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起因是11月5日法国政府发现Shein平台存在儿童色情玩偶、刀具等违禁品,随即启动封禁程序,要求48小时内整改。11月7日,Shein完成违规商品下架并暂停第三方卖家功能,法国政府暂缓封禁。截至11月13日,法国实体店仍在营业。
作者 | 泊如
编辑 | shadow
2025年11月,Shein在巴黎BHV百货高调开设全球首家永久店,本是高光时刻,但却收到或被封禁的通知。
事件起因是11月5日法国政府发现Shein平台存在儿童色情玩偶、刀具等违禁品,随即启动封禁程序,要求48小时内整改。11月7日,Shein完成违规商品下架并暂停第三方卖家功能,法国政府暂缓封禁。截至11月13日,法国实体店仍在营业。
但真正的风险在于11月26日,法国将举行听证会,决定Shein能否继续在法运营,若败诉可能面临长期封禁风险。这起“高危”风险事件,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快时尚企业出海的黄金时代结束了,接下来是一个多维度、高强度的“混合战场”。
欧洲精心构建了一个监管“迷宫”,以法国为首的欧盟成员国正联手限制中国企业的核心优势,手段包括:精准立法(如法国反快时尚法)、系统监管(如欧盟《数字服务法》DSA)、地缘政治审查(数据主权)和ESG道德框架等。一套组合拳打得中国企业摸不着头脑。
显然,旧地图已经失灵。类似Shein这样依赖快速扩张、被动合规的旧模式或难以为继。中国企业必须从模式出海转向能力出海,以深度本地化和主动透明化为核心,才能破解这场监管迷局。
巴黎危机始末:一根导火索,一场积怨
在巴黎BHV百货公司,Shein全球首家永久实体店开业当天,不少法国当地的消费者早早便在门口排队,现场的人流如织与抗议者“Shein可耻”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恰如其分地展示了Shein在法国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处境。近期关于其被“全面暂停”运营的传闻甚嚣尘上,但真相更为复杂。
法国政府启动的暂停程序,精准指向其线上平台的第三方卖家业务,而非全线封杀。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监管机构在Shein平台上,发现了具有儿童特征的性玩偶和违禁武器,这触碰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
之后,法国财政部长Roland Lescure迅速介入,公开威胁如果Shein不立即行动,将呼吁在法国封禁该平台。为了应对,Shein采取了主动暂停第三方平台业务,以换取自营业务继续运营的空间。
然而,这场风波远非一次简单的商品下架整改。单一产品违规之所以能引发封禁威胁 ,根本原因在于Shein的商业模式,早已在法国积累了经济和文化上的怨恨。
从经济角度看,法国本土时尚产业正承受着巨大压力。本土零售商联合会负责人直指Shein在摧毁数十个法国品牌。本土服装零售商本已在疫情后举步维艰,Shein和Temu的低价模式被视为可怕的生意。
从文化角度看,Shein的超快时尚模式,被法国民众斥为一次性用品的癫狂 ,与注重精湛工艺的法国传统背道而驰,被打上了道德污名。
以法国为首的欧盟,不断以环保、伦理或消费者保护为名,行经济保护主义之实立法,对Shein重拳出击。
然而,法国民众也不是全民上下一条心。开业当天,法国消费者为了Shein在BHV百货门口排起长队。一位顾客称,“多亏了Shein,我才会来这里”。现场不少消费者表示,此前就是Shein的忠实粉丝,知道Shein开了实体店今天特意来支持。
现场有法国的自媒体博主采访这些排队的民众,问他们知不知道Shein是超快时尚模式,以及在环保方面的争议,这些消费者表示知情,“但我还是每两个月下一次大单,因为这里的价格让我们的工资单能承受。”
在这场争议背后,是两种时尚理念的碰撞。抗议者的愤怒指向环保焦虑和产业保护,本土品牌担忧其“极致低价”冲击传统时尚产业。
图源:网络
排队者的理性则源于现实权衡,Shein的16欧元T恤相较于Zara30欧元的定价,是通胀压力下的必然选择。其AI抓取潮流、小单快反的供应链,更让追求新鲜感的Z世代获得“即时满足”。
监管的精准打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水面之下,一场更具结构性的限制早已成型。
2025年6月,法国参议院几乎一致通过了反快时尚法。这不是传统的贸易壁垒,而是非关税壁垒的进化版,其打击非常精准。
Shein至少面临三大难题。
其一:高额生态税。从2025年开始,对超快时尚产品征收每件5欧元,到2030年提高到10欧元,或最高售价50%的惩罚性税费。对于Shein的低价模式,这等于直接限制其核心利润。
其二:全面广告禁令。全面禁止超快时尚公司在法国的所有广告,包括网红营销。这等于切断了快时尚赖以生存的社交媒体获客途径。
最关键之处:精准的定义。法案最核心的部分,在于它如何定义超快时尚。它巧妙地避开了国籍或销量,而是引入了一个新标准:基于企业在电子界面上显示的参考款式数量。
