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藏旧时光 爱心捐赠续文脉—200余件赤峰街牌珍品为城市立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7 22:02 1

摘要:岁月留痕,旧物凝情。2025年11月17日上午,赤都文化驿站,赤都展览展示馆内暖意融融,一场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之约在此圆满落幕。经巴林左旗籍赤峰市文化系统退休老干部钱卫东同志热心引荐,在同乡张军、孟祥春的陪同下,赤峰热心市民运新港(巴林左旗人)带着184块镌

岁月留痕,旧物凝情。2025年11月17日上午,赤都文化驿站,赤都展览展示馆内暖意融融,一场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之约在此圆满落幕。经巴林左旗籍赤峰市文化系统退休老干部钱卫东同志热心引荐,在同乡张军、孟祥春的陪同下,赤峰热心市民运新港(巴林左旗人)带着184块镌刻着30余年时光印记的赤峰老街牌,以及老式铜壶、老扁担、老式闹钟民俗珍品如约而至,让这些沉淀岁月的“时光见证者”重焕光彩。

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184块老街牌涵盖赤峰九街三市及郊区街巷,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牌身的斑驳痕迹里,藏着红山大地的往昔故事与民生百态;老式闹钟的金属外壳泛着温润包浆,仿佛仍在诉说着时光流转的韵律;古朴铜壶裹挟着生活烟火气,见证了寻常人家的三餐四季;纹理清晰、工艺精巧的老扁担,更是旧时生活场景的生动遗存。据运新港介绍,这些街牌是他上世纪90年代从巴林左旗来到赤峰后,历时30余年走街串巷悉心拾捡收藏的心血,其余物件则承载着长辈的回忆与家庭的温度。得知赤都文化驿站深耕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初心,他毅然决定将私藏多年的珍品捐献,让闲置的老物件走出楼阁,成为全民共享的民族文化财富。而钱卫东老干部深知驿站多年来在藏品征集与展览上的坚守,主动牵线搭桥,促成了这场“左旗人助力本土文化”的暖心义举。

“老物件是时代的缩影,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谈及捐赠初衷,钱卫东一行坦言,能让这些宝贝在文化驿站获得妥善安置,让更多人读懂背后的历史,为本土文化传承尽一份力,便是最大的欣慰。深耕文化领域多年的钱卫东,始终心系地方文化保护,此次引荐正是他多年坚守的生动写照。四位爱心人士均表示,未来将继续收集相关老物件,为赤峰文化传承添砖加瓦。这份赤诚之举,不仅让珍贵藏品有了安稳“新家”,更彰显了赤峰市民对本土文化的深厚情怀与责任担当。

此次捐赠意义深远,200余件珍品不仅丰富了赤都文化驿站的民俗藏品体系,为研究赤峰地方社会变迁、民俗风情提供了不可再生的实物依据,更让隐藏在老物件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赤都文化驿站站长宋鹰鹤带领四位老乡参观了涵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14个实物展区,聆听了老同志们的宝贵建议,并对他们的慷慨捐赠致以由衷感谢:“每一件老物件都是城市的集体记忆,是不可复制的文化瑰宝。感谢四位老乡的信任与厚爱,让这些文化遗产得以妥善保护、广泛传播。”

微光成炬,薪火相传。赤都文化驿站宋鹰鹤表示:下一步将专门为这批街牌及民俗珍品策划专题展览,并在展陈中明确标注捐赠者信息,以彰显对这份信任与善举的尊重。作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纽带,这些老物件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而这场跨越数十年的收藏、一次热心引荐、一份慷慨捐赠,共同传递着文化传承的磅礴力量。自对外开放六年多以来,赤都文化驿站已累计接待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家庭访客十万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传承使命。期待更多市民像运新港、钱卫东等人一样,分享家中闲置的老物件,让这些藏着时光密码的宝贝在驿站平台焕发新生,共同守护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赤峰民俗风情在新时代绽放更持久的光彩。

文 | 赤都文化驿站办公室

来源:赤峰文化驿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