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1年9月18日沈阳一声炮响,东北军接到“不抵抗”手令,三十万大军一枪不放把黑土地让给一万八千关东军,全国骂声翻天,蒋介石却在南昌行营淡定写下日记:“先统一,后抗日,方能救亡”。
1931年9月18日沈阳一声炮响,东北军接到“不抵抗”手令,三十万大军一枪不放把黑土地让给一万八千关东军,全国骂声翻天,蒋介石却在南昌行营淡定写下日记:“先统一,后抗日,方能救亡”。
这十二个字,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1932年6月14日正式写进国民政府公报。翻译成大白话:不管日本人怎么咬,先把自己人打服。
“自己人”名单很长:江西的红军、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山东的韩复榘,甚至上海唱反调的报馆学生。为了摁住这些“内”,老蒋把全国税收的60%砸进内战,仅第四次围剿就花掉约七千万银元,相当于当年全国教育经费的七倍。
日本人那边却没闲着:九一八后不到半年,关东军把溥仪扶上“伪满洲国”龙椅;1933年元旦攻山海关,热河省十天丢光;1935年搞“华北自治”,把枪口顶到北平城墙根。
列强的反应也打脸:美国口头谴责+“不承认”主义,英国忙着对德妥协,苏联卖中东路给日本换喘息。老蒋指望的“国际公理”连纸糊都没剩下。
国内学生先炸锅。1935年12月9日,北平万人游行,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军警用水龙头+大刀背伺候,照样挡不住全国呼应。天津、上海、武汉相继上街,连宋美龄都劝“别再压了,再压要亡国”。
数字最诚实:1931—1936年,南京政府对日正式交涉28次,退让28次;同期对苏区发动五次围剿,出动兵力累计超两百万。结果——国土少了三分之一,红军走完长征还剩三万,却拖得中央军精疲力竭。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把老蒋“请”进老虎窗,西安事变爆发。逼蒋联共抗日。谈判桌上,周恩来只递一句话:“民族危亡,将军还要打自家兄弟?”
三天后,“安内”国策悄悄划上休止符,蒋氏手写“抗战建国”通电全国。可惜,东北已失五年,华北门户洞开,留给中国的准备时间只剩卢沟桥边最后七个月。
网友@老胡同: “先安内就是先自宫,宫完才发现仇人拿的是机关枪。”
网友@松花江: “东北人记他一辈子,三十万大军不放一枪,粮满仓炮满库全送小鬼子,换谁不骂?”
网友@金陵旧梦: “也别全甩锅给蒋,那时军阀各怀鬼胎,真一起上?难。但把家当全砸内战,赌日本会停手,确实脑抽。”
来源:活泼钢琴TCn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