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引领破陋习 文明新风润乡土——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移风易俗十年成效显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7 18:51 1

摘要:“以前办场红白事,攀比着摆宴席、讲排场,花钱又费力;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和理事会引导,办事简捷又省心,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近日,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村民李大爷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自2015年以来,陈家店村以 “立新规、树新风、育新人” 的 “

“以前办场红白事,攀比着摆宴席、讲排场,花钱又费力;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和理事会引导,办事简捷又省心,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 近日,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村民李大爷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地说。自2015年以来,陈家店村以 “立新规、树新风、育新人” 的 “三新” 引领策略为抓手,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十年持之以恒推进,让陈规陋习逐渐淡出视野,文明新风浸润乡土每一个角落。

立新规,为文明乡风筑牢 “硬约束”。2015年,陈家店村在全镇率先成立红白理事会,由村书记担任会长,吸纳5名威望高、作风正的村民代表为成员,形成组织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同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涵盖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等7大方面,将移风易俗的 “软要求” 转化为可执行、可监督的 “硬约束”。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陋习,理事会明确倡导白事从简、喜事新办,全面遏制生日宴、乔迁宴等余事宴请。在殡葬改革方面,村 “两委” 牵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创新性推出火化补偿政策,对实行火化的家庭给予每户3000元补贴,同时在公墓旁免费提供灵棚,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厚养薄葬”理念深入人心。清明节等传统祭祀时节,村里积极引导村民采用敬献鲜花、集体祭拜等文明低碳方式,替代焚烧纸钱等习惯,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消除了火灾隐患,实现生态保护与文明祭祀双赢。

树新风,让文明实践成为 “新风尚”。“每年村里都给我们办集体生日宴,有吃有喝还有节目看,心里暖乎乎的!” 今年78岁的张大妈提及村里的集体生日宴,满脸笑容。自2013年起,陈家店村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物质关怀,同时坚持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集体生日宴,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四届。生日宴上,不仅有丰盛的佳肴,更有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热闹的东北大秧歌和精彩的二人转,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村集体的温暖与尊重,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每逢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村里都会为全体村民发放月饼、粽子等暖心礼品,在传递节日祝福、拉近邻里距离的同时,融入文明新风宣传。此外,村里定期组织大秧歌、广场舞等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节俭、邻里和睦的新风尚在日常实践中落地生根。

育新人,为文明传播注入 “新动能”。陈家店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主心骨”作用,明确成员职责分工,对即将办理红白事的家庭提前介入,上门宣讲政策、沟通劝导,引导群众简办或不办。组建志愿者宣传队伍,志愿者们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鲜活事例,向村民讲解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危害,普及移风易俗相关规定,提升村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同时,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宣传渠道,持续推送村规民约、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让文明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如今,在理事会和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中来,成为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十年耕耘,硕果累累。如今的陈家店村,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陋习得到根本遏制,文明节俭、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乡风文明持续改善,村民素质显著提升。陈家店村通过 “三新” 引领策略,不仅有效破解了乡村治理中的陈规陋习难题,更凝聚了民心、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明基础。下一步,陈家店村将继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擦亮乡风文明底色,让文明新风在乡土大地上持续绽放光彩。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王涛

图片由长春市委宣传部提供

初审: 王韬 复审: 朱宝明 终审: 栾喜良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本文来自【中国吉林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