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大变脸,“捅刀”英伟达,套现415亿筹谋新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7 21:01 1

摘要:先说结局:看起来,SoftBank不甘心只当个出钱的投资人或发牌子的人了。他要把AI这件事从上到下都揽过来:从芯片到算力、从网络到数据中心,再到能在现实世界里干活的机器人,想把整条链子捏在自己手里。这话听上去有点狠,就像有人不满足在路边卖菜,非要把地、种子、运

先说结局:看起来,SoftBank不甘心只当个出钱的投资人或发牌子的人了。他要把AI这件事从上到下都揽过来:从芯片到算力、从网络到数据中心,再到能在现实世界里干活的机器人,想把整条链子捏在自己手里。这话听上去有点狠,就像有人不满足在路边卖菜,非要把地、种子、运输、菜市场都给买下。

把时间往回拨两年,能看出这轮调整不是一蹴而就。2024到2025年,SoftBank开始一连串动作:先把手里那批NVIDIA股票卖了,套现大概58.3亿美元,把钱往AI基础设施和服务上投;又准备发行大约20亿美元的公司债,为长期项目补血;连他们的风投团队也被叫去瘦身,裁员接近20%,把更多人力和资源转向AI相关工作。表面上像是在收紧两头,实质是在把火力集中到一处。

在底层算力上,SoftBank的算盘打得很明白。Arm不是新东西了,它一直在做芯片IP授权。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已经达到3,250亿颗。这个体量支撑了现金流,也给了他们把Arm从“光卖授权”改成“芯片+服务”平台的底气。要把Arm打造成AI计算平台,他们还在补齐设计到制造的环节。市场上传闻他们有意以65亿美元收购服务器CPU设计公司Ampere Computing,这类动作说明方向:不光做授权收版税,要能设计能供货,控制算力的上游和分发链条。

另外一个大动作是跟OpenAI的那档事。两家联合推出代号Stargate的计划,对外说要盖大规模AI数据中心。对外披露的数字够吓人——高达5,000亿美元的预算。公司高层在公开场合描绘的目标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会答题”的模型。他们设想的是“常年在线、有记忆、能协同工作的智能代理”,可以理解为长期存在、会记住历史、能相互配合的活动主体,而不是一次性问答的模型。要把这种东西做出来,需要的不只是算力,还有存储、网络、运维、和长期的数据积累。

从线上走到线下,SoftBank在把虚拟智能往实体机器人里塞。近来他们在机器人和专用加速器领域频频出手。收购英国AI芯片公司Graphcore的动作,把所谓的IPU技术拿进来,算是一条跟GPU不同的计算路径;市场上也有传闻他们可能以53亿美元拿下ABB的机器人业务,尽管具体数字还没完全被公司确认,但整体趋向明显:把AI装进机器,再让机器在现实世界里做事,这一步是把算力的价值变成可直接售卖的服务和产品。

这些资本动作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或者卖卖卖。售出NVIDIA持股,并不是放弃对AI的兴趣,而是把稳定且流动性好的资产变成可以投入基础建设的大额现金。配套的债券发行和风投团队裁撤,显示他们在把钱、人和注意力都往AI基础设施和机器人业务这头集中。短期看,这种转移会带来业绩波动、估值调整甚至资本压力,但从公司的角度,这是一次把赌注押到“长期、厚壁垒”方向的尝试。

技术路线方面,SoftBank明显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GPU篮子里。他们收购Graphcore、强化Arm平台,说明在找多条计算路径。未来的推理、语音、图像处理和长期记忆型智能体可能更需要IPU、NPU或定制加速器这样的专门硬件。换句话说,他们在押的不是某一种处理器,而是把多种可能性都留在手里。

组织层面的调整也很关键。风投部门裁员20%并非只是节流,而是把那些适合做早期孵化、跟进的资源,转给更能直接支撑AI基础设施和机器人业务的团队。短期内,这会让风投产出看起来减少,但长期目标是把被投企业和子公司拉到一个更紧密的生态里,利于横向联动和资源共享。

关于公开的和未公开的交易,市场信息参差不齐。Arm的战略定位、Graphcore的加入这些事儿比较清楚;像收购Ampere、买ABB机器人业务之类的传闻,细节还没完全透明。无论金额多少,方向比数目更值得注意:SoftBank在试图把从芯片、云、网络到机器人和服务的闭环搭起来。

风险很现实。外界对AI是不是泡沫、基础设施投资什么时候能回本的争论一直没停。这类长期基建式的投入,生收益慢,回报期长。如果市场不耐烦,或者技术路线出现更优解,承担等待成本的一方就会吃亏。也有人觉得,这种布局要是成功,壁垒会很高,回报也可能非常可观。

还有一个细节容易被忽视:生态比单点技术更难做。要把“有记忆的智能体”做成普遍可用的东西,不光需要强算力,还要有长期的数据积累、持续的运维能力、能把智能体稳稳插到企业流程和家庭场景里的产品设计。控制了芯片IP和设计、拥有数据中心和网络运维能力、再有能运行这些智能体的操作系统和实体机器人,这种组合一旦成形,门槛就不只是技术,更是规模和协同性。

讲到这里,很多人会想,这条路到底值不值得走?观点各有。有人看着短期营收和估值波动叹息,有人看到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打法点头。事实是,现在SoftBank已经把手头上的一些高流动性资产变现,把钱、人、组织往AI基础设施和机器人倾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是单靠几条新闻就能判断清楚;要盯的,是他们在接下来的财季里,Arm的新动作、Stargate项目的落地细节,以及任何大笔并购公告是否真正到位。

来源:一丝不苟柑桔WLiK9k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