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程上的那场伏击差点把整趟差事都毁了。队伍行到叶尼塞河那片林子边,突然有人从树丛里窜出来,箭像下雨一样往人堆里射。护卫们第一时间把匣子围在中间挡着子弹,图理琛在日记里写得直白:有人倒地,有人呼喊,马被射翻了。托时被箭射中左臂,疼得直咬牙,但他抱着协议箱不放,命
托时左臂中箭,那份文书他一直护在怀里,直到带回北京。雍正在朝堂上接过那盒子,盯着上面的血迹看了好一阵子,屋子里一时间像冻住了似的,谁也没多说话。
回程上的那场伏击差点把整趟差事都毁了。队伍行到叶尼塞河那片林子边,突然有人从树丛里窜出来,箭像下雨一样往人堆里射。护卫们第一时间把匣子围在中间挡着子弹,图理琛在日记里写得直白:有人倒地,有人呼喊,马被射翻了。托时被箭射中左臂,疼得直咬牙,但他抱着协议箱不放,命令大家退到有利地形里防守,等到敌人撤走才敢喘口气。后来查证,那队人确实是准噶尔派来专门抢文书的。想想挺荒诞——一份外交协议居然卷进了草原上的火拼。
那趟回京的路,既有医治创伤的忙乱,也有一路赶路的沉重。有人包扎,有人替换马匹。到了北京,雍正把托时叫进内廷。托时胳膊还缠着绷带,箱子边角被箭羽擦破,沾着血印。雍正看着那文书,沉默了很久,只说了几句褒奖的话,但朝堂气氛一直压着,不像是庆功,倒像是一桩险些要命的赌注落定后的默契。
把时间拉回到谈判那头,在圣彼得堡,也并非一到就被好好招待。使团先被安排在城外的庄园,等了好几天没人正式接见,这让人心里有数:对面并不把这事当成简单的礼节来应付。托时很快发现,俄国宫廷里并不只有一种声音,有人倾向和准噶尔往来,女皇安娜私下和准噶尔使者有过接触——这个消息是翻译传上来的,听到后托时不得不在策略上做调整。
一次宫廷宴会成了关键的变数。宴上准噶尔使者和俄方将领坐得近,气氛有点紧张。俄国元帅米尼赫对着托时问了些刺人的问题,语气里带着试探。托时没跟人硬碰硬,他把话柄掰回到对方关心的点上,让米尼赫也有点不好意思。晚宴上,托时还用蒙古语同准噶尔使者对答,既亮明立场,又不失礼貌。几句简单的往来,实际上改变了场上的力量对比,那一夜的气氛比白纸黑字更重要。
正式谈判并不顺风顺水。俄方一开始提出的条件相当有利于他们——想要更多的贸易便利,甚至有人提出在京设常驻商站。托时坚持底线,不同意把驻站这种长期利益交出去。关键时刻,奥斯捷尔曼这个俄方重要人物被中方的一点心意打动:托时通过中间人送去两件礼物,一对和田玉如意和一幅仇英的摹本,奥斯捷尔曼于是请托时到私邸单独谈。私下谈比公开的场面文章更能解开僵局,托时一方面守住原则,另一方面也有变通,慢慢把条件往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向引导。
谈判中途出现了突发的一张牌:准噶尔方面试图把俄国拉到他们那边,开出诱人的条件——把额尔齐斯河以西的大片地盘许给俄国,条件是俄国放弃与清廷合作。这个提议一出,俄方确实一时间犹豫了。托时当即调整策略,不与土地争斗硬碰,而是把筹码放在贸易上,用更现实的利益换取俄国的中立。具体做法是把恰克图原有的通商基础作为起点,再开放尼布楚作为额外通商点,这样俄国能实实在在捞到好处,也不会直接触及清廷对内陆主权的底线。经过几轮斟酌,俄方同意在清与准噶尔的冲突中保持中立,清方则在贸易上做出让步。雍正十一年正月,双方签下了那份带着秘密性质的协议。
这次周旋并非一时兴起。再往前看,事情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宫里的那张西域地图。雍正常在养心殿盯着地图看,目光老是落在准噶尔和北方俄国那条线。朝中大臣提醒说:准噶尔兵多将广,如果不在外交上同时施压,后方很难稳住。雍正决定动用外交这只手棋,跟俄国打一番算计。为此朝廷筹备了两年,最终选托时为正使,图理琛为副使。图理琛早年去过俄国,写过一本《异域录》,他对俄国的记录和见闻,对这次使团帮助很大。
出发那天,从德胜门出城,天还没亮。随身带的礼物摆得很讲究,既讲诚意也讲面子:江南织锦两百匹、景德镇瓷器五十箱、武夷岩茶一百斤,还有那面特制的紫檀屏风。这不是简单的送礼,是在向对方展示清廷的物力和信誉。托时回头望了眼城门,心里记着一句话:这趟把事办成了,回头才安稳。
一路上并不好走。进了蒙古草原,遇到刺骨的冷风,马匹有时冻僵,随行太医忙着包扎冻伤。到了贝加尔湖,暴风雪差点把人吹散,好在当地布里亚特人出手相助,才没出更大的问题。图理琛在日记里把驿站和驿传制度记得很清:俄国每二十里左右设一站,驿卒和备用马匹都准备得齐全,信息传递快,这些细节后来也给清廷的驿传改革提供了参考。
到了圣彼得堡,眼前的景象让人觉得新鲜——涅瓦河边街道规整,石头房屋高而厚,和京城的胡同四合完全不同。城里人的礼节看得出,但礼节背后有算计。托时和图理琛把见闻一字一句记了下来,图理琛随后整理的材料,为朝廷了解欧洲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使团回来的,不止是那份协议文本,箱子里还有一堆情报:俄国的内部分派、军备情况、驿传速度、宫廷派系、贸易走向,都是朝廷关心的东西。那些记录被官员们拿来研究,成了制定北方政策和边防部署的实料。
回京那一幕,像是一张照片:人们衣服上带着风沙的痕迹,箱子边角有箭羽擦过的痕迹,文书上还有干了的血印。雍正站在那儿,手里托着文书,半晌不语。托时靠在一旁,臂上的伤口还包着绷带,脸色平静。整个朝堂静得像冬夜,没人急着打破这份沉默。
来源:分秒必争湖泊K4ltXz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