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礼给了能不能要回?”“婚后父母出钱买房,离婚时算不算共同财产?”这两个问题,几乎是每对准备结婚的情侣都会纠结的事。2025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正式施行,结合之前的彩礼纠纷司法解释,把彩礼和房产的
“彩礼给了能不能要回?”“婚后父母出钱买房,离婚时算不算共同财产?”这两个问题,几乎是每对准备结婚的情侣都会纠结的事。2025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正式施行,结合之前的彩礼纠纷司法解释,把彩礼和房产的归属规则讲得明明白白。今天就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结合新规条款和实际场景,把这些关键问题说透,不管是准备结婚还是已经成家,看完都能心里有底。
彩礼新规:不是禁止要,是杜绝“借婚敛财”
网上总传“2025年不让收彩礼了”,其实这是误读。新规的核心是治理高额彩礼、婚骗等乱象,让彩礼回归“礼尚往来”的本质,而不是一刀切禁止。根据2024年2月施行的彩礼纠纷司法解释和2025年新规补充,这几种情况的彩礼规则的的确确变了:
1. 这三种情况,彩礼必须返还
只要符合以下情形,就算付了彩礼也能要回,法院会依法支持:
- 没办结婚登记的:只办了婚礼没领证,最后没走到一起,支付彩礼的一方可以要求返还。比如小情侣办了酒席收了18万彩礼,但一直没领证,后来分手,男方有权要回这笔钱,返还比例会结合双方相处时间、彩礼用途(比如买了共同生活用品)来定。
- 领证但没共同生活的:领了结婚证却没实际一起过日子,离婚时男方要求返还彩礼,法院会支持部分或全部返还。毕竟彩礼是为了“共同生活”而付的,没共同生活就失去了给付的意义。
- 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这是2025年新规重点打击的情况。比如一方以结婚为幌子,短期内多次闪婚闪离,每次都收高额彩礼,婚后不履行夫妻义务,这种“借婚敛财”的行为,彩礼要全额返还,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及违法。
这里要特别提醒:恋爱时的正常赠与不算彩礼。比如情人节送的鲜花、520红包、几百块的小礼物,就算最后没结婚,也不能要求返还。判断是不是彩礼,关键看是否以“缔结婚姻”为目的,以及金额是否明显超出日常人情往来。
2. 新规加码:高额彩礼有了治理依据
2025年新《婚姻登记条例》还明确,县级以上政府要牵头治理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行动,比如河南、甘肃等地出台指导意见,对彩礼金额划定合理区间,避免年轻人因彩礼背负沉重债务。新规不是要取消传统习俗,而是让彩礼不再成为婚姻的“绊脚石”,让爱情回归本质。
房产新规:2025年重点明确“父母出资”归属
离婚纠纷中,房产分割占比近80%,尤其是父母出资购房的情况,最容易闹矛盾。2025年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第八条,专门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规定,不同情况对应不同结果,再也不用猜来猜去:
1. 一方父母全额出资:看“明确约定”
- 有书面约定:如果父母全款买房,签订了赠与合同,明确写着“只赠与自己子女一方”,那么这套房就是子女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共同财产分割。建议父母出资时一定要签书面赠与协议,避免口头约定事后说不清。
- 没约定或约定不明:房子仍归出资方子女所有,但离婚时会综合考虑夫妻共同生活时间、是否有子女、对家庭的贡献大小等因素,给另一方适当补偿。比如小两口结婚8年,育有一女,女方承担了更多家务和育儿责任,就算房子是男方父母全款买的,离婚时女方也能拿到合理补偿。
2. 一方父母部分出资(比如付首付)
父母只出了首付,剩下的房贷由小两口共同偿还:
- 有约定:父母的首付部分约定只赠与自己子女,这部分对应的房产份额是子女个人财产,共同还贷和房屋增值的部分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没约定:离婚时先按出资比例确定个人份额,再结合共同还贷金额、房屋增值情况,公平分割共同部分。比如首付30万是男方父母出的,小两口共同还贷50万,房屋增值了20万,离婚时会先确认首付对应的份额归男方,再分割共同还贷和增值的部分。
3. 双方父母共同出资:按“出资比例”算
双方父母都出钱买房,不管房子登记在一方还是双方名下:
- 有约定:各自父母的出资部分约定赠与自己子女,就按出资比例确定个人份额,离婚时按份额分割。比如男方父母出资60%,女方父母出资40%,约定各自赠与子女,离婚时就按这个比例分。
- 没约定:法院会依据双方父母的出资比例,结合夫妻共同生活情况、是否有过错等因素,公平分割。不会因为房子登记在一方名下,就归一方所有。
2025年必知:彩礼和房产的“避坑实操指南”
光知道规则还不够,这些实操建议能帮你避免后续纠纷:
1. 彩礼相关:留好证据,理性沟通
- 支付彩礼尽量用银行转账,备注“彩礼”,保留好转账记录、收据,别用现金支付,避免没凭证。
- 双方可以提前书面约定彩礼金额、用途,明确是否包含三金、嫁妆等,避免婚后产生误会。
- 遇到对方索要明显超出承受能力的高额彩礼,要及时沟通,必要时止损,别为了结婚背负巨额债务。
2. 房产相关:约定清楚,保留凭证
- 父母出资购房,一定要明确赠与对象,签订书面赠与合同,最好去公证一下,避免后续扯皮。
- 保留好所有出资凭证,包括银行转账记录、购房合同、发票等,这些都是证明房产归属的关键。
- 婚前有房、婚后共同还贷,或者父母出资购房的,建议夫妻提前签订财产协议,明确房产归属和分割方式,把“丑话说在前面”,反而能减少矛盾。
最后想说:新规的核心是“公平”与“责任”
2025年这些婚姻新规,不管是彩礼还是房产,核心都不是“偏袒某一方”,而是维护婚姻的公平公正,既保护个人合法财产,也倡导健康的婚恋观。近三年来,全国每年审结的离婚纠纷案件约150万件,财产分割是最大焦点,新规的出台就是为了统一裁判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彩礼不是婚姻的“试金石”,房产也不是爱情的“保证书”。对准备结婚的人来说,了解这些规则能让婚姻更有“安全感”,不用为财产问题心存芥蒂;对已经结婚的人来说,明确边界能减少猜忌,让家庭更和睦。婚姻的长久,终究靠的是双方的包容、信任和共同付出。希望大家都能在法律框架下,经营好自己的感情和家庭,让爱情不被物质困扰,真正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愿景。
来源:社保小课堂一点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