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15世纪中叶,成吉思汗陵寝的守护者"鄂尔多斯部"进驻河套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是内蒙古唯一全境位于黄河以南的城市。
黄河"几字弯"上的璀璨明珠-鄂尔多斯市:
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因15世纪中叶,成吉思汗陵寝的守护者"鄂尔多斯部"进驻河套而得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是内蒙古唯一全境位于黄河以南的城市。
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到"多元驱动"
经济规模:2024年前三季度人均GDP达19.64万元,位居全国第一,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
产业结构:形成能源化工、现代煤化工、新能源、羊绒纺织、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正在构建"四个世界级产业"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
转型亮点:从传统能源向"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延伸,现代煤化工产值突破千亿,建成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获评"中国城市绿色竞争力百强"。
与鄂尔多斯当前经济高度发展严重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在高铁方面,"高铁洼地"是当前鄂尔多斯的尴尬现状。
1. 高铁覆盖空白,区位优势受限
主城区无高铁:作为内蒙古经济第一城(2024年GDP约7000亿元),至今主城区(东胜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仍无高铁通达。
"环高铁市"困境:周边包头、榆林、延安均已开通或在建高铁,形成"被高铁包围却无高铁通过"的尴尬局面。
客运效率低下:现有铁路最高运行速度仅200km/h,且无动车直通北京,需中转呼和浩特,全程约10小时。
包(银)海通道当中的包西高铁段当中,西延高铁即将于2025年年底开通,延榆高铁也已进入全面建设,目前建设正酣。那榆林到鄂尔多斯的高铁(榆鄂高铁)截止到2025年11月中旬进展到什么阶段了呢?
今天我们特意聊聊“包(银)海通道”当中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铁(以下简称“榆鄂高铁”)的最新进展,以及建设这条榆鄂高铁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榆鄂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呼包鄂榆城市群1小时通勤圈的核心支撑项目。截至2025年11月,项目整体处于前期准备后期,尚未正式开工建设,但多项关键工作已取得实质性推进:
1. 前期工作推进情况
现场踏勘与方案优化:2025年4月14日至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牵头,联合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相关部门对榆鄂高铁包鄂段(包头至鄂尔多斯)进行现场踏勘,标志着项目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目前,线路方案已基本确定,设计单位正优化桥梁、隧道及跨越黄河等关键工程的方案。
专项工作组成立: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包鄂榆高铁前期手续办理专项工作组”,倒排工期推进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前置要件办理。
前置要件进展:鄂尔多斯市境内鄂榆段(鄂尔多斯至榆林)已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见、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书、征地拆迁包干框架协议等前置要件;包鄂段预可研已编制完成,具备合册上报审查条件。
2. 开工时间预期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及国铁集团的规划,榆鄂高铁内蒙古段计划2025年6月开工,陕西段预计2025年9月启动,但截至2025年11月,尚未有正式开工的官方消息。主要制约因素为路地会谈未举行(即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未就出资比例、资本金比例及建设运营主体等事宜达成一致),导致部分前期手续办理不及预期。
由于榆鄂高铁尚未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无实际投资及工程进度数据。需说明的是,其“母项目”延榆鄂高铁(延安至榆林至鄂尔多斯)的延榆段(延安至榆林)已于2023年11月开工,截至2025年6月,延榆段已完成投资30.25亿元,累计完成洞身开挖25510.67米,隧道作业面开工率达95.2%。但延榆段与榆鄂高铁分属不同项目,其投资及进度不纳入榆鄂高铁统计。
榆鄂高铁的建设对区域协同发展、能源产业联动、国家通道完善具有深远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榆鄂高铁建成后将形成呼包鄂榆城市群1小时快速城际圈,实现鄂尔多斯至包头半小时通达、至榆林1小时通达,极大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这将促进区域内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高效流动,推动呼包鄂榆城市群向“高质量、一体化”方向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2. 填补西北高铁网络空白,强化国家通道功能榆鄂高铁是包(银)海通道的最北段“断点”(包头至海口),其全线贯通后将形成“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西安-重庆-贵阳-南宁-海口”的高铁大动脉,连接西北经济带与华南经济带,填补西北地区时速350公里高铁的空白。这将加强蒙陕两省区的能源(煤炭、天然气)、文旅产业联动,推动“蒙西能源基地”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3. 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区域开放水平榆鄂高铁的建设将强化内蒙古“向北开放”与陕西“向西开放”的联动,使呼包鄂榆城市群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连接中亚、欧洲的重要节点。这将提升区域内城市的国际通达性,吸引高端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向“开放型、创新型”转型。
4. 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榆鄂高铁建成后,将结束鄂尔多斯、榆林之间无直达高铁的历史,极大改善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同时,高铁的“虹吸效应”将带动沿线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榆鄂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区域协同发展、国家通道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尽管目前项目尚未正式开工,但随着前期工作的推进,预计2026年全线开工,2030年左右建成通车。
未来,榆鄂高铁将成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交通脊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才高五斗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