴之实。玄奘西行,携佛经而归;今者孔子学院遍及丝路,汉唐气象重现。
古以宗教艺术交融,今以科技教育共进,从"单向传播"到"双向滋养",乃文化自信之彰显也。
典例:唐太宗"天可汗"威服四夷,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令万邦来朝。
█【精神之承:和平为基,互利为髓】
古使节以和亲会盟,今协议以规则共守。核心理念一以贯之:非以力服人,而以德聚众。
昔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化干戈为玉帛。此乃中华"和合"智慧之现代实践也。
█【时代之跃:从"凿空"到"织网"】
古丝路如星散之珠,今"一带一路"如经纬之网。
纳入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等新域,覆盖百国,维度千重,从"线性通道"到"立体平台",乃文明迭代之必然也。
丝路之道,非独利己,实兼利天下;非止于今,更泽被后世。观古鉴今,方知"一带一路"非复刻历史,乃以古人之规,开未来之局。
愿我辈继往开来,再铸丝路辉煌,令中华文明如日方升,光耀万邦!
(作者王开成,系《一带一路新闻报》粤港澳大湾区副总编辑)
来源:趣事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