这是一个针对性极强的设计。Shein的核心模式是柔性供应链,日均上新7200款。相比之下,欧洲的Zara和H&M的上新速度远低于此。法国参议员在讨论中直言不讳,称该法案的澄清使其能够瞄准Shein和Temu,同时不惩罚欧洲的成衣业。
欧盟(DSA)将Temu和TikTok指定为超大型在线平台(VLOPs),迫使它们承担最严格的系统性风险评估。
例如,2025年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初步认定Temu违反《数字服务法》,《数字服务法》是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法案,旨在明确数字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遏制大型网络平台的恶性竞争行为,建立安全、可预测、可信任且更具包容性的网络环境。
欧盟委员会指控Temu的风险评估过于笼统,未能充分防范平台上的不安全和非法商品(如不符合欧盟标准的小电子产品)。近期,temu还遭遇了欧洲站大规模无奈下架的困境。
又例如,欧盟还调查了TikTok,质问TikTok的推荐系统是否导致成瘾,以及是否向研究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数据访问权限。
本质上,这其实是所有中国背景的出海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困境,欧盟预设了所有中国企业都不遵循欧盟的《数字服务法》《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一项全面规范个人数据处理的法规)。欧盟的监管机构并不信任中国企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商业的人间正道:实现“全产业链共赢”
中国企业出海,正面临来自海外和国内的双重合规考验。
海外方面,首先是ESG从软议题变硬合规。长期以来,Shein等企业面临着关于其供应链的道德污名,如强迫劳动和使用童工(Shein已辟谣)和环境污染等指控。过去,这些是公关议题。但现在,欧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CSDDD)正将其变为法律合规义务。
这些新法规要求企业对其整个价值链(从原材料到消费者)进行双重实质性的尽职调查和披露。这对中国快时尚企业是严峻的挑战,因为其核心优势(极致成本)恰恰建立在不透明成本,和对供应链的压缩之上。欧盟的ESG法规,等于要求中国企业自行暴露其成本结构,是另一种釜底抽薪。
另一方面,一个常被忽视的挑战来自中国国内。过去,一些平台上的中小卖家,依赖买单出口的灰色地带(即使用第三方抬头报关)来规避复杂的出口和税务程序。这一灰色供应链让一些中国跨境商家实现极致低价,劣币驱逐良币。
2025年10月1日,中国税务新规(第17号公告)正式生效,旨在终结买单出口,强制实名报税。中国企业快速扩张、被动合规、事后补救的旧模式已无生存空间,必须转向一套新生存法则。
中国平台/品牌必须思考的是:如何更健康出海,实现全产业链的共赢。而不是吃独食,压榨国内工厂,又破坏当地的商业生态。
Shein模式之所以引发多重争议,核心还在于利益分配失衡。为了维持这个低价,Shein必须严格控制链条上的重成本——生产和原材料,而国内工厂承受了主要的成本压力。
Shein手握海量订单和数千家供应商。它利用其开发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将所有供应商“数字化”管理。A工厂不接,B工厂马上就能接。工厂为了维持开工,只能接受极低的报价。
根据2023年Temu对Shein的诉讼内容,Shein还要求供应商签署排他协议,这限制了工厂与Temu等平台合作,如果Shein的供应商违规则面临高额罚款。
健康出海需重建共赢逻辑。国内方面,Shein需要建立更公平的定价和分润机制,不能让工厂承担巨量成本压力。可以采用“底价+利润分成”或“质量溢价”等方式,让优质供应商分享更多收益。
国外方面,成为当地市场受欢迎的“参与者”,而不是“破坏者”。企业需在当地设立运营中心、设计团队、客服团队,雇佣本地员工,真正理解本地文化。此外,还可以与本地的设计师、KOL、零售商甚至物流商合作。
以上,需要出海企业从追求“短期极致效率和利润”,转向追求“长期、稳定和多方共赢”的战略。
参考资料:
1.Shein的知产霸权:商家先被“零元购”,再成背锅侠 . 山河视声
2.Shein希音十年,迎来拐点 . CFW时尚
3.创新数字化柔性供应链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Shein模式” . 科技中国网
4.【经济】Shein巴黎实体店开业首日,顾客大排长龙!. 海外网
5.CSDDD尽职调查流程深度剖析:法规联动下的合规之道 . EFC环一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6.两家中国巨头美国“内斗”:Shein在华盛顿特区法院成功驳回拼多多国际诉讼请求 . TheFashionLaw时尚法律
来源:派代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