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罔顾事实,甚至是编造故事来贬低自家颂扬外人,并且极力挑动情绪的人,这些人就可算是和平时期的汉奸了。代表人物太多了,比如抗日时期的,当然还有当今和平时期的,你认为谁更像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呐?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还会出现那么多的汉奸吗?这是一个好问题,在这中日爆发外交战的时候,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现实的问题。
平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很多罔顾事实,甚至是编造故事来贬低自家颂扬外人,并且极力挑动情绪的人,这些人就可算是和平时期的汉奸了。代表人物太多了,比如抗日时期的,当然还有当今和平时期的,你认为谁更像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呐?
他们为什么要当汉奸?核心就是两个字“价值”,要么就是情绪价值,要么就是物质价值。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洲国,伪军规模就迅速膨胀,到后来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数据统计有三四百万之多。
在14年抗战中,据不完全统计被歼灭的伪军就达118万人。而这也仅仅是在整个战争中,被歼灭穿军装的,还有暗地里通风报信的,这个数量就更加数量惊人。
战后清算时,伪军被缴械的就有118.6万人,加上伪警察和地方武装,汉奸总数可能超300万。
国民政府蒋介石跑到了重庆,汪精卫等成立了南京伪政权,帮日本人压迫中国人。
我们分析一下他们这类人的心理动因和外部的诱因,投敌卖国行为的发生,是“个体内在动因、外部环境诱因、互动机制催化”三者叠加的结果,缺一不可。
这类人,我们不能仅仅用道德底线来作为他们行为的标准。
首先在战争年代,他们面临着利益与生存的极端诉求。
存在明确的“利己目标”,要么是追求财富、权力等超额利益(如渴望敌国给予的高官厚禄、资源扶持),要么是面临生死威胁(如战争中被俘虏、沦陷后遭遇迫害,需通过投敌保命),且认定“投敌”是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
在和平年代有些人,虽然没有生命威胁的选择,但是有他们个人利益和情绪价值的选择。
部分人把贬低祖国当作获取实际利益的筹码。比如有的留学生、海外人士,想通过抹黑祖国讨好他国势力,以此换取绿卡、工作机会或政治资本;还有人靠发表这类极端言论博眼球,收割流量和关注度,把争议转化为个人收益。
其次是这类人的认知与价值的彻底扭曲,对国家、民族缺乏认同感,甚至存在反国家、反民族的认知偏差(如崇洋媚外、认为本国“无药可救”);同时道德价值观崩塌,不认可“忠诚”“正义”的意义,将“利益至上”“成王败寇”作为行为准则。
一些人深陷西方中心主义的认知误区,盲目认为西方的制度、文化等都是最优模板。当中国走出独特发展道路并取得成就时,其固有认知受到冲击,便通过贬低祖国维护自身认知体系。还有些人在异国面临地位落差,心理失衡下靠踩祖国找心理平衡。
另外,这类人也是在心理层面的脆弱或偏执,要么是懦弱恐惧,面对压力时丧失反抗意志,选择妥协依附;要么是存在报复心理,因个人恩怨(如仕途失意、权益受损)仇视本国政权,试图通过投敌报复;要么是盲从无主见,缺乏独立判断能力,易被洗脑煽动。
还有就是,认知和信息茧房的误导,长期被敌国的虚假宣传、极端思想洗脑(如通过传单、广播灌输“敌国拯救论”“本国罪恶论”),陷入信息茧房,逐渐强化“投敌合理”的认知,最终主动实施背叛行为。
在当代,西方部分势力长期通过媒体、社交平台输出片面信息,刻意放大中国发展中的问题,同时美化自身制度缺陷。部分三观尚未定型的年轻人或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人,长期被这类信息洗脑,陷入信息茧房,逐渐形成双重标准的评判方式。
最后就是负面情绪的不当宣泄,在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少数人自身生活、事业不顺时,不理性分析具体原因,反而将个人怨气转嫁到国家层面,通过贬低祖国宣泄不满,把国家当作负面情绪的“出气筒”,和平时期表现在情绪上,战争时期极易表现在行动上。
我们挑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和现实人物,简单发分析一下。
第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汪精卫:他早年本是革命志士,可抗战爆发后对战局极度悲观,形成“抗战必亡”的扭曲认知。日本趁机对其的思想和言行给出的不仅是高官厚禄,还有对其扭曲的认知给予了承诺,也就是汪精卫所谓的曲线救国的,让日本“尊重中国主权”的虚假承诺。
于是在1940年成立汪伪政权。他还签署卖国条约,出卖从矿产到领海的大量国家权益,推行“清乡”运动镇压抗日力量,本质是其价值取向崩塌后,被敌国话术裹挟,又借助沦陷区的权力真空实现叛国行径。
第二位也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周佛海,作为曾参与中共一大的人物,他后期早已沦为利益至上者。
在汪伪政权中担任财政部长等职时,他筹建伪银行发行货币,疯狂掠夺沦陷区财富,为日军侵华提供资金。当时沦陷区“投敌获权”的逆向激励,让他更加肆无忌惮,而其行为也反过来强化了亲日群体的叛国氛围,形成恶性循环。
再说一个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那个“76号”特务机关的创办人丁默邨,他早年多次叛党,本就毫无忠诚可言。抗战时投靠汪精卫后,在日本支持下创建“76号”特务机构。日本则利用他的特务力量管控沦陷区,他沦为敌国统治的暴力工具,其行为正是在社会约束失效后,个体阴暗心理与敌国统治需求结合的产物。
而在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战争年代那么的生死威逼,但是有太多的诱惑和情绪输出。
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公开赞美他国、贬低祖国并表现出双重标准,核心是个体利益算计、认知偏差,叠加外部舆论诱导等因素。
当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那就多了。
第一个就是那个在日本当参议员的石平,他拿着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却转头背叛祖国。他在钓鱼岛、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上持续发表极端辱华言论,还参拜靖国神社,靠抹黑中国迎合日本极右翼势力,以此谋求政治席位并当选日本参议员。
第二个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公开高喊“美国空气都是香甜的”杨舒平,凭借公费留学机会赴美求学,编造国内需戴口罩防污染的谎言,后续更离谱宣称“中国雾霾严重需戴50层口罩”。她试图靠贬低祖国换取美国绿卡,最终不仅没拿到绿卡,还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国后因过往言行找不到稳定工作,处境狼狈。
还有一个叫 赵立新,作为公众人物,竟公然为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侵略者洗白,罔顾南京大屠杀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惨案,伤害民族情感。此外,他还早已抛弃中国国籍加入外国国籍。
当然还有“莫桑”、“矮大紧”等等一系列活跃在公众视野,和网络上的“孽畜”等等的一群非正常物种们。
历史告诉我们,汉奸从来没完全消失,也不会消失,但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数量一定会比过去要少很多,但是绝不能放松警惕,我们的身边和网上的很多的“精致利己”和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他们是这类人的潜在人群。
你还知道哪些当代逆贼?
来源:猫哥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