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年零1个月,霍尊把话筒重新举到南京江豚音乐节的聚光灯下,台下有人尖叫,有人转身离场,手机镜头比荧光棒还多。
4年零1个月,霍尊把话筒重新举到南京江豚音乐节的聚光灯下,台下有人尖叫,有人转身离场,手机镜头比荧光棒还多。
他唱完第9首,鞠躬,说想继续唱。
热搜第一,评论区瞬间分裂成两派:一派刷卷珠帘回忆杀,一派刷退圈那天的截图。
2021年8月,陈露放出长文,配聊天记录截图,指霍尊出轨、冷暴力,用词刺眼。
霍尊当天发手写道歉,十天后宣布退出演艺工作。
节目把他镜头全剪,品牌火速解约,音乐平台下架作品,微博停更。
那天起,他名字成流量毒药,谁提谁挨骂。
朋友把微信备注改成别连累我,妈妈仲小萍电话被打爆,爸爸火风微博评论区骂声99+。
退圈声明里,他写所有责任自己扛,别伤害家人。
可网友继续扒,连他初中贴吧留言都被翻出来截图。
2021年9月,他报警,称陈露索要钱款,警方立案。
2022年陈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消息传出,舆论第二次炸锅,有人喊反转,有人喊罪有应得,案件至今没公布结果。
4年里,他住上海郊区,留长发,学做饭,陪奶奶复诊,把钢琴搬进卧室,每天录一段不发出去的清唱。
身边人透露,他靠版税和家里积蓄生活,接点幕后编曲,署名都不敢用真名。
今年10月,音乐节主办方试探性发出邀约,只给20分钟时段,出场费不到巅峰期一成,他团队犹豫三天,还是接了。
演出前一周,他天天跑健身房,把体重降回65公斤,上台那套白衫是借的,尺码偏小,他吸气才扣上。
11月17日现场,第一声卷珠帘前奏响起,前排女孩直接哭出声,后排男生大喊退钱,保安来回走动维持秩序。
他唱完没讲话,鞠躬,下台,微博涨粉30万,同时掉粉10万,两条热搜并排挂,一条叫霍尊复出,一条叫霍尊别回来。
数据平台统计,演出后一周,他名字关联的正面词条占比42,负面58,和4年前几乎倒过来。
品牌方观望,没有代言官宣,音乐节主办方说明年档期再看。
音乐圈内部出现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作品是作品,私生活是私生活,听众想听就听,不想听就划走。
另一种认为,公众人物靠形象吃饭,形象裂了,作品再好也带裂缝,平台不敢冒险。
霍尊身边人透露,他手里攒了20首新歌,风格比过去更暗,歌词避开情爱,写山海、写爷爷的老收音机,写凌晨四点的外卖员。
他打算先放livehouse,票价定在150元,能卖多少算多少,不喊冤,不解释。
平台算法给出冷酷答案:只要名字出现,点击率就翻倍,可广告填充率掉三成,品牌主直接拉黑。
流量像一把钝刀,割他,也割平台。
网友情绪更难预测。
有人留言:听他的歌,但不再信他的人。
有人回:信不信任不重要,耳朵诚实。
点赞数交替上涨,像拉锯战。
行业老师傅私下总结:内地观众对男艺人的容错率低于女艺人,对情歌歌手低于摇滚 rapper,对春晚走红低于地下出道,霍尊三条全占,想翻身,得先让时间再泡两年。
他33岁,嗓子还在巅峰,音域比4年前宽了半个全音,可市场不等人。
同类型新人一年冒十几个,平台推流只给24小时,错过就沉底。
复出那天,他接受唯一一家媒体采访,说:不指望回到顶流,只想唱到唱不动。
采访视频出来,弹幕飘过一句:先做人,再唱歌,获得10万赞。
他看见,没回。
团队劝他关闭评论,他摇头,说留着,提醒自己。
第二天,他把微博简介改成:继续唱,继续改。
接下来三个月,他计划跑十座城市的livehouse,场地控制在800人,票不炒,现场不直播,唱完不合影。
主办方先卖南京站,开票3分钟售罄,同时出现50张黄牛票,价格翻三倍,他微博发长文劝别买,没人听。
圈里人算过账:十场全满,总收入不到他当年一场商演,但成本一样,乐队、灯光、交通、酒店,全自己贴。
身边人问值不值,他说想先找回站在台上的踏实感。
南京站结束那晚,他回酒店,把观众丢上台的纸条一张张摊开,其中一张写:歌留下,人别回。
他折好,塞进钱包。
故事到这儿,没结论。
观众用脚投票,有人去,有人 boycott,平台用数据说话,品牌用钱包投票,时间最后给答案。
能确定的是,11月17日之后,霍尊这个名字重新进入流量池,想听的人搜得到,不想听的人躲不开,算法不会照顾情绪,市场只认结果。
想继续吃音乐这碗饭,他得每场都唱稳,每首都像第一次,每次下台都鞠更深的躬,直到有人愿意把耳机重新递过来。
耳机里,第一句还是卷珠帘,第二句是天行九歌,第三句未知。
唱完第三句,他能不能留在台上,不取决于他,而取决于屏幕前的你点不点播放。
来源:酱最爱吃
